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周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取得这些突破

2019年8月14日,惠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正式签约,立足原惠州市中医医院的基础合作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就此诞生。根据协议,今后惠州市中医医院将以“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为第一名称,保留“惠州市中医医院”名称及建制,通过合作共建,实现医院管理融合、品牌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学科融合等“五个融合”,培育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发展。自此,医院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对于这一首家政校合作共建的医院,惠州寄予了厚望——力争实现三年内医院业务量翻一番,五年内实际开放床位数 1200 张,医院业务量翻两番,达到区域高水平中医医院标准,医院综合医疗服务水平进入全国百强中医医院行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化、智能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作为政校合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的试验田,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肩负着全国百强中医医院的目标使命。围绕这一目标,合作共建这一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借外力、强内功,特别是在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进医院运营发展,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教学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

共建的第一年刚刚过去。如今,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化、智能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定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正扬帆起航,以更稳健的建设步伐、更具竞争力的服务内核,全力跻身全国百强中医医院的行列。

政校合作再结硕果:

10个名中医专家团队加盟

2019年8月14日这天,惠州市中医医院有了新的名字——“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

更名的背后,并不是单纯的噱头。根据《惠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合作协议》,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将参照广州中医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标准和要求运营管理,结合惠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创新合作模式,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管理体系,重新制定医院发展规划。

这也是“政校合作”办医新模式在惠州的首次落地实践。

政校合作模式通过地方政府和医学类高校的合作,将优质医疗资源注入地方公立医院,为公立医院的深化发展、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有效的探索。

医院的新名称只是表征。政校合作必然意味着更多医院管理内核的变化。对于惠州市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办院,更多惠州人关心的是:

医院还姓“惠州”吗?

政校合作利在何处?

合作一年来成效如何?

答案,必然要从实践中寻找!

根据协议,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仍是惠州的公立医院,属性仍为财政核拨补助事业单位,产权仍归属于惠州市人民政府,并纳入惠州区域卫生规划。

在协议签订之初,惠州市人民政府就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组建了理事会,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了医院章程。据了解,截至今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第一届理事会已召开两次会议,确定了《惠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2020年惠州医院工作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引进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合作方案》,并审议通过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章程》。

不仅如此,广州中医药大学还特别向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派驻了医学专家刘海全博士作为常务副院长,负责协助医院开展医疗、教学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不久前,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今年上半年的业务数据出炉。尽管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门诊和住院业务量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一组数据却呈现出“逆势”增长——手术例数同比增长18.99%,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66.42%。这就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有比往年更多的患者选择在这里接受高难度手术。

“逆势”增长的高难度手术量,折射出医院服务能力和能级的提升,而这离不开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共建一年来持续不懈的努力。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扶玲介绍,协议签订以来,该院不断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擦亮三甲中医服务品牌。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再传喜讯:8月15日,医院将举行引进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签约暨拜师仪式,届时,10个广州中医药大学名中医专家团队将正式进驻,接下来将定期来院开展坐诊、手术、查房、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科室建设,提供管理和业务技术支持,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水平和科教研水平向更高层次提升。

这标志着,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的名医阵营再迎来一批重量级专家“大咖”加盟。今后,双方将合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端中医医疗团队,惠州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省级、甚至国家级中医药名家的医疗服务。

扶玲介绍,借力10个名中医专家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已初步制定“三年升级计划”,也即3年内,力争将现有的市重点专科打造为省重点专科,将现有的省重点专科升级为国家重点专科,实现专科建设和医疗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学科建设稳步行进:

信心提振助推服务优化

谈起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合作共建这一年,骨伤科三区主任、惠州市名中医徐振文颇有感慨。“合作共建是突破发展瓶颈的转折点,这一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信心的增强”,眼看着医院各学科建设的稳步推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徐振文在内,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全体职工对于医院发展的信心大大提振。

“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骨伤科二区主任、惠州市名中医谭志宏看来,这是目前该院骨伤科建设的发力方向。作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该院骨伤科以中医为立科之本,通过与省内脊柱、关节、运动医学、疼痛等强势专科医院和医生的密切合作,近年来攻克了不少疑难杂症。随着10个名中医专家团队的入驻,谭志宏相信,未来骨伤科服务能力将持续提升。

借力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多个学科正迈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群众就医的第一道关口,急诊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升级建设的首要抓手。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急诊科主任唐纪文记得,过去急诊科由于人员有限,各岗位之间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这一年来,医院着重对急诊科进行了流程再造,在布局上,把急诊科的关口前移,让急诊战线成为患者进入医院就诊的真正“前端”。

场地调整了,如何更好地整合科室资源?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急诊科的选择是,“让医生动起来”。唐纪文介绍,为了优化急诊服务流程,确保急诊病人的安全性和抢救的及时性,医院统筹协调相关学科的发展,整合各科室人力资源,重点建设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让科室、医生围绕着病人转,这是翻天覆地的改变。”唐纪文说。

