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的童年

《晶晶的童年》

她不足17岁下乡到三江平原的一个生产建设兵团。8年后认识了山东籍的转业兵结婚了。后来生下个女儿,取名晶晶。孩子漂亮,爸爸遗传给她一头卷发和大眼睛,妈妈遗传给她高鼻子尖下巴。

那时,改革开放开始了,城里人生活条件在好转。有大批知青返城,可是按当时政策,结了婚的知青不能返城。在那寒冷的边疆,还唱着过去的歌谣,食品物质匮乏。夫妻两个心疼孩子落在偏远乡村,食品短缺,营养不良,晶晶两岁以后,就送回来哈尔滨的姥姥家,让爸妈照顾。

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姥姥家的两个未成年舅舅很喜欢她,经常逗她玩。虽然姥姥家不富裕,但比在气候寒冷,食物短缺的爸妈所在的地方生活条件好多了。

孩子没见过许多吃的东西和小玩件。初来姥姥家,就这么一个小东西,舅舅姨姨会不时地买回各种水果和玩具给她。未出嫁的小姨常抱着她逛大街,给她买好吃的零食:爆米花,糖葫芦,棉花糖,冰棍,后来她见了那些卖吃的玩的摊档,想吃想要,就伸着胳膊用小手指着那物,叫着:"小姨,买。"开始,那些小食品,小物件,小姨都买给她。后来她指点的东西,有些是家里有的,有些时价高,小姨就会说,不买,家有。"有时,她点的水果和玩具太贵,这时小姨就会把她的手拉下来,用眼睛瞪着她说:“不买,家有。”

一次,天空中飞过一架飞机,她没见过,惊奇地仰脸看着,还扭动身体伸出胳膊用手指着天空叫着“小姨,小姨!”小姨因怀里的她扭动,有些站立不稳,又把她的胳膊拉下来,瞪了她一眼。这时晶晶立刻说:“不买,家有。”

晶晶嘴馋贪吃,总像吃不饱样,找好吃的。

每当吃饭时,把餐桌支起来放在床边,她就会坐在床边的桌子旁等着饭菜端上来。那一次,来了客人,想把餐桌挪到宽敞的地方,抬离开了床。她见桌子已经离开了她,好一会没把她抱过去,就大叫:“把我拉下了,快把我也搬过去!”

姥爷有时会做些夜宵:买点猪头肉,鸡爪子,花生米自己下酒独饮,或者叫上他两个儿子陪喝。这时已经入睡的晶晶就会醒来。她爬起来,坐在床上大叫:"姥爷,还有我呢,你把我拉下了。"

姥爷没文化,性情爽,也常常喜欢逗这个外孙女。

"你今天吃几顿饭了?别吃了。"

晶晶会认真地说:“两顿,还差一顿。”

“怎么两顿,你吃了三顿,一天只能吃三顿饭。”

“可是,我才吃一碗饭,没吃饱”

我不信,你才吃一碗饭?"

晶晶会对躺在床边的姥姥叫:

姥姥,是不是今天我才吃一碗饭?"

姥姥这时就会说:

“是,晶晶没吃饱,快给孩子再吃点。”

于是,姥爷就会用小碗装两片猪头肉或半个鸡爪子或几粒花生米递给她。她就坐在枕头上,香滋滋地吃起来。

姥爷爱喝酒,下班后常常在外面买些小吃回来,晚饭单独吃。晶晶总要跟着吃点好东西。姥爷没有正经话地逗她:

“你还吃?一天吃几次了?”

“我才吃两次。没吃饱。”

。。。

“你没户口,还吃这么多?”

“别跟着吃了,你户口在三江,这没有你的粮食,”

。。。

"别吃了,你没户口,没有粮票还吃这么多?"

。。。。

姥爷常常这样逗她。

半年以后,晶晶妈妈从三江回来看望女儿。

妈妈一进屋,晶晶高兴的在地上爬来爬去。学着小狗叫和小猫叫。妈妈弯下身来抱起她,说:“你怎么不叫妈妈呢?”

这时,晶晶偎在妈妈怀里呜呜地哭起来,哭声很大,很伤心的样子。

妈妈说:“你想妈妈了?”

晶晶带着哭腔“嗯”了一声,继续哭。

妈妈低头亲着她的头说:

“妈妈都回来看你了,你还哭啥?”

谁也没料到,她抽噎着说:“我没户口”

妈妈听了,立刻眼睛红了,落下泪来。

她决定回三江建设兵团和丈夫办理假离婚,带着孩子,把户口迁回哈尔滨。因为按当时的国家政策,离了婚的知青,也可以带孩子返城,接父母的班,或者由父母单位安排工作。

一年后,她如愿回到哈尔滨,老妈单位安排了她的工作。晶晶也随妈妈把户口迁到了哈尔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