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王支援

看吧,在广袤的虞城大地上,处处生机盎然。田野里,林林总总的特色产业长势喜人;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奔向四方;园区内,一家家企业产销两旺……织就出一幅充满希望的金色画卷。

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结合部,下辖25个乡镇、601个行政村,人口126万,面积1558平方公里。是中国木兰之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钢卷尺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信访“三无”县。

虞城“重创新、尚忠孝”,是造字鼻祖仓颉,造酒鼻祖杜康,烹饪鼻祖、汤药鼻祖和教育始祖伊尹等五祖文化发端起源地,称“五祖故里”。又是“木兰之乡”,木兰是替父从军、至忠至孝、大勇大义的平民女英雄,载入史册,光昭后人。

虞城产业特色鲜明,培育形成了五金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钢卷尺产销份额占全国8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荠菜(俗称野菜)种植加工基地和芽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速冻蔬菜基地,科迪乳业产值突破百亿元,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唯一一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落户虞城。

全省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排名,虞城县从2016年的52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15位。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俺在这家门口打工,每天工资60元,中午还有一顿热乎乎的免费饭菜,真的很满足。这要感谢俺们村里的董胜利!”10月10日,在河南懂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里收割花菜的村民激动地说。

村民提的董胜利,是田庙乡滕湾村人,2017年秋,在乡里支持下,他在黄河故道利用废坑塘改造等方式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设大棚、温室48个,数百村民进入公司上班,以“单品突破”模式,通过强研发、抓生产、育品牌、搞冷链、建基地,从原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研产销一体化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随着产业覆盖面逐年扩大,带户能力越做越强。

河南懂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红兵介绍说,他们流转土地1万多亩,发展订单农业2000多亩,为田庙及周边乡村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农民按季节到公司基地打工,每年每户不低于5000元工资,每年每村给予5万元集体经济分红。

田庙乡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扶持和培育潜力大、成长性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以企带户模式,是该县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产业发展中,该县坚持三产融合促农业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让小农户跟着大产业走、小车间跟着大市场走、小宗菜跟着大品牌走,以工带农、以企带户,把群众组织到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增收。通过育品牌,探索“单品突破”,全县认证“三品一标”38个,创成“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通过优布局发展订单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庭院经济产业化;通过建设正邦、双合新、新航道生猪养殖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形成了以刘集乡、乔集乡、郑集乡为中心的农牧经济圈,打造了黄河故道乡村生态旅游带;通过建基地培育了春发面业、佳美农业等一批加工项目;依托2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了食品工业仓储冷链物流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围绕中药草种植引进了北京盛世龙、河南积善堂、扶阳堂等国家驰名中医药企业,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该县已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10家,是全国最大荠菜种植加工基地,全省最大速冻食品加工基地。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提及虞城农信社推出‘综治信用家庭’贷款的事,界沟镇邢营村的徐侠影感慨万千。

原来,2018年春节后,粽子订单纷至沓来,徐侠影正准备大干一场,租来的冷库却出了状况。储藏温度不够低,粽子存货大量变质,一下子损失30多万元。粽子消费具有周期性,平时生产,特定时点集中销售,所以储藏是关键。痛定思痛,这位2015年放弃高薪返乡创业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1989年出生的“女汉子”,决定自建冷库。然而,粗略一算,建一个不大的冷库,就要50多万元!损失这么大,钱从哪里来?掏空积蓄,借遍亲友,还差10多万元。“先盘下土地使用权,建一点是一点!”徐侠影表面上嘴倔,背地里发愁。是她的“综治信用家庭”称号,让她无需抵押和担保获得15万贷款,钱很快到账,冷库3个月就建好了,徐侠影2019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虞城县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综治信用家庭评选活动,金融部门对评选出的综治信用家庭进行贷款授信,提供贷款服务,创造性地把综治、信用和金融结合起来。

