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肝、代练——游戏背后的灰色产业圈

文丨不爱nana的梅露果酱@bigfun社区

利益无关:只是个普通阿宅,勿cue

奔三死宅为何社死街头?

数百名玩家为何半夜惨叫?

纸片人老婆为何屡遭黑手?!

XX公司白领为何频频摸鱼?

连环销毁装备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大学生的Q夜夜被call,究竟是人是鬼?

数万代肝疯狂内卷的背后又隐藏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资本的爆发还是玩家的无奈?

敬请关注bigfun大荒杂谈频道年度巨献《代练的不归之路》


前置事件:

23号下午,我加的某个游戏群又99+了,闲着没事的我点开一看……

好家伙!几个头上顶着代肝字样的人正在就“给老板打号选择哪个地图收益高”进行愉快友好的交流,

随后,某代肝对其他代肝进行了脚本质疑,齐间夹杂着小白老板的问价。

随后,进行了让人目瞪口呆的内卷议价,互相攻讦,还有出了好装备嫌弃老板小费只给3块8的,聊天记录太长就不继续放图了。

随手一搜,800余人的群里就有10多个顶着代肝字样的人,加上什么Xr接XX,差不多有二三十人。

这业务很赚钱么?为什么这么多人抢着做?我的疑惑在他们随后的聊天中解开。

某代肝世界树,开服时期一单最高可以达到150元,现在最低只要15元。

正常刷要多久呢?按我自己刷的情况来算,刚开服不翻车的情况下差不多要盯着屏幕断断续续点8小时左右,随着练度增加和版本变更,现在差不多要3~4小时,好家伙,光靠这个估计只能喝西北风。

经过小心试探,我找到了其中一部分人的现实身份,有廉价大学生、摸鱼上班族……

随后,我在网络上简单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下面正文开始:


正文:

作为一个玩家,我们肯定会接触到游戏代练和代肝。

代练和代肝本为一体,一般就是指在网络游戏中以收费的方式帮别人练级的行为,自从手游时代的到来,代肝一词出现频率增加,慢慢的其中需要一定技术含量或操作、正常情况下一次只能一个账号进行操控的被一般称为“代练”,在模拟器或多设备帮助下可以同时对多个账号进行操作、无脑点点点的通常被称作“代肝”或者“代刷”之类的。

大多数玩家对这种肮脏的金钱交易非常不爽

,但也有不少的老板愿意为这种灰色产业提供资金

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①

今天我并不对其进行道德和法理方面的讨论,仅就这一现象本身进行分析。

庞大的灰色市场

代练之所以存在,自然有其背后庞大的市场需求支撑。

根据ECDAP数据统计,淘宝游戏代练行业,2018年2月份销售额5787.9万,其中排名前三的游戏分别是 王者荣耀(52.07%)、魔兽世界(26.74%)、英雄联盟(12.91%) ,这三款游戏代练销售额占比高达91.70%,月流水5300万!

最近的数据懒得去找,就这样吧。

2001年的《热血传奇》,2003年的《梦幻西游》,2004年的《魔兽世界》,一个庞大的代练市场被撑了起来,据说2003至2007年间,代练工作室可以轻松月入百万。

梦幻西游

2007年《纽约时报》:Li Qiwen每天12小时、一周7天无休地在《魔兽世界》刷金币。他每收集到一百枚金币就可以赚到十元人民币,而最终远在西方国家的某位玩家,却需要付出20美元来换取这一百枚金币。(当然是资本家老板月入百万了,打工人被疯狂压榨!)

魔兽世界

时至2021年,虽说端游市场逐渐衰落,但疯狂增长的手游市场,让代练的蛋糕越来越大,这项灰色产业的总日流水甚至可达千万人民币级别。

有些冷门手游找不到代练,因为我发过相关视频还有老板私聊我去代练(我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我差这点钱么!)

