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村 街边换挡:小市场融入大湾区

街边村华南国际水果副食城。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从桂丹路与禅西大道交会处往东直行大约300米,占地130亩的华南装饰材料城和占地220亩的华南水果副食城隔路相望。与装饰材料城相距不过千米,就是华南五金电器城。这三个近年来兴起的大型专业市场,都属于南海区狮山镇街边社区。

由于处在佛山机场附近,街边的发展,受到了净空区限高带来的限制。同时,该村此前的传统工业园区收益也不乐观。在此背景下,街边决定发挥交通优势,先后引入三大专业市场,走商贸兴村之路。

2019年,街边村组两级总收入约1亿元。在这背后,街边三大市场快速发展,在扎根佛山的基础上,客流和物流辐射到广州、肇庆等大湾区城市,为集体经济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佛山各个农村探索“商贸兴村”提供了新样本。

●南方日报记者 李源

旧厂变市场

在华南五金电器城内,各种五金、机电、磨具、橡胶、轴承等产品沿街摆放,多家商户门前有客户交流咨询。“五金城里全部是一手货源,价格甚至比电商还实惠。”华南装饰材料城管理部主管李新峰说,这一片商贸繁荣的土地在10年前是另外一幅景象。

本世纪初,佛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乡镇企业崛起,街边社区也不例外。“当时村内冒出各种陶瓷厂、风扇厂等小作坊。”街边社区党委书记冼志华回忆道,这些厂房破旧不堪,每逢刮风下雨,总有小企业的棚子掉了或者墙壁倒了。

伴随着佛山产业和城市加快转型升级,街边辖区内的小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腾笼换鸟的浪潮中每况愈下,村里的集体收入一直没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佛山许多农村开始通过出租或者售卖土地,引进房地产企业,集体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

“大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冼志华说,街边社区总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但户籍人口5300多人,非户籍常住人口超5000多人,人多地少是街边村的重要特征。

此外,由于处在佛山机场的附近,净空区限高的要求决定了街边不能像其他村庄一样,发展房地产。

在众人研讨街边村下一步规划时,冼志华敏锐地发现,机场限高虽然阻止了村里引进房地产企业,但围绕机场建设的快速道路却可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佛山机场,意味着与桂丹路、禅西大道、佛罗路等交通要道毗邻。”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是发展商贸的天然优势,冼志华和街边社区“两委”班子决定搞好道路、水电供应等基础建设,然后引进商贸市场。

2014年,华南(国际)装饰材料城在街边社区开业迎客;2016年,华南五金电器装饰城落户开业;2018年11月,华南(国际)水果副食城水果区开业,上百家商铺组团进驻。

华南城主管梁剑飞认为,街边社区对于发展商贸产业的决心和行动促使华南城接连投资三大市场,此外街边社区周围完善的交通配套,既是人气的保证,也成为商贸繁荣的基础。

辐射广肇清

5月24日凌晨4时,正是大多数人熟睡的时刻,佛山街边社区的华南(国际)水果副食城内却灯火通明,一辆辆大卡车满载各地的新鲜水果运进市场。来自不同地区的水果商不时走走看看,问价、称重、搬货、装车……

这是街边的日常景象,卡车运来的是街边人的财源和幸福生活。但就在几年前,这里并没有繁忙的人流和物流。华南水果副食城管理部主管吕健樑介绍,原先土地上是一片小厂房,直到2018年禅城扶西水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组成了华南水果城,才逐渐汇聚客流。

依托交通优势,现在的水果城影响力已辐射至肇庆、云浮、广州、清远等城市,不少客商慕名而来。

每天来水果城采购的不仅有零售商,还有自发购买水果的佛山市民。家住高明的消费者陈巧儿就是自驾前来购买的市民之一,她每个月要专程赶到水果城采购几次。“这里的水果种类齐全且新鲜,整箱售卖价格也不贵。”

与水果副食城隔路相望的便是华南装饰材料城。装饰城沿街商铺门前是规划完整的停车场,每家商铺规划为两层,第一层是展厅,第二层为写字楼,满足仓储、办公、电商等配套需求。

临近中午,装饰城内的欧派橱柜店内正在更换新产品。“2014年装饰城开业我们就入驻了。”该门店负责人王鑫表示,得益于装饰城周围便利的交通,门店营业额逐年增加,去年达到了700万元。

“装饰城商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装饰材料经销商,另一类是专门负责前期装修设计。”李新峰介绍,家居装修所需的材料都可以在这个地方购买得到,无论从地板到天花,光源到灯饰,物流到配送都形成“一站式”采购。

留下年轻人

专业市场的发展壮大,给街边社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污染的小作坊被各种临街商铺、规整的停车场以及干净的马路所取代。“以前的散乱污不见了,整个街边变了模样。”街边村村民吕乐贤说。这种变化得益于三大专业市场的管理,每个市场都配备了足量的保洁人员。

除了环境的改善,街边社区的集体收入也逐年增加,村民钱包渐渐鼓了起来。“现在集体经济过半的收入都来自于三大市场土地物业出租。”冼志华说,商贸市场的壮大也带动了街边社区餐饮、住宿、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

周小虎在街边经营着一家川菜馆,餐馆位于华南水果城和村委会的交接处。“没建水果城之前生意惨淡,很少会有人来村里吃饭。”周小虎说,现在生意好了,店里为此多雇了两名员工。与此同时,街边社区的房租也水涨船高。周小虎指着马路对面的村民自建房说,“以前单间也就300元一个月,现在最少要600元,村民的收入翻了番。”

近水楼台先得月,三大市场带来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显而易见。

“以水果城为例,从经营面积和从业商户数量来说,其市场经营规模已跃升为华南地区排头位置。”冼志华表示,辖区内商业氛围日渐浓厚,接下来要继续支持三大专业市场的发展,扩大影响力,同时要加紧推进“三旧”改造,把商贸市场做成街边新名片。

现在,不仅越来越多外来的年轻人来到街边就业,更多本村户籍的年轻人也选择在村里发展。

吕乐贤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外地国企稳定的工作,选择回街边社区出一份力。看着自己的家乡一天天变好,他打心眼里觉得高兴。“伴随街边商贸产业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建设家乡。”

数读

2019年,街边村村组两级总收入约1亿元(据佛山市农业农村局数据)。

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农田180亩。下辖1个经联社,12个经济社。目前常住人口12756人。

辖区内有华南材料装饰城130亩、华南五金城96亩、华南水果副食城220亩,三大专业市场共446亩。

社区经济以工、商贸业为主,有企业324家,五金装饰商铺386间。

观察眼

构建长效机制

迈向可持续发展

透视街边,这个农村社区围绕专业市场走出了为长远利益考虑的发展之路。

土地是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原始资本,大规模卖地在短期内能给村里可观收益,但同时也影响长期的发展。

当地合理利用集体土地的方式,是在科学谋划后,出租给专业市场。从2014年到2018年,在四年时间里,街边引进了三家大型专业市场。在物流、资金链、人流、消费流聚集的同时,村里集体收入也得到了稳步提升。据统计,街边集体过半收入来源是三大专业市场的土地租金。

商贸产业的壮大也给村里物流、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带来红利。依托作为商品集中交易场所的专业市场带动了更多第三产业发展。饭店林立、房租增长、物流畅通,街边社区的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同时,街边社区也通过自身便利的交通优势为专业市场提供支持。得益于交通要道的毗邻,不少水果商家的营业额比搬来前翻了一倍。未来在佛山西站的带动下,专业市场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借助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发展长效机制,街边社区走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