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的临阵脱逃,丢了大半个山东,他是民国被正法的最高官员

我相信,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会很陌生,韩复榘,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名字。

他14岁结婚,19岁闯关东,最后因为吃不上饭,当了兵,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北省霸州市。参军后因为得到冯玉祥的赏识,最后成为冯玉祥军中的“十三太保”之一的人物。后来,脱离冯玉祥之后,到了河南做了省委主席。就是这样一位战将,最终被军统的特务所杀,终年47岁。

韩复榘


那么今天,今史往事就带你走进这个民国战将——韩复榘。

他是国民党的上将,也是国民党新军阀中,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这么一个人物,而就是这样一个人,被蒋介石大笔一挥,就地正法的最高官员。1938年1月11号,当时的蒋介石在河南开封召开最高级的军事会议,而韩复榘在开封之后,因为临阵脱逃,就被逮捕。就在第二天,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了韩复榘被压往武汉处决的消息。

1、韩复榘一省之遭受奇耻大辱

当年,韩复榘出生在河北霸州市,因为家道中落,没有办法他就跟着当时的闯关东大潮去了东北,当他到了东北之后,结果就是不但没有出人头地,而且他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最后,没有办法,当时他听说部队在招兵,就去当兵了。

当时去报名的时候,报名的人文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了他的名字,正赶上那个人不会些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最后让他自己来写,就在旁边的冯玉祥,看见他写得字之后夸他写的字不错,就问他,你念过书啊,他回答说念过,然后冯玉祥就接着说,你跟着我把。我们都知道,当时冯玉祥是北洋军阀系下面的一个小旅长,当时的部队就驻扎在东北,就在韩投奔冯不久,马上就表现出了他不同于其他将领的特点。

因为韩读过一些书,当时闯关东的经历也是练就了他一身的匪气和胆量,所以在他打起仗来是非常的有勇有谋,而他在冯的身上也学到了亲民的优点,这让当时的韩非常具有鲜明的个性。并和当时冯下面的12位高级将领,统称为冯的“十三太保”。在之后的北伐战争,韩率领他的队伍,仅用了两天时间就第一个攻到了北京城下,因此他也被称为“飞将军”的美誉。因为他很会打仗,冯玉祥是非常的喜欢他,并那他当自己的儿子一样的信任。

但是,冯对待它手下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就是我提出来的方法就是对的,谁都不能来反对我,而且他是经常的来体罚下属,给人的感觉他就好像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大家长一样。在他身边做事都是要小心翼翼的,如果做得不对,随时都有可能是被撤职待岗的,当年的韩就被无缘无故的被撤掉兵权,并且冯让韩在他的家门口当了好几个月的保安队长,这让当时的韩非常的不满意。

冯玉祥


后来蒋桂战争结束以后,冯为了防止蒋来攻击自己,马上就召开了军事会议,来商讨对付蒋,在会上没有一个人敢对冯提出反对意见,而唯独当时的韩复榘提出了不同意的意见。当韩提出不同意见之后,一下就激怒了冯的,当时冯马上就说了,你一个小屁孩懂什么,这是军事会议,赶紧给我滚到外面去,韩就被赶出了会议,当时冯的做法属实是过分,马上就让韩跪在地上,当冯出来看韩的时候,就跟他说,如果你要是在敢反对我,那么我就将你撸到底,说罢,就扇了他两个大嘴巴子。

当时,韩是就任于河南省的省长,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堂堂的一个省长,就被扇了两个嘴巴子,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这都是奇耻大辱啊,这让当时的韩对冯开始心灰意冷。虽然冯经常用这种侮辱人格的方式,来对待韩不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韩还是对冯一直都是忠心不二。

2、蒋桂战争韩复榘脱离冯玉祥

就在1929年,蒋桂战争发生之后,韩就和蒋发生了联系。当时蒋的北伐战争胜利之后,为了当时他自认为的政府的合法性,就开始着手削藩政策,而就是蒋的这一举动,就让当时桂系为首的李宗仁地方军阀的强烈不满,之后,双方全面爆发战争。

就在这个是,当时掌控西北坐拥30万雄兵的冯,成立蒋桂双方的拉拢对象,而冯却不想草率的出兵,他想在看清形势之后,然后在决定他到底是站在哪一方。马上,冯就命令当时的河南省主席,韩去往前线去督战,韩将自己的率领的6个师,共计8万人的兵力,从北至南沿着京汉铁路奔袭到了武胜关(湖北)。并且在这里也是按兵不动,而当时韩的目的也是很明确,他坐山观虎斗,从中获取利益。

蒋介石


就在韩有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想法之后,然而天算不如人算,就在很快,蒋攻破了武汉,结束了蒋桂战争,与此同时韩的想法也就是胎死腹中。更让韩意外的是,蒋给他发来了电报,邀请韩去武汉,共同商量国事。当韩见到了蒋之后,蒋对待它更是上宾的礼数,在会谈结束之后,还给了韩一笔钱。也正是这笔钱,让韩从此脱离了冯,转投到了蒋介石的麾下。二人也是开始了进10年的恩怨纠葛。

