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父亲真是60多岁娶了十五岁少女,“野合”而生下孔子吗?

只要你了解传统文化,儒家创始人孔子是绕不开的。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史,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但遗憾的是,孔子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记并不多。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一些关于孔子的生平,但并不完整。近代学者钱穆写过一本《孔子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勾勒出相对完整的孔子生平事迹。本篇文章就结合这两种资料,谈谈孔子的出生之迷。


01

没落的贵族——孔子出生之迷


据《史记》载,孔子的祖上是宋国贵族,既富又贵,后来迁居到鲁国,之后由于一系列的变故,孔家到孔子这一代家世已经没落。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活了73岁。

孔子的出身很低微,但是血统很高贵,孔子的六世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司马,地位很高。

孔父嘉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婆,走在大街上回头率特高的那种。有一天,孔父嘉的老婆外出游玩,正好被宋国的另一个大官叫华父督的看见,一见就大喊:“哇噻,谁家老婆那么漂亮!”

《左传·恒公元年》记载: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后来华父督使用奸计把孔父嘉杀掉,把他老婆就霸占了,自从孔父嘉死后,孔家就败落了。孔父嘉的后代害怕华督父,就从宋国迁到鲁国,后来就定居于此。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孔纥,字叔梁),是鲁国的郰邑宰,县长级别。据说身高十尺(相当于现在的2.31米),碾压姚明、奥尼尔。

叔梁纥武功高强,而且还是个大力士。有一次叔梁纥随着鲁国军队攻打逼阳城,逼阳守军故意把城门打开,引敌军进城,然后再关闭城门,以图全歼敌军。危急关头,叔梁纥路见不平一声吼,用双手硬生生的把下降的闸门给托住,让已经进城的军队急时撤出,立下了战功。从此叔梁纥“以勇力闻于诸侯”。



60多岁的时候,这位沙场勇士在情场上也颇为得意。他赢得了一位少女的芳心,并成功的把他娶回家当老婆。

这个少女名叫颜徵在,就是孔子的生母,嫁给孔子父亲时年仅十五岁。



60多岁的人难道没有结婚吗?为什么还要娶一个年龄相差那么多的女子呢?叔梁纥其实不仅结过婚,而且还结过两次。

第一位正妻施氏,给他生了九个女儿,没生儿子。

第二位妾室,倒是生了个儿子,名叫孟皮。但是上天好像在捉弄叔梁纥,这个儿子是个先天的瘸子。

叔梁纥不甘心啊,难道我们家族真的就人丁寥落吗?难道我就不能有一个健康全乎的儿子吗?

不服输的叔梁纥于是就结了第三次婚,娶了颜徵在。最终老天终于被叔梁纥的坚持所打动,颜徵在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给他生了个儿子,这个男孩不仅延续了孔家的香火,而且还塑造了整个民族,他就是孔子。

关于孔子的出生,还有一段趣闻。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出生情况是: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这是最早记载孔子出生的文字,引得后人一片争论。

一种说法是:“野合”的字面意思就是野外媾和,与大自然容为一体。有人就认为孔子是父母在野地里偷情而生的。但孔子是我们民族的大圣人啊,以这种姿势出生不太体面。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说法:所谓野合,不是野外媾和,而是指男的年龄大,女的年龄小,不合礼制,故称野合。



还有一种说法更玄乎:男孩八个月长牙齿,八岁掉牙齿。十六岁阳道通,六十四岁阳道绝。女孩七个月长牙齿,七岁掉牙齿。十四岁阴道通,四十九岁阴道绝。如果男女超过这个年龄结婚,都称为野合。

个为认为以上说法都不尽准确,我个人比较同意以下这个观点: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一种男女郊外野合的婚配风俗,叫“郊禖”。

具体来说就是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花样男女们纷纷去某些特定的地点野合。这种风俗不但是合法的,而且是受当政府鼓励的。

据《周礼·地官·媒氏》载: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

政府规定在每年的春天,有情男女都要去野合,甚至还处罚不去野合的,这与每年的“春祭”有关。

春祭的目的是祈求上天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男女之合与庄稼的春耕秋收相似,于是人们就把生殖活动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

因此,政府在春耕之际,“令会男女”以求农业丰收。孔子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出生的。各位看官,是不是有一种强烈的想穿越到春秋时期的冲动啊!咋就没赶上这好时代呢。


02

孔子的姓名和家庭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司马迁《史记》记载: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叔梁纥和颜徵在去尼丘山上向神灵祷告后生下孔子,所以叔梁纥给儿子取名为“丘”,字“仲尼”。

原因有二:第一,祈祷于尼丘山而得,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名丘字仲尼。(古人起名喜欢按排行,伯、仲、叔、季即一、二、三、四,如刘邦的大哥叫刘伯,二哥叫刘仲,他自己叫刘季,其实就是刘一、刘二、刘三)。

第二,出生时脑袋上中间低,四周高(圩Wei顶),头型酷似尼丘山。也有人说孔子的头型像“反宇”,就是屋顶反过来的样子。

孔子是个苦命的孩子,三岁时父亲死了,抛下一大家子人,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没有了收入,生活一下子就陷入贫困。

后来颜徵在带着三岁的孔子离开了孔家,孤儿寡母搬入了一个叫阙里的小胡同,从此母子两人相依为命。

历史上伟大的人物背后大都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颜徵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生活十分困苦的情况下,把孔子培养成为一位非常博学而品格高尚的人。但天有不测风云,孔子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