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蓦然回首,你的年轮之中,又有何物熠熠生辉?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笔下鲜活的知青形象,被大家熟知。《年轮》在2007年,以小说形式呈现,而它最早是电视剧本。据梁晓声在小说自序中所说,当时同名影视剧,仅以每集3万元的经费,连拍45集,演员报酬也不过几百块钱。但正是这样一部小投资电视剧,却以其恢宏的时代变换,以及色彩鲜明的人物刻画,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反响。

以现代人的视角,再去审视这样一部小说,不免有些惴惴然。那是一段扭曲的历史,却也带动着知青这一神奇产物的出现。从小说中人物命运轨迹来看,如果缺失了北大荒发生的故事,也不会拥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革命友情。同时也不免慨叹人物命运的多舛,但在完结时又不得不拿出这样一句话来说服自己:“生活就是这样,往往比戏剧还富有戏剧性。”

《年轮》中的生活,在时间上跨度很大。从建国初期,直到20世纪末,时代如浪潮此起彼伏。不难发现,起初在人物设置上,梁晓声极力宣扬生活之美。王小嵩母亲、饿到失去生命的曲老师、郊区的菜农,他们都是中华美德的代表,无论行为还是话语,都满含正能量。

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加强戏剧冲突。一直在重复苦难的场景,是沉闷的乏味的,却也是生活大部分的真相。但如若见过“桃花源”,又怎能甘心一直深陷苦难之中。强烈的剧情冲突,会对感性情绪产生直观的影响。《年轮》开篇,用大量的篇幅,构造出“即使再饿,人心未变”的真善美,再以此体现“文化大革命”比饥饿更使人崩溃的真相。饥饿是荒年的杰作,“缺智”却是流年的哀伤。

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我们的主人公们,在面对时代赋予的荆棘坦途时,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无论是作为成年礼,还是时代向好的起点,北大荒以及知青岁月,都是韩德宝、吴振庆、王小嵩、徐克、郝梅、张萌这些主人公难以抹去的经历。每个人都孤立无援。内心的孤独与艰苦的环境,代替远方的父母亲人,行使着本该他们完成的教育。当自由恋爱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纯粹的友情便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知青的心房。这种友情也随着时间,一点点刻入他们的生活和生命之树里,构成了最亮的一圈年轮。

《年轮》毕竟只是小说,并非历史。除去小说中命运蹉跎的主人公,知青还有两类:一类是丧失了本真的,小流氓、拒签担保书者,以及潜逃回城里的部分人,他们是可怜的,也是反面的;还有一类并未获得友情,而是在孤独处选择更加孤独,在巨大的压力下,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不同的选择,自然对标不同的人生。

《年轮》的后半部分,更贴近实际,郝梅的隐忍奋进、韩德宝的义气凛然、徐克的流里流气、吴振庆与王小嵩、张萌的经典对话场景等等,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当一个人物被刻画出来,就已然拥有灵魂,行为习惯语言都是有界限的。而结尾选择用韩德宝的牺牲,换取所有人一心向好,则略显虚伪。

《年轮》并非十全十美,却至少传递了一种勇气:即使生活再糟糕,自有与其周旋的魄力。同时,《年轮》为新生代读者,提供了一扇窗户,使其得以看见建国之后,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环境宏伟巨大的变化轨迹。

时过境迁,蓦然回首,你的年轮之中,又有何物熠熠生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