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PS判断出这篇Science有问题,图片存在拼接

2020年11月20日,一篇Science主动撤稿了,原因是作者发现图2D和图S1C、S3C重复了。1他们试图找到2007年的原始数据,但是所有的作者都离开了荷兰Hubrecht研究所(完成工作的地方),因此无法找到数据,本着充分透明的精神,他们决定撤回文章。看似正常的撤稿操作,但仔细对比图片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我用PS软件发现了文章的图片有造假的痕迹。

拼接痕迹

虽然不知道这篇2007年的Science被谁盯上了,居然13年后还撤稿,但是图S3c确实有毛病。我把图S3c放进PS软件,然后把饱和度调整到最大,很明显看到左下角的拼接痕迹。虽然这不能说是造假的直接证据,但结合撤稿说明的图S3c有问题来看,确实有很大的嫌疑。

图片拼接很多时候是肉眼分辨不出来的,但是图片是基于RGB或是CMKY色域的函数值,换句话说,每张图片的数值不同,当我把饱和度拉到最大,也就起到了放大数值的效果,肉眼就可以看出差别了。但是,因为有些图片会经过不同算法的压缩,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同时降低图片大小,所以当把饱和度拉到最大时会有噪点,所以噪点不一定是PS的痕迹。

技术指导

操作起来很简单,如下动图,把图片放进PS软件后,点击‘色相-饱和度’,然后把饱和度拉到最大即可。色相-饱和度这个功能在科研领域相当实用,之前也介绍过,可以给SEM图片上色。

一键操作,再来一次。我又打开了另外一张有问题的图片-S1c,同样的方法把饱和度调整到最大。

奇怪的事又发生了,为什么下面这幅图中间部分没有很明显的噪点?分布不均匀也是可疑的。

下面再来看一张正常的图片,经过色相-饱和度处理时表现得比较正常,虽然有噪点,但是分布比较均匀,可能是图片压缩或者是拍摄的图像造成的。

专业拼接

为了更明白的说明拼接图片的常见破绽,我直接找了一张拼接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来操作一遍。如下图,把色相-饱和度调整到合适颜色的时候,鲨鱼的锯齿边框就显示出来了。另外,把明度调暗之后,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矩形大窟窿。另外鲨鱼身上的颜色也有很多不正常颜色跳跃变化,这也是多素材组合的痕迹。当然这些细节平时能骗过眼睛,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PS一键操作就看穿了。

写在最后

发现色相-饱和度这个技术用来判别造假也是巧合,当年娱乐圈薛某某因私生活问题,他的聊天记录图片被广大网友鉴定了好几遍,其中就有用色相-饱和度这个功能的。最终薛某某的图片是真是假也没人在意,网友们吵吵就忘了,好似忽然飘起的一场雪。

最后,这个技术只对简单的拼接判断有效,图片经常会被压缩,情况复杂,所以这并不能作为最后的呈堂证供,偶尔审稿或实验做不出来的时候用用就好,耗子尾汁。

内容来源:百味科研芝士

一个博士的血泪求职路:想入职高校?请以我为鉴避坑

博士期间发表4篇CNS,如今他入选2020杰青拟资助名单

为了发好论文拼命科研,结果一场感冒下来,啥都没了

分享最新科技资讯,发布前沿学术动态!一切尽在木木西里~ 服务科研,助力科技!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木木西里(mumuxilinj),更多精彩内容、新闻资讯、干货资源等你来看!

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