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百家访谈: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于1953年10月,最初是政府创办东郊联合诊所,最早位于香花桥街,经过六十八年发展、三次搬迁和十几次更名,2019年1月更名为太仓市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现址位于太仓城区东北侧的发达路88号,东距沿江高速400米,占地20亩,建筑面积6066平米。辖区自“十一五”初期板桥镇的4个村扩大为现在的娄东街道19个社区,服务人口从2.3万(其中户籍人口1.1万)增加到现在的11.2万(其中户籍人口7.9万)。下设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85人,其中执业医师33人(含全科医师14名)、执业护士19名。副高以上职称15人,中级职称20人。本科学历35人,大专学历24人。中心设置全科、防保、妇、儿、中医、骨伤、口腔、影像、检验等科室,核定床位30张。2020年门急诊16万人次,医疗收入2540万元。

太仓市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之功能,2014年通过“江苏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2018年完成“苏州市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转型;2018年底对门诊区域进行提档改造建设中医馆,于2019年初通过省级验收。中心在打造中医骨伤科特色门诊方面独有建树。为此,中国全科医学网特别采访了中心徐永清主任。

01 中医骨伤科特色门诊

中医骨伤科为太仓市级特色门诊,开设于1992年2月,已发展近30年。起初由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伤专业学科带头人张惠铨名中医定期坐诊,后由李志华医生(1989-1992年师从于张惠铨)、谢文婷医生(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毕业,2016年师从于李志华)常年门诊。中心中医骨伤科擅长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中(成)药外敷内服治疗,中西医结合诊治肩周炎、腱鞘炎、颈肩腰腿痛等,在各种脱臼、骨质增生、肌肉损伤等骨科常见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骨伤科门诊在太仓及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患者大多来自太仓城区及全市各区镇,也常有周边省市如上海、南通、常熟的患者慕名而来,许多市级医院非手术骨伤患者也前来就诊。2020年中医骨伤科年门诊量15201人次,业务收入303万元,分别占中心(本部)年门急诊量的20.9%和21.8%。中医骨伤科特色医疗服务在太仓城乡地区有口皆碑,得到广泛的社会赞誉,近年来太仓市报道中心的骨伤科两次,收到锦旗十余面以及多种方式的感谢信、感谢电话、自媒体平台点赞等,李志华医生荣获太仓市2019年“娄城好医生”奉献奖。

02服务特点与发展方向

中医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对于既可以选择手术、又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方式的骨伤患者,中医保守治疗有着诸多优势:一是避免了手术的二次创伤;二是消除了患者进行创伤性手术所带来的心理负担;三是患者可以在家休养,避免了家属在医院陪护的麻烦;四是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五是更贴合医保策。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对于骨折严重、对位差、功能恢复要求高的患者无法单独运用非手术治疗;二是在康复时间方面,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康复时间稍长。

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与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骨伤科患者方面尤其体现在伤后(术后)的康复上,因此亟需加强骨伤科康复业务的建设,增加骨伤康复器材、设备的投入,引进专业人员,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业务能力,对病情较为复杂的骨伤康复患者开展住院康复服务。在临床治疗方面,要积极与中医适宜技术优势互补,对肩周炎、腱鞘炎、颈肩腰腿痛等,可结合针灸、推拿、小针刀等疗法,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03未来发展

提升医生的诊断能力

传统中医骨伤科尤其侧重于经验性治疗,在影像学和解剖诊断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中心重点在以下两方面加以改善:一是加强医生的西医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做到与临床病例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二是要适时提档升级辅助检查设备,如CT、三维影像重建、核磁共振等(利用医联体上级医院的优质资源),只有作出精准的诊断,方能取得最佳的诊治效果。

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科建设

多年前骨伤科医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靠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在基础医学、学历、职称上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短板,在科室发展、评级等方面有着诸多硬伤。因此,需要适时引进、培养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建设专科人才梯队,同时争取更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本单位的绩效考核等机制,以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依据地域特点稳步发展

依据太仓市人口资源的特点,中心发展特色门诊需要秉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切忌过度扩张。


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打造中医骨伤科特色门诊,构建区域特色,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周边居民构筑健康屏障。

(本文编辑:李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