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骂调字体大小要收钱的小店了,没有它我连电话都打不了

1.

成都这个热情的城市,一声川味儿招呼,萍水相逢的两个人就能相谈甚欢。

周日和闺蜜逛街,准备搭乘公交去下一站,闺蜜拿出手机,看到最近一班车,还有十几分钟才能到,于是商量滴一辆车去。旁边一位老爷爷听到我们的谈话,问我:“妹妹,你们是学生娃呀?你们手机还能看到公交还有好久(多长时间)到呀?”我扭头,老爷爷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爬满了皱纹,咧开的嘴把两颊的皱纹推向脸侧,形成几个层层叠叠的括号,用略显浑浊的眼睛盯着我们,从他的神情中,看得出,他很渴望得到我们的回答。


当我们告诉他,不仅能看到公交还有多久能到,还能看到离我们现在的站台还有几站的时候,他发出连续的感叹:“现在的技术可真是先进奥,太安逸了,妹妹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啊,现在的社会好得很!” 说着,拿出自己的按键手机,问我们,在哪儿能看到公交呢?还说:“我们这一辈人太艰苦了,有公交坐,已经很方便了,网上打车我不会,也不会想去用它了,你们就告诉我哪里能看公交就行。”

看着爷爷得知自己手机无法看公交信息后慢慢暗淡的眼神和缓缓收回的手机,我没了和老爷爷继续交谈的勇气,借口网约车来了后,拉起闺蜜匆匆离去。

从艰苦年代走过来的爷爷奶奶们,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巨变,见证了科技的发展,他们从心底欣喜于社会的巨变,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渴望体验一下这越来越好的社会,但是,时代的步伐太快,他们即使拼尽全力,也只能看到一抹远去的背影。


2.

我家是在一个小县城,过年回家,和家里人谈起街道两边的商店柜台上摆着手写的牌子:调字体大小5元,手机设置10元,发短信1元。姥姥说:“现在很多商店都有这个,人家可赚钱呢。”

我们小辈们听到了很气愤,觉得就这么简单的事儿,商店收费这么贵,明显是为了骗老人钱。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着,有说商店太黑心的,有说昧着良心赚钱的,有说怎么好意思对老人下手……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安静听着的姥姥突然插话:“你们这些孩子呀,别再骂人家了,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婆们,真的很感谢人家呢,要不是人家,我们平时电话都可能打不了。你们年轻人一年到头不回家,给我们买了手机也不会用啊,有什么事儿还是得麻烦人家,人家收钱是应该的。”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动动手指的事儿,对于老人来说,真的会成为他们了解这世界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这一代人乘着时代的快车前进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回头看看,自己的父辈们有的可能只抓住了一个把手,而更多老一辈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这趟快车带着自己的子女从面前呼啸而过,默默忍受着与子女之间越来越远的距离。

3.

时代迅猛发展,越来越快的技术迭代,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竖起了一道信息鸿沟,不是他们不愿意跟上时代,而是日益衰弱的智力系统不足以支撑他们接受日新月异的技术,他们也想学习,但是少了循序渐进的积累,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越来越高的壁垒。

老年人与时代的矛盾,在2020这个不寻常的一年显示的尤为清晰,数字化防疫系统,抛弃了那些不知道健康码是什么的老人,却又用冰冷的技术撕扯着他们的晚年,享受不到技术带来的便利,科技反而成为社会诘难他们的罪魁祸首,在是与不是中,他们只能低声下气,放下尊严,忍受时代的嘲讽。

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人和解放人,这些人应该是全部的人类,而不是某一部分人,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没有人有权利以任何形式抛弃他们,当我们在享受便利,考虑智能化办公的时候,也请想想中国2.6亿的老年人,我们是一个温情的社会,一切当以“为人服务”为出发点,为了数字而数字,为了智能而智能,今天时代抛弃的是老年人,以后,时代抛弃的,就是我们。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