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阿碧:一抹清新透亮的绿


慕容复道:“众爱卿平身,朕既兴复大燕,身登大宝,人人皆有封赏。”


坟边垂首站着一个女子,却是阿碧。她身穿浅绿衣衫,明艳的脸上颇有凄楚憔悴之色,只见她从一只篮中取出糖果糕饼,分给众小儿,说道:“大家好乖,明天再来玩,又有糖果糕饼吃!”语音呜咽,一滴滴泪水落入了竹篮之中。


众小儿拍手欢呼而去,都道:“明天又来!”


...却见她(阿碧)瞧着慕容复的眼色中柔情无限...


阿碧,久久未出场的一位小婢女,就这样再一次进入读者视线。

我们不禁在结尾处开始回想,阿碧曾出现过的一幕幕,她曾说过的姑苏软语,唱过的缠绵小曲儿。


天龙八部,各有各作下的业,杀业也好,遗恨也罢,总之不得安宁。

唯有阿碧能在琴韵小筑寡欲清心,弹着琴等心上人。

至于阿碧的眼光如何,有人可能会说她到最后还守着慕容复,眼光不行。

我倒觉得阿碧其实很冤枉,当我们以上帝视角看到慕容复的“丑态”,不过是我们所见。

而阿碧所见且相信的,一直是在江湖上享有盛名的公子,因命运不公而不幸未完成心中的美梦,只能走进自己编织的痴狂。

所以在最后两人的相处中,想必阿碧对慕容复,一定带着一种悲悯爱怜。

比起《天龙八部》里其他的女性角色,阿碧更要少些锋芒。

她既不像钟灵般跳脱灵动,也不比木婉清冷艳动人,更不如王语嫣那神似玉像的容颜,就连同为慕容家婢女的阿朱,都比阿碧更加胆大心细。


阿碧待人接物总是柔柔的,像一股子清水,又像一粒软糖,软糯清甜,实在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江南女子。

不过,她也会在遇见凶神恶煞的寻仇人时,轻巧卸下他们的武器当做乐器弹拨;也会在剑拔弩张之际,拿出清而不腻的玫瑰糖藕;尽管大敌当前,也还会烧上三两样拿手好菜;

就像那时候,尽管她知道过彦之和霍百泉是来找自家公子寻仇的,她仍以礼待人,没一点坏心思。

但过彦之先前所坐的竹椅已给他自己打碎,变成了无处可坐。阿碧将自己的椅子端着送过去,微笑道:“大爷,请坐!”过彦之点了点头,心想:“这小丫头倒待人不错。我纵能将慕容氏一家杀得乾乾净净,这个小丫头也得饶了。”

这便是阿碧,饶是四两拨千斤,也颇有撼动巨石的气力。

她就如一根身在莲塘里的花茎,青翠碧雅,虽然没有盘根错节坚固的根,也随风雨飘摇,歪歪扭扭,却仍旧耸立其中,在顶端绽放出最清雅洁净的莲。

不可置否,阿碧不仅有江南风味的婉约,大致也是生动的,这是她比起女主角王语嫣,更加鲜活的特点。

王语嫣因为母亲极为严厉的管教和约束,让她的害羞以及众多情绪都被掩藏在木头般的刻板里,而阿碧却是一个活生生的可以亲近的妹子。

段誉初见阿碧的时候,我们以段誉的眼光看到了这个“极美”的少女。

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说不出的舒适。这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全身尽是秀气。


段誉心道:“想不到江南女子,一美至斯。”其实这少女也非极美,比之木婉清尚有不如,但八分容貌,加上十二分的温雅,便不逊于十分人才的美女。

待到段誉在听香水榭,被慕容家的“小团体”排斥,怨而“出走”,也只有阿碧一人相送。

阿碧的美,既生动可感,又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温度。


不知道众位金迷可否还记得阿碧出场没多久,和着算盘和软鞭的调子,哼唱的那首词儿,只听得阿碧漫声唱道:

“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双飞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瞑来何晚?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轻拂歌尘转。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一句“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原来早就道出了阿碧的结局。


她从来要的,既不是轰轰烈烈的自由,也不是行走江湖的快意,惟愿倾尽所有来报答主人家的恩赐。

阿碧不同于段氏女子,她们或情痴情深情迷,阿碧却是淡淡的,总在局外,好像一直都只无言地等待着。

但这份极其温吞的感情,在江湖纷争外,躲过了命运的捉弄,变得长久而温暖。

阿碧只是天龙世界里并不惹人注目的那一抹翠色,所幸金庸没有忘记她,让她在慕容氏穷困潦倒之际,可常伴左右,既报还了慕容家的恩,也了了自己的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