“翻天覆地的改变”体现在数据上,是该院急诊抢救的及时性——急性心梗病人接诊后半小时之内,胸痛中心就可以做好抢救的前期准备;卒中中心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1年多的努力,已通过卒中地图的评审,建立了高效、快捷的急性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各种卒中疾病治疗数量均明显上升,如静脉溶栓量由2019年的7例(7-12月)上升至2020年的20例(1-7月),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NT时间缩短在46分钟(《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要求在60分钟内)。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整合急诊科医护资源,目前该院东江新城院区救护车出车速度缩短至1分40秒,反应速度达到省内乃至全国先进水平。与更具现代医学色彩的急诊科不同,肛肠科是传统中医外科学的一个子学科,在《外科正宗》《医门补要》等中医外科古籍中,对肛肠科的中医诊疗手法就有着非常丰富的记载。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更是将肛肠科列为重点建设的中医优势专科,要求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因势而为,于今年6月2日,在菱湖院区正式开设肛肠科独立住院病区。据了解,该院肛肠科颇具中医特色,门诊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坐诊,住院病区独立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及疗效独特的科内制剂治疗,实现“微创伤、微疼痛”、“短疗程、高疗效”的治疗效果。

如今,走进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菱湖院区住院部3楼,窗明几净、配套齐全的肛肠科病房引人注目。目前,肛肠科在新、老院区均开设门诊,能够熟练开展各类肛肠手术,及运用中西医疗法诊治肛肠疾病,为患者提供贴心、优质的术后护理服务。

学科建设稳步行进的同时,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同样重视服务的优化提升。

为解决胃肠镜预约等待时间长的难题,该院对内镜中心进行了流程再造,通过人员调配、绩效调整、增加周末开诊及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服务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该院功能科主任宋斌介绍,如今该科胃镜检查预约由原来的半个月缩短至3天内,肠镜检查预约由原来的1个月缩短至7天内,诊疗人次增加了近30%。

为落实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要求,该院大力发展“治未病”、“体质辨识”、 “中药膏方”、“中药养生茶(汤)包”等特色服务。从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入手,将原来仅有380平方米的体检中心,升级改造成为850平方米的健康管理中心,将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查体、预防、诊疗、中医调理融为一体,创建传统中医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升级后的健康管理中心分为普检区、优诊区、中医养生体验区、中医药文化展示区等,整体装修采用传统中式装修风格,将岭南文化、传统中医文化融为一体,突出中医药学历史风格,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愉悦轻松、自然亲切的体检环境。通过中医药文化元素的展示,能让每一位来体检的市民了解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中西结合引领发展:

“中医要领先、西医不落后”

2020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合作共建的开局之年。今年6月,惠州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谋划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其中,“扶持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建设”被列为第一项重点任务的第一条——“扶持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建设,促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的突破与能力提升,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提高院内制剂研发生产能力。到2022年,医院业务量达到2018年的两倍,建设运营博士工作站,完成菱湖院区改造工程,引进8~10个高水平学科团队或带头人,实现院内制剂品种数量倍增。”

中西医结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突破点。今年6月,该院有着50多年历史的针灸科迎来学科发展新篇章——针灸科与神经康复专业实现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重组,升级为“针灸/神经康复病区”,增设了服务项目、拓展了服务领域,实现了服务功能升级。

据了解,作为“十二五”期间获批的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该院针灸科在学科带头人李昌生的带领下,以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及痛症康复为重点,针药并用,逐步形成了集针灸、理疗、康复、中药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的临床科室。然而,直至2019年6月,针灸科才开设住院病区,由于专科人才匮乏,甚少接收神经康复患者。针对这一情况,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特意为该病区增派了两名神经内科方面的专业人才,其中包括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的余文林副主任医师。

学科建设升级后,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针灸/神经康复病区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实践。如今,针灸/神经康复科病区共有8名医生,4名康复治疗师,7名护士,开放病床24张,全新的康复治疗区及全套神经康复设备已经开放,学科正朝着更高的层次稳步发展。

另一个中西医结合建设学科的典范,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学科共建。“在此之前,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在神经外科领域相对薄弱,只有一位曾经进修过神经外科的医生,不具备团队基础”,扶玲介绍,为了缓解全市神经外科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该院正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洽谈神经外科学科共建合作,在原来惠州市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模式,建立神经外科共建合作医疗关系,建设中西医结合病区,双方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推动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应用。

事实上,发展神经外科的需要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的地理区位息息相关。该院东江新城院区周边的建筑工地和工厂较多,意外伤害多发,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神经外科处置能力,就可能耽误患者的救治。

“我们对医院的定位是,中医一定要突出,但是西医不能落后,要有救死扶伤的能力”,扶玲说。

发展中西医结合,人才是基础。为全方位推进医、教、研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共建优势互补,快速提升科研、教学能力,今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向广州中医药大学正式提出二级研究生培训基地的申请,并顺利通过评估,开启了研究生教育建设新的起点。

遴选出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9人研究生导师团队后,今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首次圆满完成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成功招收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3个专业方向共4名中医专硕研究生,实现了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

一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这一中医服务品牌逐渐打响,正在吸引着更多的优质人才加盟,推动医疗、教学、科研的全方位发展。

根据“中医要领先、西医不落后”的发展定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重新明确两个院区的功能定位:菱湖院区以提供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和临床教学为主,东江新城院区以提供急危重症等中医综合性诊疗服务为主。目前,菱湖院区改造工程项目已列入《2020-2022年市级财政投资三年滚动正式项目》,计划改造总建筑面积14602.44平方米,项目已进入勘察、施工图研讨和完善项目设计方案等工作的推进阶段。

上述种种举措,只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突出中医特色、加快提升服务能力的缩影。在贯彻落实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政策的过程中,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不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打造中医品牌专科,正努力助推着惠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撰文】廖钰娴

【作者】 廖钰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