3、1930年的中原大战

就在韩投入到蒋的麾下之后,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了,而当时的主要战场就在河南,而对阵的双方呢,就是曾经一起磕头拜把子的把兄弟。冯蒋之间的战争,对于韩来说实在是太为难,一个是新的主子,而另一个是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老上司。这让当时的韩是左右为难,谁都不想得罪,而当时冯的部下那些西北军的将士,都是他曾经的兄弟,韩就主动向蒋介石辞去了河南省的主席。

而在这个时候,蒋为了保住自己的侧后方不被攻击,他也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将领奔赴山东,阻击当时反对蒋的阎锡山,而韩则就成了当仁不让的选择。在韩进入山东之后,韩面对咄咄逼人的阎锡山就是避而不战。

而这个时候韩选择避而不战,就是因为蒋在当时还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蒋的下面全都是正规部队,当时想韩这样的军阀,都是属于杂牌部队。韩的部队如果在战场上消耗殆尽之后,就不会得到相应的供给,打没了就没了。

而这时候的蒋也是更加的着急,反复给韩去电,再三保证,如果阻击阎锡山的部队之后,那么山东省主席的宝座就是韩复榘的了。在韩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他迅速的整编部队,将阎锡山牢牢的挡在了山东的边境。为蒋在中原大战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最大的功臣。

4、韩复榘大力整改农业和教育

当时的山东可谓是匪患猖獗,在民国的初期是非常有名的,当韩到了山东之后,他就开始剿匪,而在当时,他还开创了全新的缴费方式,那就是剿匪和清乡进行结合,在当时的各县各村都设立清乡办事处,非常及时的摸清楚了本地的匪患情况。这样就让当时的土匪没有藏身的地方。

在经过几年的改变之后,韩基本上解决了当时困扰山东多年的土匪。与此同时,当时的山东是农业大省,当时韩就把当时在河南任用的一批农业人才全部挖过来。韩除了对农业的重视,还对当时山东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视,他开始大力的推行新教育的改革,他对教育是非常支持的,他不但不拖欠这个教育经费,而且还是经常的补贴,不但是补贴,而且年年的补贴都有增加。现在的山东大学,就是在那个时候创建的。

5、韩复榘的山东自治引来了蒋介石的不满

在当时的民国虽然名义上已经是统一了,但是在各个地方还是依旧都是诸侯割据自治,情况时十分的紊乱,在西面有阎锡山,在被还有张学良,在东韩复榘割据山东。当时最让蒋介石头疼的是,韩和张学良拜了把子,建立了攻守同盟。

张学良


就在这个时候,蒋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心腹,来制衡各个地方的诸侯,当时在韩的底盘,就培养了刘诊年。长期以来刘诊年都是佣兵自重,从来都不听韩的调遣,韩总是感觉自己是如鲠在喉,于是便以剿匪的名义讨伐刘珍年,眼看着韩要杀了自己的人,蒋就开始坐不住了,他兵发三路,共计20万大军直逼济南,打算灭掉韩。

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盘踞在关外的张学良发表通电,表示全力支持韩。蒋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慌了,最后将刘珍年调走,双方和解将这件事的结束,韩也因此逃过了一节。

6、七七事变的爆发韩复榘成了逃兵

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当时的日本是很快的逼近山东,原本蒋将整整一个团的瑞典造的新式火炮,拨给了韩来据守黄河天险,但是后来,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为了打造徐州地区的防御力量,又将这个炮兵团调走了,这当时就气坏了韩。

李宗仁


韩知道敌我力量的悬殊,为了保存实力,韩最终决定放弃山东省济南,退到鲁西南。那么这一次的撤退,也让他成了逃兵。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当时的韩在鲁北抗战是比较坚决的,他在鲁北大大小小的跟日本人打了十几仗,在涂开河这个地方损失的是相当惨重。他在一边撤退的时候,是一边的进行抵抗,而且就在德州这个地方,还打过一个胜仗。

在1938年1月11号,蒋在河南召开了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而在这个大会上韩顶撞了他的顶头上司蒋介石,而蒋在这个时候就气急败坏的一拍桌子,散会了,就当所有官员走走了之后,只有韩一个人还坐在原地不动,不知所措,随后,几名军统的特务将韩复榘带走了,在1月24号,韩经“军法会审”之后,以不听命令,擅自撤退,被枪杀。

在韩复榘被杀之前,担任着国民革命军抗战第五战区的副总司令,和第三集团军的总司令的职务,手握雄兵进20万,盘踞山东8年之久,他是抗战期间,中国因作战失利,处决的是最高官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