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农村产业该怎么搞?


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结构变化就是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由此形成了对乡土资源景观和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一方面,农村投资和经营生态化的资源性资产,是城市中产阶层在宏观经济波动加剧的客观情况下,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新途径 ;另一方面,在文化心理上,通过推动市民及资源下乡,能够从治愈“乡愁病”、建设精神家园等方面出发,缓解城市中产者的不安全感。这种趋势必将形成两个利好 :其一是国家层面城市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从“向外走”变为“向下走”,减少了因中产移民和财产外向转移导致的人才和资本流失。其二是客观上形成了“外发促内生”的乡村振兴制度创新空间。


生态空间资源价值化要求深化城乡融合及质量效益型要素市场改革


乡村生态资源具有公共性和多样性,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运动、休闲以及养老等业态快速发展,阳光、泉水、空气、山林、湖泊、湿地等在确权后通过入股、流转等方式,其价值将得到重估,再加上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其将首先成为村社综合合作组织等“一级市场”为基本单元的主体性资产或资本。随着创意设计企业、社会组织、电商等多元主体经营者的进入,又促发形成了“二级市场”的资产增值机制。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国家供销合作社可以通过官方给定的可减免审批程序,直接使用信用额度入公共股到农民合作组织。这不仅会引导农民从事信贷等具有相对稳定收益的金融三产业务,也拉动了当地各类社会服务流通业的发展,构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资源资本化和市场化的一二三级市场的基本体系。一二三级市场的体系化构建,能够将人气和社会资本引入乡村,推动农村生态资源价值的实现,促进人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全面修复,开拓城乡融合的共享经济新领域,打造多元社会群体互动的治理体系。

随着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重估、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以中产阶级的绿色消费和文化需求为外发动力,通过市民下乡、乡贤建乡、企业家返乡等方式反哺村民,为振兴乡村增加了多元的外部协助和参与力量。近年来,城乡融合战略中的“农业进城、市民下乡”方兴未艾。比如,湖北省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武汉市提出了“黄金 20 条”优惠政策推动市民下乡,成立了市民下乡服务中心,“市民下乡看房团”纷纷走进农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