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绵延的长城,为何没修筑到大兴安岭?

前言:在上期《长城内外》中,由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存在,中国的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在这里分野,影响东部雨热同期的季风也在此偃旗息鼓,河流更是从百川到海,转变为消逝于茫茫大漠...。一系列的自然环境的转变,使得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限,在两侧催生出截然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为了将无序的游牧劫掠和军事对抗转变为有序的边民贸易,长城应运而生。但长城在宁陕晋蒙冀一线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蜿蜒数千公里后,沿燕山山脉奔向渤海湾,那么长城为何没有北上连接大兴安岭?这种走向又造成什么影响?

长城在宁陕晋蒙冀一线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蜿蜒数千公里后,沿燕山奔向渤海湾,却没有北上连接大兴安岭。

要找到这个答案,我们需要自然和历史两个方面解读。首先历史方面,长城最初修建的走向和目的对后世传承这一宏伟工程意义重大。最早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为何各自设防,便修建了多段长城,或用来防御游牧民族南下,或用来对抗其他诸侯国。所以此时的长城基本是沿着各诸侯国的边界修建,而并非按照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设计。

秦国在诸多诸侯国中偏居西陲,从立国便开始与西戎长期征战。

在诸多诸侯国中,秦国偏居西陲,但没有谁比秦国更明白游牧民族的威力,因为秦国之所以建立,就是由于西周国君周幽王被西部游牧部族犬戎攻入镐京后杀死,东迁洛邑的周平王为犒赏协助迁都有功的秦襄公,方才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赐予秦。但是岐山以西当时已然被犬戎所领,于是秦国便一次次的征战,把岐山以西土地又夺了回来。尸山血海走出来的秦国自然明白游牧民族有多么厉害。

秦长城起于临洮,止于辽东,绵延万里,共分为西中东三段,并不是完全连续。

于是,待秦扫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派遣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同时,也在“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但秦朝时期的长城,虽然起于临洮,止于辽东,绵延万里,但实际上却是分为西、中、东三大段,并不是完全连续的。西段长城主体分布在陕西、甘肃地区,呈东北-西南走向,基本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主要在战国秦昭王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中段利用宁夏至内蒙古、河北一线的赵国北长城,并在其西北部增修了阴山一段;东段则是利用燕、赵两国长城旧址,沿燕山山脉北部继续向东延伸,经辽宁、吉林,直抵朝鲜境内。

秦长城的线路走向成为后世朝代修筑长城定下了基调。

秦长城的线路走向成为后世朝代修筑长城定下了基调,不管是后面里程最长的汉长城,还是设施最完善的明长城,路线大致都延续了秦长城的先例,长城东段均沿燕山山脉延伸,而没有与大兴安岭连接起来。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从燕山延伸至大兴安岭时被科尔沁沙地割断。

当然历史范例固然对秦朝后的朝代修筑长城存在重要影响,但是构成这种传承的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中原农耕政权的稳定边疆(不包含频繁得失的疆域),在相当长的时间并没有含括大兴安岭在内的东北地区,不管是秦汉,还是宋明,皆是如此。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之一,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从燕山延伸至大兴安岭时被割断,形成一个巨大的“耳朵状”凸出端—科尔沁沙地。

被大兴安岭、燕山支脉的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包围之下的科尔沁沙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角的科尔沁沙地,面积约4.23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沙地,处于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周围环绕着一圈350毫米的降水等值线图,它北部和西部的大兴安岭、东南角的燕山山脉东段的努鲁儿虎山、西南角的燕山支脉的七老图山,将科尔沁围合起来,使它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只有东部向适宜耕种的东北平原敞开。

科尔沁沙地割裂了适于耕种的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无缝对接”,使之成为了游牧民族的牧马场。

在科尔沁沙地这个半干旱半湿润的过渡地带,水就是决定生命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经的区域,干旱势力薄弱,草原和森林便交错生长。但当水源消逝后,草原被沙地所取代,狂风漫卷着黄沙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科尔沁的大地便淹没在荒芜寂寥的尘沙之中。漫漫尘沙也割裂了适于耕种的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得这块中温带稀树草原地带,成为了游牧民族的牧马场,而非农耕民族的耕耘地,长城也随之失去了向大兴安岭延伸的可能。

华北与东北的温度带分界示意图

这时,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便成了长城延伸到大海,形成“闭环”的选择。于是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山海关,便成为分割关外与关内的结点。在这里,长城虽然阻挡了东北游牧、渔猎民族南下中原涿鹿的势头,但是也封闭了农耕文明北上扩张的可能。而适宜耕种的东北平原与适宜游牧的科尔沁草原,更是让关外的游牧民族有完成农耕发展,获得“升级”及建立稳固王朝的试验场。

长城从燕山山脉绵延而下渤海湾,在山海关老龙头入海。

于是东北成了游牧民族除蒙古草原外的另一个“龙兴之地”。在这片覆盖着密林和草地的地方,诞生了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先民;走出了建立大辽国的契丹;哺育过颠覆北宋的女真金朝;更贡献给世界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元帝国缔造者成吉思汗;还有打进山海关,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清帝国。而这些历史走向,追溯源头,皆因科尔沁沙地的存在,割断了长城北上“牵手”大兴安岭的机会。

下期预告:长城内外(下):从游牧到游草,从耕种到务工,游牧与农耕民族的未来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