只知道法师干将莫邪?古代传说里侠客干将的故事你了解吗?

说起侠客,你会不会联想到小时候看的电视剧《白眉大侠》中的主题曲: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光剑;招是什么样的招,天地阴阳招;人是什么样的人,飞檐走壁的人。歌曲中这样描写人们心中的侠客,他是横空出世的英雄,他有海阔的心胸,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两肋插刀,笑傲人生!这基本满足了我们对于侠客的所有想象,而今天的故事就是与侠客相关的,这就是《干将莫邪》!



干将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铸剑师,他有一位沉鱼落雁的妻子叫莫邪,夫妇二人恩爱有加。有一天楚王召见夫妇二人入宫,命令干将为其铸造宝剑,这宝剑需要薄如蝉翼削金如土,干将莫邪奉命而归,于是在一座高山上搭起了草屋。他们在屋后搭了熔炉,采集来精金铁英投入炉中,辛勤的干将每日锻打铁石,莫邪便在一旁扇炉火、擦拭汗水。三年过去后,干将心急如焚,因为炉中的精金铁英始终无法融化,宝剑也因此难以铸成。



一天干将醒后发现炉中的顽石竟然融化了,炽热的熔岩中金光一片,正当他惊诧不已时莫邪走到他身边,干将见到她恍然大悟接着紧紧抱住妻子痛哭不已,原来是因为莫邪剪掉了自己一头秀发和十只指甲投入炉中。再由三百童男童女一次拉动鼓风皮囊并在炉中添加柴碳,终于矿石在高温熔炼下铸成雌雄两把宝剑,阴曰莫邪阳曰干将。干将决定将雌剑献给楚王而藏匿雄剑,临行前他对已有身孕的莫邪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王比降罪于我,此去九死一生,今生恐怕止缘铸剑,因此我留下一把雄剑以传家.......”莫邪含泪应允。



殿堂之上楚王十分愤怒,命人查看宝剑发现宝剑是双生剑的雌剑,楚王震怒并处死了干将。干将死后莫邪生下一男孩,起名赤,待赤长大以后莫邪便把干将的遗言告诉了他,赤立誓为父报仇。赤得到雄剑以后日夜苦练剑术,谋划刺杀秦王,斗转星移,赤的剑法愈发炉火纯青......关于干将莫邪更多的故事可自行查看,而这里主要分析干将莫邪故事背后的侠客情义。



干将莫邪故事的主角有三者,赤、客、干将莫邪,这三者承载了侠义之气。我们不知道客姓甚名谁,来自何方,形貌职业都未描写,但他重诺轻生、急公好义的侠义之气跃然纸上。干将莫邪之子赤咋一看不起眼,但他伸张正义为父报仇的意志力更是力透纸背。干将、莫邪虽为无知无识之物,却千锤百炼、锐不可当,是侠义精神的见证和化身,富有象征意义。



干将莫邪的主要内容是铸剑与复仇,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铸剑与弑君历史事件的文学性表达。中国武侠阶层的正式出现大约在春秋战国之交,从平民分化出特殊的阶层士,武者为侠,充当统治者的精兵。然而王室衰微、政归诸侯,地方政权及政治豪强世家的力量急剧膨胀,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早已名存实亡,士与国君的固定关系发生了动摇,形成了邦无定交、士之失位的局面。于是士可以自由流动,成为游侠的主要成员,春秋战国诸侯公卿养士之风的兴起与炽热,为侠客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活动场所。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 春申君黄歇等四君子门下的食客超过千人以上,文武兼备,下层社会的侠士们汇集于四公子的门下。此时所谓的侠显然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出现在政治的舞台上,游侠、刺客还有以四公子为代表的卿相之侠。除了卿相之侠还有布衣之侠,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身份,不被人所养,这种布衣之侠与墨家的关系很密切,他们施恩不图报,也甘愿自我牺牲,这也就是所谓的原侠。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一种更为高尚的侠义精神。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的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伐其德的高贵品德。魏晋六朝时期,志怪小说尤为兴盛,在魏晋六朝小说中占极大的比重,志怪小说成功塑造了若干各具特色对后世颇具影响的侠客形象,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干将莫邪》故事中的山中客形象。山中客与干将莫邪之子赤素昧平生,萍水相逢却侠肝义胆,一诺千金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父报仇......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不断地激起回响,令人肃然起敬,激于义愤、慷慨允诺,并为了实践承诺不惜以身赴死,体现了更为纯粹的舍己为人的侠客之义。今人评价,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作为艺术形象出现在小说作品中的比较纯粹的侠客,《干将莫邪》中的山中客当是第一个。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