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冤案改编,韩国最卖座的电影,智力障碍被诬陷,该如何伸冤?

如果将《我是山姆》和《肖申克的救赎》的故事合二为一,那么会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毫无疑问,该片依然会讲述一个智障父亲和可爱女儿的故事,只不过背景放在了监狱里。

这个故事就是源自这部韩国电影——《7号房的礼物》

真实冤案改编,韩国最卖座的电影,智力障碍被诬陷,该如何伸冤?

关于“父爱”题材的电影有不少,其中不乏经典。

比如说罗伯托·贝尼尼的《美丽人生》,威尔·史密斯的《当幸福来敲门》,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

而在2013年,《7号房的礼物》上映后,谁也没想到,它会成为韩国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尽管影片主打亲情牌,走的是韩式催泪片的套路,但是这股感人至深的力量,依旧无法抗拒。

导演李焕庆和柳承龙、朴信惠、吴达洙、朴元尚等演员,携手打造了一个搞笑、温情的故事。

不仅直面智障父亲是否能够抚养女儿这个现实性的问题,还不忘对韩国司法体制的批判。

一.真实事件

《7号房的礼物》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改编自一起真实发生的事件。

主角的原型叫郑元燮,他于1972年被诬陷奸杀警察局局长的9岁女儿,从此开始了长达15年监狱生活。

在他入狱的这段时间,郑元燮的家人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

最终父亲忧郁而死,妻子遭遇车祸。

2007年,历史整理委员会发现此事是被捏造的,经过4年的审理,郑元燮被判无罪。

原本,他应该得到26亿3000多万韩元的赔偿,但是由于诉讼时效已过,所以他最后没有得到这笔钱。

在电影中,主角叫李龙九,是个智商只有正常人6岁水平的智力残疾人。

在他和女儿相依为命的这段日子里,生活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却非常幸福。

女儿艺胜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美少女战士》,心里一直很想得到一个美少女书包。

于是艺胜每天都会和爸爸到橱窗前来看它,龙九答应女儿明天发工资就买给她。

十分不巧,警察局长的女儿崔智英也看上了这个书包,并花钱买了下来。

李龙九害怕女儿会哭,便上前想要阻止。

结果,被站在一旁的警察局长狠狠扇了几耳光。

幸运的是,警察局长的女儿是个善良的小女孩,她偷偷来找到李龙九,带他去买美少女书包。

然而,在买书包的途中,崔智英意外身亡。

路过的人,都认为李龙九是在猥亵儿童。

于是警方将其逮捕,关进了监狱。

警察局长的女儿被猥琐杀害,传遍了社会上下,包括监狱。

李龙九被关进了七号牢房,里面住着的罪犯,听说他的罪名后,都对他深恶痛绝。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李龙九的内心非常善良,完全不像一个变态。

于是在狱友的帮助下,李龙九如愿以偿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他们将艺胜装在盒子里,偷偷运到了牢房。

有一次,因一个精神错乱的犯人纵火,狱长被大火困住,而善良的李龙九不顾自身安危,最终将他救了出来。

这件事改变了狱长对龙九的看法,他也开始怀疑,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怎么可能是个猥琐儿童的变态?

于是在狱友的追问下,李龙九总是重复着一句话“那个小女孩晕倒了”。

原来,那天警察局长的女儿在带李龙九去买书包的路上,不小心滑倒意外身亡。

可是,在李龙九的眼里,他以为小女孩只是晕了过去,便准备对她做人工呼吸。

而路人看到的那些猥亵的行为,其实是龙九错误的急救方法。

狱长恳求重新审理这起案件,但是痛失爱女的局长,却想要李龙九为女儿的死负责,即使他什么也没做。

不仅如此,他还让律师去警告李龙九:如果不认罪,女儿会有生命危险。

于是李龙九认罪了,被判处了死刑。

在结尾处,狱友们制造混乱,帮助李龙九和女儿送上热气球。

艺胜还在高兴地问父亲:“我们是不是要回家了!”

只可惜,热气球终究没有飞出监狱的高墙。

在执行死刑前,李龙九最后为女儿过了一次生日,并把那个书包送给了她。

艺胜对着爸爸说:“谢谢爸爸,让我能成为爸爸的女儿。”

而李龙九也高兴地喊出:“谢谢你,能作为你的爸爸,出生在这世界上。”

幸福的时光,总是稍瞬即逝。

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李龙九后悔不已,虽然他智力低下但并不傻,他知道这次可能要和女儿永远分开。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比死更难受。

很多年以后,长大成人的艺胜成为了一名律师。

她站在法庭上,为自己的父亲翻案,而法官重新审理了这起案件,最终李龙九被宣判无罪。

正义的确没有缺席,但是却迟到太久.......

二.被喜剧包裹的悲剧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但是对于这部电影而言,却反了过来。

整个故事都被各种笑料包围,如果不看结尾,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部喜剧。

但是李龙九的人物设定,已经注定了这个故事会以悲剧的形式收尾。

这样的设定,将观众的心理与情感牢牢掌控,在剧情的催化之下,笑着笑着眼泪不自觉就掉了下来,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李龙九蒙受不白之冤,女儿从此孤苦无助,铁石心肠的犯人动了恻隐之心。

直到最后的生死离别,瞬间将前面营造的喜感和希望,给击得粉碎。

不难发现,电影有意识地以喜剧的形式直面社会的阴暗,反而是让悲剧更加沉重。

三.总是“迟到”的正义

在《素媛》、《熔炉》等这些电影里,正义总是迟到。

在很多人眼里,其实这和缺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7号房的礼物》里,似乎更为的讽刺。

成年后的艺胜为父亲翻案,但法庭却是一个“模拟法庭”。

这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所谓的翻案,只不过是自我安慰式的沉冤得雪。

真实事件改编,刷新韩国票房纪录,这部电影感人至深,堪称经典。

尽管电影《熔炉》迫使韩国出台了“熔炉法”,但是韩国社会类似的案件依旧层出不穷。

“正义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到底是好还是坏?

或许,黑暗无可避免,但纵然如此,也要选择面对阳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