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死后遗产260万,全部赠给了友人,亲弟弟写信求助未得一分

1997年,上海一处只有14平米的老公房内,一位76岁的老人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名字叫张子静,很平凡的一个名字,如果不是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姐姐的话,或许随着他的去世,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个名字了吧。

但现实却是,他死后几年、十几年,哪怕再过几十年,也仍然会有人不断地提起他,因为他是大作家张爱玲的亲弟弟。

姐弟俩只相差一岁,出生不久即家道中落

张子静是1921年出生的,姐姐张爱玲则是1920年出生的,姐弟俩刚好只差一岁。他们出生在一个很不好的年代,却生在了一个不错的家庭,但也仅限于出生后不久,因为张家在姐弟俩七八岁的时候就迅速败落了。

张爱玲的父亲名叫张志沂,这个人没什么名气,然而他的父亲,也就是张爱玲的爷爷却是大名鼎鼎的晚清重臣张佩纶,而他的外公,即张爱玲的外曾祖父则更有名,那就是被称为“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鸿章。没错,张爱玲是李鸿章的直系后代,她的奶奶是李鸿章的亲生女儿李菊耦。

虽然出生时清王朝已经灭亡,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家在那个时候还是能够富甲一方的,否则张志沂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也不可能娶到黄逸梵这样的大家闺秀,黄逸梵就是张爱玲姐弟的生母。

但好景不长,在张爱玲八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出身官宦世家的新派女性黄逸梵无法容忍张志沂的不上进,便毅然离开了他。张志沂不久之后娶了继室孙用蕃,她就是张爱玲姐弟的后母,也是最后陪伴在张子静身边的人。

童年阴影导致性格软弱,还养成了嗜赌的坏毛病

父母离婚后,张爱玲跟着母亲生活,弟弟张子静本来也想跟着过去的,却被母亲无情地拒绝了。母亲的理由很简单:她只能抚养一个子女,既然收留了女儿,就不能收留儿子了。离开母亲家时,张子静只带回了一双美国进口的球鞋,那个时候的他只有不到10岁。

张子静的童年绝对可以用悲惨来形容,父母的离婚已经带给了他莫大的伤害,更悲惨的是,在今后的日子里,父亲不疼他,母亲(包括后母)不爱他,姑姑嫌弃他,就连比他长一岁的亲姐姐也对他很冷淡。

别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张子静的童年却是灰暗的,是充满阴影的。这导致他的性格十分软弱,上进心连不学无术的父亲都不如,还染上了一身赌博的恶习。

张爱玲回忆弟弟时,曾提到过幼年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父亲因为一件小事打了弟弟张子静一个嘴巴,弟弟没哭,张爱玲却吓得哭了起来。结果后母孙用蕃狂笑,一边笑还一边说:“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

这件事给小小年纪的张爱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她的性格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从弟弟的表现来看,面对父亲的责骂,他似乎已经失去了反抗的意志,变得逆来顺受了。

成名后,弟弟找她约稿,张爱玲断然拒绝

熟悉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最喜欢有志气的男人,可弟弟偏偏就是一个性格软弱,毫无志向的人。成名后的张爱玲曾对弟弟做出过短短6个字的评价:很美但没志气。张爱玲欣赏弟弟的颜值,却很讨厌他的性格,这短短6个字的评价,颇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如果仅仅是恨铁不成钢,那倒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张爱玲对这个唯一的亲手足,却是凉薄冷淡之极。姐弟俩感情最好的时候就是父母未离婚之前,当时他们一家四口住在一起,彼此也是非常好的玩伴。

可随着父母离婚,姐弟分居两处,就是聚少离多了,手足之情不可避免会被冲淡。更悲剧的是,由于张爱玲的父亲和继母为人粗暴苛刻,对张爱玲动辄打骂指责,软弱的弟弟看在眼里却无动于衷,便加深了张爱玲对弟弟的埋怨,她觉得弟弟对自己没有半点关心之情,甚至会在父母打骂她时幸灾乐祸。而小小年纪不懂事的张子静,也确实有过类似的表现。

正是童年时期结下的过节,导致张爱玲对弟弟越来越冷淡,姐弟之情更是无从谈起。有一回,张子静与朋友合作办杂志,当时张爱玲已经是名满上海的大作家,朋友怂恿张子静请张爱玲为杂志写稿,希望凭借张爱玲的名气让杂志迅速走上正轨,结果张爱玲回信拒绝了,还说了很难听的话:给这样的杂志写文很掉价!

没了姐姐的帮助,杂志当然也不了了之,本来就没志气的张子静,就更没有了人生的规划,从此浑浑噩噩地过一天是一天。

晚年再度向姐姐求助,张爱玲有钱却不肯施舍一分

年轻时没闯出什么名堂,到了中年、晚年,张子静的斗志就更低了。父亲去世后,他与后母孙用蕃相依为命,虽然两人没有什么母子之情,却不得不成为彼此的依靠,因为父亲只留下了上海的一间14平米的小屋。

为了养活自己和后母,张子静找了一份在乡下教书的工作,收入不高,却也堪堪糊口。后母去世后,张子静也差不多退休了,那时候教师的退休工资很低,退休后的张子静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就在这个时候,他听说姐姐张爱玲在美国混得很发达,便去信一封,希望姐姐能够在经济上给自己一些资助。过了一段时间,张爱玲的回信寄过来了,张子静满怀希望地拆开信,结果却大失所望。姐姐在信里说:“我也刚好够用。”不用说得很清楚,张子静也能明白姐姐的意思,她就是一分钱也不肯给自己这个亲弟弟,这个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张爱玲一生无儿无女)。

张爱玲真的是“刚好够用”吗?当然不是。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她就已经火爆中文世界,光是稿费收入就足够让她跻身美国的富裕阶层。而1995年张爱玲去世后,友人宋淇夫妇清点她的遗产,美国和香港两处的加在一起,足足值260万美金。别说当时,就算是现在,那也是一笔巨款,只要拿出其中零头的零头,也足够张子静安享晚年了。

可张爱玲宁愿把这些钱都留给朋友,也不愿意给弟弟分毫。姐弟做到这个份上,也真是世间罕有,虽未撕破脸,却也相差不远了。

对弟弟的薄情,正是张爱玲饱受争议的地方。有人为她辩解,说她与弟弟因为童年时期的各种原因没能积累下手足之情,长大后又很少相聚,与陌生人无异。也有人说她恨铁不成钢,因为弟弟的没有志气而对其产生恨意。有的就干脆承认张爱玲生性凉薄。

但不管怎样,摊上这么一个亲姐姐,张子静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只能破灭了。一生未娶,孤苦无依的他,独自在上海那间14平米的老破小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不过他还是走在了姐姐张爱玲的后面,1995年张爱玲去世,张子静则是两年后才去世的。

张爱玲死后一周才被人发现,尸体都已经发臭了。彼时的她虽然已经极其富有,却依然死于孤独。而大洋彼岸的亲弟弟张子静,则更是在贫穷和孤独的双重折磨中死去。作为李鸿章的直系后代,姐弟俩的人生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也真是令人唏嘘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