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步道何时建成?增设电梯如何推进?珠海这场发布会讲明了

12月8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为全市重大项目提供自然资源服务保障情况,并对旧村改造、山地步道、增设电梯等热点问题回答媒体提问。

12月8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2019年1月,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一个整合了原来国土、规划、海洋、林业等4部门职责和职能的全新部门,成立近两年时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保障工作?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该局成立以来,始终以“资源资产清、规划编制好、行政许可快、政策规范优、管理体制顺、服务意识强”为工作定位,着力精准配置自然资源,已初步实现珠海市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在保障重大项目资源需求、推进自然资源审批改革、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在保障重大项目资源需求方面,该局为珠海市今年计划启动的616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精准”服务,并制定《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实现涉自然资源业务的“全链条”跟踪、协调、服务和督办。截至11月底,616个重点项目中,534个项目已完成自然资源保障。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朝晖介绍该部门成立以来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保障情况。

“确保凡是符合珠海产业导向、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都将得到充足的空间保障。”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朝晖表示,要聚焦重点项目,科学合理分配用地指标和规模。截至目前,今年珠海市获得的5526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约3754亩用于保障挂图作战重点项目。

同时,为充分发挥国土、规划、海洋、林业“四位一体”统筹优势,该局还推进用地用海用林并联审批。根据省自然资源百日攻坚的百个项目清单,珠海市共5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截至11月底,珠海市率先完成5个项目自然资源审批,完成率达100%,是目前唯一完成全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项目审批的城市。

在推进自然资源审批改革方面,该局进一步推进审批政策优化、审批服务前置、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据介绍,珠海市在全省率先实施选址和预审、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合并政策,彻底落实“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为支持实体产业发展,该局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制定印发“实体产业十条”“孵化器”等政策,从用地准入、规划管理、地价保障等方面对实体产业用地需求进行保障,并在疫情期间,出台约20项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该局不断“盘活存量、争取增量”。通过加强批后监管,强力推进闲置土地处置。据省最新数据统计,珠海市批而未供处置率排名位于全省第二,闲置土地处置率排名位于全省第三,至少可争取到368公顷新增用地指标,基本满足现阶段重大项目对于市级指标的需求。

据介绍,今年以来,珠海市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新开工27个,续建项目15个,新增改造面积224公顷,完成改造面积161公顷,已实现投资100.28亿元。

为进一步擦亮珠海“宜居”名片,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该局开展城市阳台、香山湖公园、山海栈道等重点民生宜居项目的规划建设,并通过古驿道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规划展览馆的建成开放等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特质。同时,持续推进森林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地灾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工作,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统筹管理。

链接>>>

热点问题七问七答:

有关「城市更新」——

1、关于保障重大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市自然资源局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在城中旧村改造方面,洪湾旧村、湾仔银坑村、东桥村等3个拆建更新项目进入建设施工阶段;已取得更新规划条件的上冲村、北山村、翠微村、高新区东岸留诗山旧村等4个拆建更新项目力争2020年前动工建设。

在连片改造方面,位于九洲商贸中心的丽珠、兴业、恒信、中岛毛纺厂、纬丰等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加快施工建设;完成‘城市之心’核心区、九洲港码头等项目报批,以及‘城市之心’南山工业区、香洲北工业园等项目完成规划审批。

在城镇老旧小区微改造方面,完成拱北片区、南屏片区等用地面积约70公顷、9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申请获批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约1284.59万元,全面推动全市约4524户、1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

在‘烂尾楼’改造方面,推动拱北口岸南区莲花万景城、夏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6个‘烂尾楼’项目施工建设;三海大厦等3个‘烂尾楼’开展前期工作。”

有关「政务服务」——

2、今年以来,珠海市集中开展深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两个专项整治工作,以此为契机,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政务服务工作有哪些整改?

“我们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对标先进城市做法,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业务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通过简化办事环节、规范业务办事指南、推行一站式、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零跑动、不见面审批;进一步扩大‘容缺审批’范围,完善企业服务专窗,加强和完善二手房房税一体‘一窗办理’模式,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广不动产权登记自助服务、企业办证免费邮寄服务、深化应用不动产单元代码和加强业务数据共享、全面清查证明材料等。”

有关「生态环境」——

3、自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以来,珠海的生态环境取得了哪些变化?

“2016年,珠海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至2020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380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0290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9.6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6.8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23平方米;全市建成森林公园18个、湿地公园16个、20公顷以上的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30处、社区公园509个,实现城镇社区公园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目前已成功创建5个森林小镇,另有7个镇正在积极开展2020年森林小镇认定工作;从2016至2019年,全市共有364.24万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491.6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100%。”

有关「山地步道」——

4、珠海规划建设山地步道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否会对山体造成破坏?

“建设山地步道的出发点,主要是更好地展现珠海的城市风貌,打造完善的休闲廊道系统。珠海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景观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但是山、海、城之间的景观联系还不够紧密,尤其是凤凰山和板樟山虽然在中心城区内,但是却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山体景观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展示。

在山体步道的设计和建设中,都坚持对自然环境低干扰、轻介入的理念,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

首先,在地形较陡的地方设置架空步道,这就是一种对生态环境最小破坏的设计手法,架空步道在现状山坡上直接架设立柱,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植被减少挖填方。

同时,建设时为了重现自然山体景观面,通过边坡生态修复及复绿,重点利用已有植被造景,多使用乡土植物,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近期能达到山体景观形象完整,水土流失护土治理的目标;远期达到植被可抵抗极端天气,实现山林保育的目标。”

5、板樟山和凤凰山山地步道的规划设计情况如何?市民何时能去山地步道游览?

“板樟山山地步道项目西起圆明新园,东至城市阳台,总长约8.5公里。步道串联起圆明新园、白莲洞公园、吉大水库、景山公园等重要景观节点,根据不同风景特色分为串园、揽山、观海三个主题段。板樟山步道宽度约3.6米,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上,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山体步道,看海、看城的视野更高更广。

凤凰山山地步道规划全长约8.6公里,从香山湖公园开始,经过香山驿站、石溪公园、大镜山社区体育公园,一直到海天公园。凤凰山山地步道宽度也是3.6米,可以实现360度空中观看香山湖公园、大镜山水库等沿线景观,看水、观城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板樟山山地步道圆明新园至澳门回归公园段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凤凰山步道香山湖示范段已于11月20日正式开放,海天公园鸡公山示范段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将在2021年春节前完工。这两条步道计划都是2021年底建成,具体开放步道段和时间要根据建设情况和开放条件来确定。”

有关「增设电梯」——

6、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作为珠海市重要民生工程,目前影响该工作推进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计划怎么解决?

“珠海市自2018年6月施行《珠海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指导意见》以来,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累计增设电梯114部。总体来看,目前影响增设电梯工作推进的最大困难有两个,一是本单元业主意愿难以统一,二是涉及政府审批环节仍然较多。

在统一业主意愿方面,一方面健全居民参与、协商机制,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立对利益受损业主的补偿机制。

在优化政府审批流程方面,要实施联合审查制度、鼓励成片规划、鼓励社会企业代建模式。

《珠海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指导意见》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计划12月21日召开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

有关「工作计划」——

7、接下来,自然资源局2021年的工作重点会是什么?

“一是科学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全力助推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和用途管控,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品质提升。三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整治。四是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确权,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基础。五是加大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力度,切实维护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六是持续优化自然资源审批,助力珠海营商环境优化。”

【记者】刘梓欣

【作者】 刘梓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