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往事:接生婆

村上人都叫她八母。叫她八母,是因为八母的丈夫弟兄多,排行老八,年岁又长,大家就叫他八伯。八母是八伯的爱人。尽管八母去世有些年头了,村上的人现在还时常说起八母,因为那时候,八母就是十里八乡的名人,提起八母,没有人不知道的。八母是个接生婆。整天忙得不着家。那时候不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生产就是好几个孩子。因为都知道八母接生手艺好,主要是胆子大,该动刀的时候就动刀,就这一招,也救了不少产妇的命。

八母自己生了五个,都是男孩子。出去接生了,就把孩子留给八伯照看。男人看孩子,总是不够细心,拉屎拉尿,往往弄得满身都是。再就是,男孩子总是顽皮,争吃食抢玩具,一眼看不见,就打成了一窝猪,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样子都十分的委屈。八伯气急了,拉着挨个打,干脆让他们哭够了自己不哭。乡下人都知道,打孩子千万不能打头,那样会把孩子打傻。屁股蛋虽然小,随便打,就是出手狠点,也伤不到孩子。所以,一轮巴掌下来,八伯的孩子们,小屁股都是红鲜鲜的,就像是小猴子的屁股。

八母回到家,看着孩子们被八伯打成这样,就心疼,骂八伯心狠,虎毒还不食子,你这么地打孩子,还是人不?八伯不吱声,拿出旱烟袋坐在那里抽。等八母数落够了,把孩子们安顿起来,八伯说,还说不说了?八母不说话,八伯也是个活泼人,就去亲八母,八母不让,八伯就用手去挠八母的胳肢窝。八母笑了,八伯也跟着哈哈笑。夫妻矛盾就这样化解了。

那时候是生产队,外出必须给队长请假,因为八母外出过于频繁,队长就对准八母定了一条规矩,旷工一天,就给队里拿两毛钱误工费。其实,队里的工值,一天只有一毛钱,这样,队里算是白挣了八母一毛钱。而八母接生,本村的,也就收个红包,开始也就是一毛钱,外加一块香皂,一条毛巾。后来有了队里的规矩,红包才涨到三毛钱。这样,除了交给队里的两毛,八母也就挣了一毛钱,一块香皂,一条毛巾。总共折价也就是块儿八角。不过在当时,能挣个块儿八角回来,也算是很能耐了。除了这些,八母最多的是被村上人的尊敬。为大家迎来新的生命,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减轻痛苦,其实,每个家庭的幸福都和八母的付出紧密相连。这话没瞎说。

那时候,婴儿夭折,产妇难产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婴儿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剪掉脐带。最原始的办法,就是从铺床的高粱秆子上撇下的锋条划断脐带。这样做,最大的害处就是孩子容易得破伤风,就当时的医疗水平,婴儿得了破伤风,几乎没有成活的可能。再就是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宫口不开,孩子出不来,假若不采取措施,那就眼看着母子双双殒命。但是八母接生就不一样了,剪脐带用剪刀,而且剪刀先用白酒消毒。遇到难产,八母就直接用刀割开特定部位,那种血腥的场面,看着就会把人吓晕。用八母的话说,那是为了救命,不这样做不行啊!

八母不但负责接生,还负责起名字。村上孩子的名字几乎都是八母起的。而且有些名字起得很有意义。什么祥军啊,连仓啊、连续啊,不像那些钢蛋啊,狗娃的,八母起名字在当时算是很洋气的。说到连仓、连续,这里还有一段故事。连仓和连续是双胞胎,给连仓接出来以后,顺产,也不费劲,八母洗洗手就要离开,就在这个时候,产妇突然又来了阵痛,八母伸手一摸,还有一个,就顺手拉了出来。八母就笑着说,这娃藏得够深,再深也得把你拉出来!因为是后续到来的,八母说,就叫连续吧!八母就是这样的有水平。

产妇生产,也不分时间。尤其是遇到夜里出行,都是山路,弯弯曲曲,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远处的产妇,十里八里的,去的时候有人带路,可是回来的时候,一个人,路又不熟悉,很多次,八母迷了路,绕着山头,走来走去,一直走到天亮,才找到回家的路。八伯心疼八母,出了事故咋办?留一窝子的没娘娃,可怜人啊!所以八伯就不让八母出远门接生。近处的,就让大儿子陪着一起去。

八母不听,还数落八伯,咱干的是积德的事情啊,别的啥也不图。要是有人干,咱就真的不干了,关键是,咱不干了,那些产妇咋办?都让孩子憋在娘的肚子里?八伯不再说话,他们都是善良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八母的日子就这样和十里八乡的家庭连在了一起。

后来,大队卫生所培养了接生员。八母才渐渐地退出接生的行业。这个时候,八母的岁数也大了。由于常年的奔走,腿脚也出了毛病。那些新学的接生员,还会找八母请教,八母就毫不保留地传授她们在接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

我们这代人,屁股上的巴掌印,第一次就是八母留下的。八母曾笑着对我们说,孩子出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掂起孩子的小腿,然后拍屁股,孩子哭了,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

八母笑着说,别恨我打你们那一巴掌,不打就怕你们活不成哩!

八母一生也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八母就是一个接生婆。但是八母的好,人们现在一直记住。所以这人啊,只要能为别人活着,你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在那代人的心里,八母已经活成了神,提起八母,总有说不完的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