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防火”的剧院化作605人火葬场,记1903年芝加哥大火

文/小钳

时间:1903年12月30日

地点: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易洛魁戏剧院 Iroquois Theatre

剧票上印着“绝对防火”的“美国最完美剧院”

▲火灾发生之前的易洛魁剧院

1903年,下午。

兴致勃勃地观众们手里拿着印有“绝对防火”字样的剧票,通过检票员,走进了位于美国芝加哥市的易洛魁剧院,他们都是来观看当时大名鼎鼎的喜剧《蓝胡子先生》来的。

易洛魁剧院采用了相当华丽的装饰风格,堪称富丽堂皇——剧院四周的墙壁镶嵌着红色和翡翠绿色的花岗石,台阶统一采用大理石——对于当时的美国人而言,这是相当令人惊叹的设计。

为此,易洛魁剧院一度被当时的美国媒体称为“美国最完美的剧院”

当时美国的剧院,最流行的是采用非常厚实又华丽的窗帘把整个剧院的出口都严严实实地遮起来,易洛魁剧院自然也采用了这种设计。

总体来说,尽管外表华丽,易洛魁剧院的防水设施和条件是相当差的:观众席和舞台上看不到任何的防火器材(消防泵、便携水泵和轻便灭火器等统统没有),当然,该剧院确实也“精心设计”了一套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的喷水系统,但遗憾的是,截至1903年12月30日,该套系统还没有完工。此外,该剧院还没有直拨电话,对外联系十分不方便。

▲蓝胡子先生演员们的合影

除了硬件设施之后,易洛魁剧院的“软件设施”也相当的差:剧院的工作人员完全没有接受过防火教育和训练,剧院也没有任何的消防逃生和疏散预案,更别说有任何的消防安全演习了... ...

其实当时的芝加哥市对于剧院这种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还是比较重视的,在1898年,该市就大规模关闭过消防措施不达标或者经常超员的剧院,总数达到了几十家。

不过新落成的易洛魁剧院却似乎没有受到任何的限制,其背后到底是芝加哥当时监管部门的大意还是有资本的“钞能力”在运作,如今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批量的观众在1903年12月30日这一天来到了这家看起来富丽堂皇的大剧院,能够容纳1600多人的易洛魁剧院当天涌入的观众高达2100多人,为此,数百人因为没有座位可坐,只能够站在走廊上或者出入口附近,整个剧院内部一片拥塞。

“你想让整个剧院乱作一团吗?”

当天下午3点一刻左右,《蓝胡子先生》演完了第一幕。

这时候,眼尖的观众就发现舞台上的电弧灯突然开始打起了火花,随即这些火花就引燃了布景。

两名剧场的工作人员见状,连忙赶去灭火,其中一人拿了一根木棍,试图把火“打灭”,然而他这一顿操作之后,不仅没能灭火,反而把火苗打得更高、烧得更旺了。

随即,一名工作人员又不知从何处取来一个6公斤的灭火器,对着起火点猛喷,然而收效甚微。一名演员在时候的调查中指出这种灭火器根本就是毫无用处,当时可能只需要一盆水,就能够浇灭那个火苗

火并没有很快被扑灭,演员们也注意到了火光,但是当时火势并不大,工作人员也向他们保证决定能够处理这个“小问题”,于是他们只好继续唱歌跳舞。

观众席上,一名小男孩看到了火光,忍不住站起来喊道:“快看,有火。”

谁知,小男孩身后的一名男人却拍了拍小男孩的帽子,示意他坐下,然后说:

“孩子,别吵!你想让整个剧院乱成一团吗?”

还有一些观众甚至误以为火光只是这场戏剧的一部分... ...