代练乱象

代练市场虽然庞大,但由于门槛非常低,大量中介平台、互联网公司纷纷开设代练业务,无数普通玩家也涌入其中捞个奶茶钱,从游戏内公屏到工作室,到网红主播,到代练平台化。代练市场终究会长期处于买方市场,随着人人都可以赚大钱的短暂黄金时期过去,代练市场一片狼藉,目前中国工作室林立,还有各种学生党和摸鱼白领穿插其中,甚至偶尔还有服刑人员代练创收,鱼龙混杂,加上游戏厂商对代练这种行为的打压,代练单的来源并不稳定,时至今日除去头部的大平台,小商家已经很难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存活下来。

尤其是近来疫情影响,大量无法自由出行的人们纷纷兼职代练,本着能捞一点算一点的想法,更是将代练市场彻底搅乱。

游戏代练在很多方面都处于灰色地带,行业乱象层出不穷,无论是代练从业者还是金主老板都深受其害,无法退还的保证金、逃单提价、脚本外挂、层层转包、盗号毁号……相关新闻随手一搜就大量冒出来,这里我就不再举具体的例子了。

针对代练这种行为,一些国家有专门的立法。比如在韩国,2019年开始实施的《游戏产业促进法》就明确规定,在游戏中的代练和开挂行为,一经发现将判入狱2年或最高17000美元的罚款。

不过国内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针对代练行业,毕竟这项灰产的相关从业人员高达数十上百万,立法一刀切除在国内这日益内卷化的情况中,难免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代练者们

绝大多数的游戏代练者都来自农村或乡镇,他们主要由20-29岁之间的青年构成(偶有未成年者),这一年龄层的人数约占整个群体的八成,其学历多是初中或高中。

即便同为打工者,代练们的收入也是天差地别,单就《王者荣耀》这一手游而言,高端的代练者可以轻松月入5万+,底层的代练单靠代练甚至难以维持温饱。

职业代练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紧盯屏幕,高频率、持续地敲击键盘,打网络游戏, 成天在那儿坐着,起来就睡觉去,长时间的代练工作以及场地的固定化,使得代练者被进一步原子化,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代练不要求太多的专业技能,过程重复,无需也无法获得有用的技能,更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知识。成功转型的代练毕竟只是少数,更何况大多也只是兼职,大多数职业代练者直到被资本将青春压榨干净一脚踢出,才会猛然发现自己早已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一身伤病,也未换得太多财富。年轻人千万不要轻易趟职业代练这趟浑水!!!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两会上曾表示,网络代练的从业人员往往是在校大学生或青少年,他们长时间的工作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代练不仅不能提供真正的就业机会,反而会摧残青少年和大学生的身体,制造就业困局,政府应当给予坚决取缔。

游戏厂商

游戏行业一直有一条亘古不变的定理:只有占用玩家的时间足够长,玩家才不会离开你,从而才有可能在你的游戏内产生付费行为。因此,一系列的策划入门引导中,不停的告诉新策划们如何将玩家引入心流,从而将玩家带入最小可循环模型,再通过超长的成长线将玩家带入打工阶段。

再来看看畅销榜,梦幻西游、阴阳师等都是以超长在线时间而闻名遐迩,他们的好成绩也进一步的验证了这个逻辑的正确。似乎一切都是融合自洽,天衣无缝的。②

超长在线时间的代价,就是游戏中大量的垃圾时间,在早期的端游还好,至少大部分游戏行为需要不停的操作,在手游里一个本挂着看几分钟战斗动画,然后点点点,继续看重复的动画,动不动就挂机一整天实在叫人无语。

无脑的长时间重复劳动催生了脚本和代肝的大量出现,有的游戏甚至还有官方脚本,(出个扫荡很困难么?),一天多次打卡挂机,原本几十个小时的游戏内容(甚至不到),硬生生拖个几年,将玩家弄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笑),披着游戏的皮,做着PUA的事。纯娱乐游戏在资本面前不堪一击。

所谓的手游轻量化、碎片化方向发展,在几个现象级手游的成功面前早已被厂商抛到了脑后,“爆肝”成为了手游的代名词。

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赛季通行证(battle pass)系统,更是将肝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好像是个游戏都可以加进去的付费系统。不肝就拿不全奖励,逼迫部分游戏时间不足的玩家在代肝和直接购买通行证等级之间摇摆。

在高昂的游戏内付费以及大量的垃圾游戏时间下(以及部分人的虚荣心),代练——成为了部分人便宜省事的选择,可以说代练的野蛮生长离不开游戏厂商对利益的追逐。

总结

代练的存在固然方便了一部分玩家,但也损害了普通玩家的竞技与游戏体验,整个产业无序也缺乏保障。代练是游戏市场化和政治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所有游戏厂商共同推动的结果。虽说部分游戏厂商和法律条文对代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但只要资本在追逐利益,代练就永远不会消失!


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完整中译:“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一般被翻译为:“存在即为合理”,这种翻译容易产生误解,故使用了德语原文。

②引自 陆家贤.关于手游游戏时长的思考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