虞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靳光先说:“综治信用家庭分为1A、2A、3A三个级别,根据不同等级为综治信用家庭设立贷款额度。3年内,他们可以随时申请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最多可以申请30万元。”

“我最高可以申请15万元贷款,而且可以随借随还。”李老家乡花卉大棚种植户张贺说。随后,他通过手机上的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客户端演示了借款、还款过程,全程不过两分钟,钱都是实时到账。

目前,该县农村信用联社“综治信用家庭”贷款已授信2万余户,授信金额超过20亿元,用信余额达12亿元,累计用信达30亿元,用款户无一户出现呆账。

一笔笔综治信用家庭“微资金”,已经为虞城引入了20多亿元乡村振兴“金融活水”。虞城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这些“金融活水”,在虞城大地浇灌出朵朵致富之花。虞城综治信用体系的建立,如同中医疗法,在温和调理中促进乡村社会治理,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乡村全面振兴。

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十一”期间,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杨善庙村,村牌坊外的停车场停满了车辆,进口处排着长长的游客队伍。

“没想到这个曾经的小穷困村发展得这么好。我一直听说这里很好玩,游人很多,晚上也可热闹。今儿来这转转,人真多,不仅环境美,游乐场、百鸟园等可游玩的地方也挺多的。”前来游玩的虞城县城区居民冯云称赞道。

庭前有花、屋后有果,花开庭院、果挂枝头。沿着整洁的小路漫步在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除了感受浓郁的田园气息,这里的知耕园、百鸟园、竹雕馆……让人好似在江南。

2016年,郭土楼村以杨善庙自然村为试点,探索出“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实施土地流转,参与建设和经营,把闲散土地统一整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豫东大竹海”,把郭土楼村打造成一个集生态种植、特色养殖、地方特产、各地名吃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村,同时,还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建设百果园、百鸟园等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环境美了,游客数量增加了,小村庄成了豫东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并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带动了村民就业增加收入,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郭土楼是虞城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虞城县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使乡村越来越美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自然村建设亮点纷呈。对于自然村建设,虞城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首先对乡村道路进行硬化。该县对65%的村庄的环村路进行了硬化,使全县范围内98%的自然村通上了水泥路。通上水泥路之后,该县又以村委会为单位,在许多村建成了文化广场、运动场和农家书屋。在稍岗镇刘寨村文化广场,村民们在传统节日可以看到由村委会组织汇演的精美的文艺节目。该村运动场和文化广场建在一起,配备有各种健身器材。在该村农家书屋小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丛翠竹和数枝鲜花,在竹林中,摆在那里的是下象棋的石桌和石凳。书屋之内的书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经典图书。如果坐在这里读书,会让你感受到那淡雅的书香和“心静自然凉”的感觉。

在对环村路绿化美化的同时,近年来,虞城县对环乡路也进行了全方位的绿化和美化。在道路的两侧栽植了大叶女贞、木槿等绿化树,然后又在路旁栽植了鲜花。从郑集乡政府到该乡谢楼村,长达3.5公里的路旁,除了绿化树之外,不时能见到有月季、兰花等花在开放,那姹紫嫣红的花朵,让路人心旷神怡。虞城县还对道路两旁的河沟坑塘进行美化,将坑塘的垃圾清除之后,在坑塘的四周栽植垂柳等树木,在坑内栽植莲藕养殖鱼虾。在稍岗镇境内的310国道北侧,虞城县建成了龙河湾十里画廊。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1000余亩,不仅能带动逐步打造沿310国道经济产业带,还形成当地有名的生态观光旅游景区。

虞城县杜集镇开发的小区,房屋青砖黛瓦,街道平坦宽阔,路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利民镇古城建设工地,护城河波平如镜,渔舟点点,老街仿古建筑古朴典雅……在城镇建设方面,虞城县因地制宜,请专家根据小城镇实际情况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认真设计和规划,然后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渠道争取到资金实施改造,最终达到小城镇的“绿、亮、美”。

虞城县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推进乡村振兴,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在这片热土上变为美好的现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