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取消公摊面积?

取消公摊面积后房价上涨了咋办?

中国房地产启动初级阶段,由于缺少资金,所以很多借鉴了香港的经验,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现在看来,新加坡的经验应该更好一点。但是,我们借鉴新加坡的都是名词,实质性的东西都改变了,不是原来新加坡的样子了。比如公积金,新加坡是为低层收入者购房存储的专项资金,而我们搞成了一项收入再分配,并且是马太效应的分配,收入越高的人公积金越高,收入越低的人几乎没有得到公积金补助。

并且这个公积金的用途也是越来越广,不仅仅是用于购房了。还有一个就是经济适用房,这个就不说了,反正是,很多人通过倒腾经济适用房、房改房、限价房等保障房发财了。

我们学习香港的基本上都是实质性的东西,这个确实也实质性地促进了我国内地房地产业的发展,比如,一个是预售制,就是卖楼花、卖图纸,解决了开发商缺少资金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公摊面积,买70平米的房子,要交100平米面积的钱。这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却运用的轻车熟路。

所谓的公摊建筑面积 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公摊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公用分摊建筑面积是指每套(单元)商品房依法应当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产权归整栋楼购房人共有,购房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看起来,还是挺复杂的,一般人还是搞不明白。

关于房屋的核算,还有使用面积、套内面积和建筑面积几个概念,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却喜欢复杂化,好像复杂了,就水平多高一样。

公摊面积最大的问题,是你实际上搞不懂,弄不准,到底是多少?因为你在买房子的时候,没有人领你去测算公摊面积是多少,更不会告诉你,公摊面积是怎么核算出来的,甚至包括哪些东西,你也不知道。对自己这栋楼的附属设施,其实,大多数住户一点都不了解,所以,就是,人家让你交多少钱,就交多少钱。给你房本上写多少面积,就是多少面积。一笔糊涂账,很多人还洋洋自得地以为自己的房子是多大的大户型一样呢。

公摊面积是从香港引入内地的,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香港已经取消了公摊面积,据说,现在全世界只有我们还在使用公摊面积这个东西。而且公摊面积占比现在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一是新建的高层住宅越减越高,需要的电梯等公共空间更大更多,二是现在的服务功能也需要增加很多的设施空间,很多楼房的公摊面积超过了30%。

最近,人们对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越来越高,央媒也多次发声批评公摊面积的不合理之处。最近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买100平米的房子只得70平米,公摊面积让我们很受伤!》的文章。新华网也明确表态:诚然公摊面积问题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长期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有评论认为,央媒的态度很明确,公摊面积的存在确实很不合理,也侵害了很多老百姓的利益。这个评论员还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取消公摊面积,买过房子的购房者该怎么办,会有一定的补偿吗?

他说,即使公摊面积取消,已经买了房的购房者也很难从开发商那里要到补偿,主要有2个原因。首先开发商的利润空间本身就不会超过30%,一套房子补偿购房者几十万基本不可能,开发商也赔偿不起;另外取消公摊之后,房价必然会有所调整,赔偿的标准不好判定。看来,这个评论员根本没有搞懂公摊面积是怎么回事。

也有专家指出了取消公摊面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取消公摊之后,开发商会尽可能缩减公共区域的面积,这可能会影响房子的居住体验;同时公摊面积是取消了,但是开发商提高每平米的价格,房屋的总价还是不变。这是啥专家啊?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想法?

这个评论人误以为公摊面积是购房人不该花钱买的面积,好像是购房人被欺骗了,多花钱了。所以才提出开发商退钱的事情。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公摊面积不管是不是要分摊到每家的购房面积之中,但是,这个面积是建筑物必须的,不可能没有楼梯吧,也就是说,这个钱,一定是要购房人承担的,这个面积是不是分配到你的购房本上,但是,这个钱还是要购房人承担的,因此,也就不存在是不是退钱的事情。

公摊面积就是公共面积,但是,这个面积产权属于本楼业主集体,不管是不是写到房本上,产权性质不变,因此以后电梯里广告费还是应该由业主分配。

专家所说的开发商可能会缩减公摊面积的事情,也不是这么回事,决定公摊面积的因素是使用功能的需要,好的楼房,一定是公共面积比较大,空间比较宽敞。所以,开发商为了多卖钱,只能会把公共面积搞得更大,而不是更小。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取消了购房人房本上的公摊面积,但是,公摊面积并不会消失,它还在。因此,如果取消了公摊面积之后,购房人房本上就只有套内面积,或者是使用面积了,那么房价肯定就会较大幅度提高,当然,是在房屋总价不变的情况下。但是,开发商会不会借助取消公摊面积实质性提高房价,那是另一回事。

这么看来,我们就把公摊面积这个是看的比较清楚了。关于是否取消公摊面积的问题,住建部是这样回应的,《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有明确表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短短的16个字意味深长,这也表明了住建部对公摊面积的态度。

住建部的话是,应该,并且确定了套内使用面积,这个确实实在,但是,套内使用面积和现在的含有公摊面积的差距,差不多有对半了。

因此,现在取消公摊面积,显然也不是合适的时机。一是,取消公摊面积,按照套内使用面积,名义房价可能要上涨几乎一倍,当然是在房屋总价不变的情况下,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他们看不懂房价的本质,而解释清了又不容易。

二是,我们现在强调的是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如果现在名义房价突然上涨一倍,显然,不管怎么说,也会把人们的意识搞乱了。目前,楼市刚刚稳定下来,这个局面来之不易,搞混乱了,不值当的。

三是,相对于预售制、烂尾楼、资金链来说,公摊面积不是一个特别紧迫的问题。因此,在其他紧要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公摊面积的事情,还要在等一等。人们差不多已经习惯了,公摊面积,现在也没有成为阻挡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2020年11月17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