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到的古钱币都是圆形?古钱币的发展,经过了哪些时期

我们现在看的那些古代钱币大多都是圆形方孔钱,其实这些货币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圆形圆孔的钱币,那为什什么又变成圆形方孔的钱币了呢?而且古代钱币的发展不仅仅只是钱币的发展,它也是我们书法的一个发展。

古代的钱币原先是圆孔的,但是到了秦朝以后变成了圆形方孔的了。这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封建王朝,确立了皇帝制度,而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信奉天圆地方的,而钱币外缘的圆形就代表了天,而方孔也就是代表地。并且这也就代表了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另外在《天工开物》上也有记载,就是从制作工艺上看,铸造完钱币以后要进行人工的打磨,相对于圆孔来说,方孔的钱币进行叠起来以后容易固定,所以这样也就容易打磨。而且圆形的孔占的面积较大,就是如果是方孔的话会减少铸币的材料,这样就会节省原材料,节省成本。而且这种方孔的钱币更加的坚固,并不会像圆形的那种钱币一样,会造成折断。

看到这里我们又会想这个钱币是怎么制造的呢?我国古代的钱币大多是使用铸造法,后来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接着出现了像平板范浇铸,叠铸和母钱翻砂等铸造方法。平板范浇铸的步骤就是先制作模具。模具上印有钱币的花纹和造型。

然后制作完了之后再拿一个模板印在模具上,这样就得到了钱币的阴面,其实也就是一个子模。完了之后就开始了正式的浇铸,因为在制作模具正面的时候就已经制作好浇铸口和浇铸的通道了,所以,就直接往里面到铜液就可以了,等到铜液冷却之后就拆开模板,取得钱币。但是这个钱币的边缘是非常的粗糙的,所以还要进行人工的打磨和磨制才能成为古时候进行流通的钱币。

叠铸就是一层一层叠起来进行烧铸。这种浇铸方法刚开始是用于西汉铸造榆荚半两的,一直用到南北朝时期。而且在这个期间这种叠烧的模范还有不同的类型,刚开始这种叠烧的模范是圆盘型的,浇铸口是在圆盘的中心,然后中心向外扩散成三圈钱币,就和同心圆是差不多的。

到了王莽时期,这种叠烧工艺被官方接受,而且还由圆盘型变成了对称型,这种形制还利用了榫卯的特点,可以将两扇模范合起来变成一个,组成一个套盒。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数量,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因为这种方式只需要一个模板,然后就可以制作很多的子范,然后两两相对叠合,这样就可以规模化生产了。而且这种规模化生产不仅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这样也就减少了使用原材料的成本。

接下来就是母钱翻砂法,其实这种方法是从刚刚我们说的叠烧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最早对母钱翻砂法有详细记载的就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了,而且它相对于叠铸法来说,省去了制作母范的过程,并且还省去了对子范的翻制,除此之外,又因为他用沙型代替了子泥范,沙型又可以重复利用,所以,它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节省了物力,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母钱翻砂法的主要制作步骤与其他主要的不同是面背分范,也就是说翻制子泥范的母范是一分为二的,即有一块面母范和一块对应的背母范,翻-T范时也是面范和背范分别翻制。这种变化实际也就是母范法向母钱法的过渡。

我们刚才也说了,钱币的发展不仅仅代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他还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种另类的表现形式。


在先秦时期,我们的钱币各有不同,有布币,刀币,蚁鼻钱等等,那个时候的钱币还没有什么纹饰之类的,就算有纹饰,也仅仅就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但是这些钱币上有一些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大篆,其实大篆和甲骨文,金文是差不多的,只不过雕刻的载体有些许的不同,而根据这些载体的特点,书写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名字也是不相同的。当然这个时候的书法还没有形成定式,也就说明了这个时期的书法还在萌芽阶段。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这个时候就已经采用李斯的小篆字体了,这个时候的钱币字体比较秀丽端庄,而且这个时候的钱币流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也对后来的书法字体起到了一个推动的作用。

至于为什么要使用小篆,大概是因为秦始皇是一个相当追求完美的人吧,那个时候,秦始皇统一后,就要统一文字,但是用谁的文字还没有定夺,恰巧他看到了他丞相李斯写的小篆了,那是相当的称赞,后来才定夺了用这个字体。但是这个字体虽然好看,但是很难写,没有他的实际作用,于是有产生了秦隶。

西汉时期,尤其是在王莽时期,那个时候他主要的钱币各种各样,但是书法采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采用的“悬针法”,他的特点就是字体狭长,样子就像悬针一样,显得很奇特。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周时期,这个时期通用的货币大多都是“布泉”、“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钱,钱文采用“王筋篆”,笔画浑厚有力,婉圆流畅,被称为篆法绝工,六朝之冠。

南朝的时候流行“大货六珠”,因为这个时候战火不断,朝廷腐败,铸造钱币写钱文的人为了讽刺朝廷官员还把“六”字写的极像一个人,弯腰屈膝的那种,所以皇帝看了之后很气愤,于是就下令把钱币全部追回,不再铸造。

唐宋时期,可以说钱文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顶峰,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开元通宝”就是欧阳询创造的。而且欧阳询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钱文书法家,还被后世称为“云间发电”“草里惊蛇”。

宋朝的钱文风格就比较多种多样了,这个时候无论什么样的字体都流行了起来,真、草、隶、篆、行、瘦金等体无所不有。明清时期的钱文发展有所创新,就比如戴熙写的“咸丰通宝”,虽然看着像瘦金体,但是他不是瘦金体。它的特点就是骨骼清秀,但是有点略微的显得呆滞。

钱币上的书法也体现我国历史时期书法的发展,有的时候我们收藏一件东西,并不仅仅关注于他自己本身的一种文化,而且还有它衍生出来的文化类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