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一旦远离工厂,会发生哪些可怕后果,用什么留住工人?

制造业是国家的“定海神针”,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比粮食,与国际强国竞争,制造业是根本!

制造业强大,国家必然强大,制造业在所有行业中,应当起到主导性作用,领头羊。

要把制造业发展成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在制造业上,德国是个典型的例子!

很难想象,一战战败后,短短时间又可以再次发起二战,在二战,德国“独战群雄”,制造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当然,德国的战争行为,是可耻的,失道寡助,难被世人接受!更不符合普世价值观,不值得推崇。

我们要学习的是德国的制造业,学习他们的严谨,钻研和工匠精神,让制造业来为民,为本国谋福利,也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文明延续谋利!

德国在二战被回击得千疮百孔,甚至,一度“灭国”,作为战败国,德国被一分为二,由当时的两大阵营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西方国家代表美国控制西德。

直到90年以后,柏林墙被推倒,东德和西德再次合为一体,于是才有了现在的德国。

谁能预测到,就这样的德国,经过短短几十年,又可以再次站起来,只是这次不是军事,而是制造业,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位列世界榜首,制造业竞争指数,远高于其它国家,不得不让其它国家感叹!

当然,德国是不允许拥有一定规模的军事力量,只能允许小规模自卫军事力量,就如日本!

德国能够取得如此国际地位,靠的就是制造业。

德国用不一样的方式,告诉世人德国的强大。

当然,这样的方式,受各国欢迎,各国争相向德国学习,想让本国的制造业比肩德国。

与美国用大炮军舰威胁他国,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不同,德国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国家。

事实也确实如此。

德国的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被各国认可,制造出来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身边的产品,不少带有德国的标签。

德国制造业知名品牌众多,如西门子、奔驰、保时捷、莱卡相机、博世、宝马和奥迪。

不管是生活上用到的,还是工作中见到的。

在机械行业,很多核心设备部件,离不开德国的技术。

在我从事的行业,要用到离心机,而德国的离心机(Westfalia),就是首选之一!

高价进口离心机,看重的就是它的技术和质量。

德国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可以把制造业发展得如此强大?

主要就是在它的教育上,引导上!

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必要因素。

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灵魂工程师,和社会的引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只有在教育上下功夫,才能把各行业发展壮大,并持续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各行业都需要各自的人才培养及储备,职业不分贵贱,只是分工不同。

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情,鼓励用兴趣爱好去选择职业,要确实做到“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能区别对待,这个对待是地位上和待遇上的!

无利不起早,不能什么都把利字当头看。

利字为先,哪有利益往哪钻,这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师待遇好,报名当老师,明天公务员福利待遇高,报名考公务员,殊不知,术有专攻,“合适的人,才能干合适的事情”,不然,只会影响健康发展。

虽然,福利待遇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兴趣和责任感。

当老师品德为先,要以培养人才,栋梁之材为己任。

培育为国争光的有识之士,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考公务员,就要有为民服务,为民谋幸福,为国家繁荣昌盛之思想。

没有这样的思想为前提,就很容易陷入贪污腐败的陷阱,更架不住敌人的“糖衣炮弹”。

在制造业行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对制造业的热爱,缺乏对制造业的激情,就很难与制造业融为一体,并与制造业共成长!

制造业需要强大,犹如文中开头所讲,制造业的重要性,是共识。

但,制造业不会凭空强大,需要科学技术人员,专业人士来推动制造业向前。

这些专业人士,有科学家,有技术工人和有专业知识的莘莘学子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制造业。

靠一个人或者部分人,并不能强大制造业。

要吸引大量的人投入到制造业,制造业就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制造业的社会地位不能低于其它行业。

再不济,要平起平坐,公平对待。

遗憾的是,目前制造业,并不能吸引到大量的人。

甚至,本是从事制造业的工人,都开始远离制造业。

工人远离工厂,直接导致工厂缺人。

人社部公布的“最缺人”29个新进职位岗位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相关。

部分城市出现的“用工荒”与公布的数据不谋而合。

理性来看,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庞大,又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出现“用工荒”。

待业在家的工人,不在少数!

为什么还会出现“用工荒”呢?

部分工厂出现“用工荒”,其实主要体现在留不住工人!

“淡季赶人,旺季用临时工、寒暑假工”,还有的劳务派遣工,这样的结果才是“用工荒”的根本性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工厂的管理水平,工作时长,比如,两班两倒(996),工人需要长时间熬夜工作,待遇低,缺乏人性化管理等。

部分工厂对年龄大的工人,甚至缺乏足够的尊重,一上年纪的工人,被嫌弃的可能性大增。

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工厂的管理不人性化。

部分管理者的行为,让工人无归属感,对工人呼之来呼之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管理方法!

管不住人,就以权压人,一个字“罚”。

有的工厂,即使工人下班,也要求手机保持畅通,随叫随到!

让员工感觉被束缚,“失自由”。

一个企业,管理差,即使高工资,也不一定留得住员工。

在工厂上班的,多少都有所感触,部分管理者,“权力大于天”,随意和乱用手中的权力。

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堆积成山,就是难找出一条是对管理者权力要求而约束的。

工人离开有什么可怕后果?

工人离开工厂,伤害的其实是工人和制造业。

衣食住行都与工人息息相关,工人离开工厂,是会影响各行业健康发展的。

就像夫妻离婚,没有赢家,甚至会波及其它。

夫妻分离,子女受伤最深,工人离开工厂,波及其它行业,要知道,制造业是根本,是基础。

基础被动摇,后果可以想象得到!

制造业重要,工人也重要,要引起起我们的重视。

把工人留住,让年轻人愿意投入到制造业行业,工厂就要体现出诚意,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吸引年轻人,不能嘴上抱怨“招工难”又“光打雷,不下雨”。

什么好处?

福利待遇人性化管理和健康的作业时间

福利待遇;福利待遇吸引不是最好的方式,但,目前是最有效的。

提高福利待遇,提倡良性竞争环境,让勤劳致富回归,让付出与回报相等的价值观,在工厂生根发芽。

管理人性化;工厂要引进新进的管理方法,科学化,人性化,考核机制不能只针对员工,让管理者能上能下,工人离职率直接与管理者考核挂钩!

健康的作业时间;废除996工作制,996工作制,是不能提高效率的,更不能增加效益。

增加效益是假象,只会导致内卷。

如果真正研究,会发现,996只会增加磨洋工的几率,更会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情。

没有激情饱满的工作态度,想制造出精良产品和工匠品,就难如登天。

我国的制造业必然是要强大的,提出中国制造2025就是决心,也是信心!

要实现制造业强大的梦想,就需要在高端市场和核心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要科学家,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加入,也需要大量的工人,工人是制造业的基础,是出工匠的基础。

是否赞同光头之言,欢迎留言讨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