然而,很快观众就发现不对劲了,因为这个火苗不仅没有被控制住,反而还越来越大了。于是观众们开始往剧院外撤退,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没有乱,都排着队往出口移动。只有走廊和楼座内1000多名暂且无法移动的观众只能绷紧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舞台上火势的发展,此时,乐队仍然“保持微笑”,继续演奏。

▲一些观众从上方窗户中逃生(事件插图)

很快,火势就变得越来越猛了,乐队也停止了演奏,开始观看火势的发展情况。负责人伊登·费发现乐队停止演奏之后,怒吼道:“奏乐,从头开始!”乐队部分成员无奈地继续演奏起来,伊登·费趁机叫来一个舞台工作人员把他的儿子带到了安全的区域。

此时,大火已经展现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舞台上的演员们大多数也为了保命选择了退出舞台。烈火燃烧的舞台之中,几乎只能看到伊登·费一个人在那指手画脚,样子颇有些滑稽。

正当此时,一阵大风顺着逃生出口的门吹进了剧场,舞台上已经失控的大火被这阵风一吹,瞬间火势大涨,一个个巨大的火球从舞台上窜向礼堂,乐池里的各种木制乐器纷纷燃烧起来,布景、厚厚的门帘等也瞬间被点燃,火舌很快就涌向了观众席,又借着风势冲向剧院后面挤满尚未来得及逃离的人群的楼座。

▲惊慌失措的观众试图逃离(事件插画)

一瞬间,整个易洛魁剧院陷入了一片恐怖的气氛之中——整个剧场都化作了一个大火炉——惊骇欲绝的人群再也顾不上排队,拥挤着疯狂地冲向逃生口,更可悲的是,剩下的观众中还有很多儿童,他们被争先恐后地成人挤散,很多幼童都因此而被挤死或者踩死,其中甚至有60多人慌不择路冲进了死胡同——女休息室和上锁的门口——最后他们被成堆烧死或闷死。

大群的观众无路可寻,或被挤倒、或被熏倒,反正最后都被大火烧焦,面目全非,堆在一起,无法辨认,惨不忍睹。

烈火熔炉中的勇士

▲大火之后的遇难者遗体排成列

烈火熔炉,大概是最考验人性的地方,尽管大多数人都被恐惧和求生欲所支配,但也有一些人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和人性的光辉... ...

剧院的年轻电梯工史密斯,在大火燃烧之后,一直都坚守岗位,开着电梯上上下下了几十次,运送、疏散和救援了大量的人员,每一次上下楼,他都尽可能仔细搜寻一番,最后一次上下楼的时候,他找到了几名失去知觉的女士,便顶着呛人的浓烟把她们扶进了电梯,此时电梯也被大火烧到了,史密斯抓住被烧得发烫的操纵杆,把电梯开到了底层,并把电梯中的女士都送了出去,当他送完最后一名女士之后,整个电梯被大火吞没,史密斯也因此受伤,落下了终生残疾。

科贝特、哈尔斯满和迪科斯特是棒球运动员,剧院失火之后,人高马大的三人带着一群人砸开了一道上锁的门,逃了出去。此时,一位女士央求科贝特帮助她救出自己的孩子(大概是他看起来比较强壮有力),科贝特不顾消防员的劝阻,搭了个梯子越过几十具尸体爬上楼,冒着浓烟来到楼上,此时楼上几乎没有能见度了,但却有大量的“孩子”还留在那里。科贝特只能把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抱出去,等他来回不停运送了十几次之后,一名消防员笃定地拦住了他,告诉他那些被抱出来的孩子都已经是尸体了。科贝特闻言,伤心地离开了。

相比起这些热心和正义的群众,美国的消防员就差了那么点意思,基本上来干的事都是抬出尸体、清理现场的活,根本没人组织“敢死队”冲进火场搜救幸存者,只有少数的消防员在火场外围救出了一些儿童,剧院中的其他人基本都被烧死或熏死了。


▲大火之后,易洛魁剧院内部的场景

根据事后统计,这场无情的大火总共夺取了剧院内602人的生命,一排排尸体摆在剧院旁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此次易洛魁剧院的大火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给美国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教训。从此以后,芝加哥公共场所采取的防火措施明显上升了好几个档次,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

对于大洋彼岸的事故,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客,但我们也应该从中学到一些经验教训,消防安全须当时刻谨记,不能稍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