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蜀山 | 身边的榜样·第七届蜀山区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篇】

“百善孝为先。”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间真情的永恒旋律,更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日前,合肥市蜀山区开展第七届蜀山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评选活动共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25人(组)入选,其中道德模范10名,道德模范提名奖15名。今天我们走近“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潘定群、王曙君,以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郑成芝、王腊梅、吴正理,学习他们孝敬老人、关爱亲人的先进事迹。

【道德模范】

二十年来如一日 照顾婆婆好儿媳

都说婆媳难处,但是只要有爱,婆媳也会亲如母女。

潘定群刚嫁到夫家时,婆婆将她当成亲生女儿一般对待——冒雨趟水给儿媳送伞,儿媳发烧生病不分白天黑夜精心照顾,孙子出生后包揽下所有的家务事……平凡的点点滴滴中无不展现一个好婆婆的形象。

天有不测风云,10年前婆婆突然生病,为给婆婆治病,她辞去工作带着婆婆东奔西走,花光积蓄。婆婆卧病在床后,她悉心照料,每天为婆婆穿衣洗脸、端水送药、聊天散心、服侍解决正常生理问题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婆婆待我像女儿、视若己出,孝顺婆婆是我分内的事,不值得夸耀。”潘定群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高深的学问,却用自己柔弱的双手和肩膀,以自己的勤劳善良、博大的胸怀和惊人的毅力,营造了一幅幅和谐温馨的感人画面。

不忘养恩孝双亲 风雨兼程无怨言

在荷叶地街道红四方社区,91岁的老人王守松,13年前因中风而导致无法说话、行走不便,又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85岁的沈秀芝与老伴比起来情况还要严重些,5年前中风后就一直卧床修养。但是每当这两位老人,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却依然衣着整洁,头发梳得齐整,脸上也干干净净。

老人能得到如此好的照料,全靠她的养女王曙君。当她给老人洗脚、擦身、换尿袋的时候,不知情的人说她是个孝顺女儿,知情的人说她是个难得一见的孝顺养女。

她虽然是养女,但是却比亲闺女还亲,“当年如果没有养父母,我不知道会怎么样。身为女儿,就应该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不管多难,我也会伺候好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

【道德模范提名奖】

照料瘫儿日虽艰 七旬老太能自立

2000年,郑成芝的小儿子正值壮年因意外摔伤,造成下肢瘫痪只能卧床,生活无法自理,2013年,郑成芝老人的丈夫因癌症去世,照顾儿子的重担压在了这个七旬老人的肩上。

老人的心里无比悲痛,却又只能将悲痛隐藏在心底,因为小儿子长年瘫痪卧床,身上长了褥疮,她四处求医找好的药方、药膏给儿子擦拭身体,每天变着法子给儿子烧不同的饭菜调剂儿子的口味,她是儿子眼中最美的慈母。

虽然生活很艰难,但老人不愿意亲人以及邻居给予帮助,她总说,不要麻烦别人,我还能动,还能发挥余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事做,我要把自己的事做好。

孝敬公婆担重担 事无巨细靠柔肩

王腊梅是南岗镇双塘村村民。于家庭,她是出了名好媳妇,婆婆股骨头坏死,她主动挑起照顾的重担,整日守在病榻,公公胃癌晚期,她尽心尽力,比亲闺女还亲,他是公公婆婆的“亲闺女”,也是左邻右舍口中“中国好儿媳”

于生活,她立足自身岗位的同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1993年生下女儿后,便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成为南岗镇双塘村第一位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群众。

她是安徽省“好儿媳”,是蜀山好人,是南岗镇“文明家庭”代表,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我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久病床前有孝子 节衣缩食为亲人

吴正理他是母亲久病床前的孝儿,是哥哥身边的悌友。

十年前,吴正理的父亲病重而撒手人寰,母亲因伤心过度摔伤,导致半身不遂,十年间他总是细心的为母亲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他都从未落下。父亲去世后,他也接过了照顾患病哥哥的重任。

为了照顾好母亲和哥哥,他总是节衣缩食,他说,“要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照顾这个我生长的家庭。”

来源:凌璐瑜 孙雨静

审核:马杰丨责编:沈刚丨编辑:吴亚晓岳

他们还关注这些

1.铆足干劲 开足马力 | 上半年蜀山经济发展砥砺前行

2.蜀山,1.4%!

3.防汛一线上那些无所畏惧的身影,让人看哭了......

4.众志成城!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保卫战、持久战!

5.为什么选择在蜀山上大学?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