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2万男性一妻难求,为生男孩连打3胎,女人子宫之痛何时休

文|木棉


近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除去二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等热点话题外,近10年来男女比例失调的现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在此次普查中得到了数据验证。

本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了3000多万,其中20岁——40岁适婚年龄的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万,性别比为108.9。

面对如此巨大的性别比例失调,一些人是怎么做的呢?

为了生男孩,不断打胎!

这种生育上的偏激和矛盾在我国的经济落后,思想愚昧,交通闭塞的广大农村地区尤为明显,而这一组数据背后,是数千年来中国女性的生育不自由,是女性子宫不堪之痛。

01、广大农村,一妻难求。

作为中国农村早期“红娘”从业者的李建国(化名)对中国农村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的后果感触很深。

“80年代给人说媒,局限于三里五乡,大家贫富差距不大,只要门当户对,年龄相当,父母说话还算数,几乎是介绍一对儿成一对儿,不费力气。”李建国说。

那时,李建国一年大约可以介绍成功约20对新人,作为酬谢,新人结婚时会送给他几斤猪肉,可就是这几斤猪肉,也让当时的李建国一家过上了比别人好得多的生活。

“90年代给人说媒,就要细致一些了,这时提倡婚恋自由,贫富也有了差距,婚恋男女的家境、长相等条件开始占据婚恋中的主要因素,促成一桩婚,往往要费力气些。”李建国介绍。

可这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说成一桩婚的报酬也在增加,除却瓜子,糖,花生之类的零食,猪肉等食用物资的答谢外,几百元的媒人费开始流行。

“2000年左右,我尝到了做媒人的甜头,开始专业做红娘,一年的收入比种10亩地的收入还要高许多。”李建国说。

这时的李建国花巨资购买了一个照相机,买了几个优质笔记本,开始在周围村庄摸底,每到一个村庄,他就给本村的适婚龄男女青年拍照,并记录下男女的年龄、生辰八字、家庭情况、择偶要求等主要内容,回家后盘点、配对,成功率较高。

“2010年左右,我逐渐感觉到生意难做了,主要原因是男的多,女的少,任凭咱怎么经验丰富、掌握资料都不行了。”李建国感叹道。

李建国介绍,自2010年以后,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的是婚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达到了5:1,适婚龄的女孩本来就少,何况因为读大学和进城务工等原因,很多女孩不再选择回农村成家,农村男青年“一妻难求”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彩礼的攀高和条件的苛刻。

李建国介绍,前年他介绍成功的一对新人,彩礼高达26万,女方还要求男方盖了二层小洋楼,购买了10余万的婚车,这样算下来,一场婚礼的费用约在70万——80万之间,真是吓人。

“最近三五年,还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农村的结婚率在降低,可离婚率却在飙升,二婚、三婚女人走向婚恋市场,占了很大比例,也很受欢迎。”李建国说。

李建国去年给一位三婚带一孩儿的女人介绍了对象,男方比女方小5岁,是初婚,彩礼18万,婚房婚车,一应俱全。

即便如此,农村还有大量适婚男青年要面临终身光棍的命运。

这不仅是社会的一大道德难题,更是社会隐患。

02、频繁打胎,一男难求。

一边是1,752万男性将面临终身光棍的命运,一边是为了生育男孩,频繁打胎,愚昧之人的生育执念,真的让人愤恨。

李丽云(化名),现年38岁,已经是三个女孩的妈妈了。

之所以是三个女孩的妈妈,是因为她一直要求自己必须生下一个男孩。

“我的妈妈生了4个女儿,一辈子抬不起头,我听得最多的,就是妈妈的叹气,凡遇不顺心的事,她就会说:‘如果我生个男孩就好了。’每次爸妈争吵打架,妈妈最终总会痛哭着说:‘还不是因为我没生个男孩!’即便是在婆媳矛盾中,母亲也从来不占上风,原因当然是生不出男孩。”李丽云介绍。

母亲对生男孩的执念,完全传递给了李丽云。

2006年,李丽云和丈夫结婚,不久后怀孕。

在孕三月的那一天,李丽云托熟人,到了一个私人诊所,得知了孩子的性别:女孩。

“打掉!”是李丽云的第一想法。

可医生警告她:“第一胎打掉,可能会造成习惯性流产,你考虑清楚。”

婆婆说:“头胎就打掉,太晦气了!”

丈夫说:“咱们还可以生二胎,也许二胎会是男孩。”

就这样,李丽云心不甘情不愿地在2007年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

2008年,李丽云再次怀孕,很不幸,孕三个月的B超显示是女孩。

不容任何人劝阻,李丽云坚定地打掉了这个女孩。

这之后,全家开始为李丽云生男孩的事紧张起来。

婆婆和母亲开始四处烧香拜佛,祈祷李丽云生男孩。

而李丽云也和丈夫开始从一个所谓的“神医”那里吃起了专生男孩的中药,奇苦无比,每天不间断。

2009年,离上次打胎还不足半年,李丽云又怀孕了,孕三月,又是噩耗,还是女孩。

可是不管是李丽云的婆婆也好,还是神医也罢,都说不可能,坚信这次一定是男孩儿,就连李丽云也坚持服药,认为即便是女孩,也可以通过吃药“变胎”为男孩。

孕六月,李丽云从医生那里得到的答案,仍然是女孩,且孩子已经成形,不能打胎,否则会伤害大人。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李丽云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女儿。

2012年,在吃药备孕两年后,李丽云再次怀孕,孕三月,又是女孩。

没有迟疑,李丽云大哭一场,坚定地打掉了这一胎。

2014年,李丽云再次怀孕,命运像给她开玩笑一般,又是女孩。

“打掉!”李丽云坚定地说。

可医生严肃地说,如若再打胎,她肯定不能再生育了,反而会危及生命。

为了保有生男孩的能力,李丽云哭着生下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

从此,李丽云过上了一人带仨娃,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节衣缩食,入不敷出的日子。

2016年,李丽云再次怀孕,一定是惩罚吧,又是女孩。

在小诊所打胎的过程中,李丽云出现大出血,险些丢了性命。

“把她的子宫摘了吧,否则她还要生,我也不得安生,实在养不起了。”愚昧、绝望而又无助丈夫哀求医生。

03、男女比例失调背后,是女性子宫不堪之痛。

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愈演愈烈,可究其原因,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只生一个”的政策,在思想愚昧、经济落后的许多农村,实施起来就是“只生男孩”,有了女孩就打掉,多少个女人,违背自然生育规律,让子宫忍受了不堪之痛,才落得个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的结局呢?

至今,在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农村,“一妻难求”背景下的女性命运又如何呢?

她们似乎有了更多的权利,似乎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婚姻,索要高额彩礼,提出过分要求,对劣质婚姻可以随时及时止损,选择离婚,不愁二婚、三婚后嫁不出去……

可是,这些女人一嫁再嫁,何尝不是一种待价而沽的商品,而她们的价值就是生育。

更让人费解的是,在男女处处平等,优秀女性不断涌现,女权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女性自甘做婚姻里的生育和传宗接代工具,何其可悲!

只愿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更迅速,人们思想在提升,在未来再无性别歧视,婚恋焦虑及生育困境。

只愿更多的适婚龄男青年,能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各种能力,尽早摆脱婚恋困境。

只愿更多的女孩子,接受更高的、更先进的教育,更新理念,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摆脱生育工具的命运。

愿以上文字,与我的读者共勉。

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留言、点赞、讨论、转发。

今日讨论话题:

您觉得如今的性别失调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广大农村,这种趋势会改变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