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雷斯《俄罗斯套娃》,晚年之作

短篇小说集《俄罗斯套娃》是阿根廷作家阿·比·卡萨雷斯(一九一四-一九九九)的晚年之作,出版于一九九一年,共包含有七个故事。

《俄罗斯套娃》中译本

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可以说是构思都带有巧妙性吧。当然,这也不妨说是博尔赫斯以来,为南美作家的写作风格定下的一个基调吧。况且,博尔赫斯与卡萨雷斯又是深交多年,亦师亦友,两人还一起合著了不少作品,例如“布斯托斯·多梅克系列”,包括《伊西德罗·帕罗迪的六个谜题》、《死亡的样板》、《布斯托斯·多梅克纪事》等。

作为这部集子书名的《俄罗斯套娃》一篇,还是写实风格的。一位在南美的白人,名叫玛塞拉,想凭借个人魅力娶一个有钱的女人,并结识了“当地大实业家”的千金,可惜功亏一篑,交臂失之,但他及时地退而求其次,向旅馆的女主人(一位寡妇)成功求婚,就像俄罗斯套娃:“即便打破了一个,其余的还能留下来。”——这是女主人所说的(俄罗斯套娃是父亲送她的礼物),不料“一语成谶”,自己就是那未摔破的娃娃,但换个角度来说,玛塞拉又何尝不是女主人的套娃?

另一篇篇幅稍长的《加图》,也是现实类的,写一位名叫豪尔赫·达韦尔的演员跌宕的一生,最后被暗杀,似是对政治有所影射。

总的来说,集子中偏奇幻的篇章要多一些。《劳奇的会晤》、《在水下》就是幻想性的。前者探讨神学,似乎是重弹上帝是否存在的老调子。后者则是偏科幻的,提到了通过试验把人变成鱼,其中又夹杂有爱情的元素。

《航海者返乡》和《三首小调幻想曲》其二的《异味记》稍有相似之处。前者“我”看见(梦见)一个肮脏奇怪的柬埔寨留学生,不久自己就变成了这个学生的形象,好像是被“传染”一般。后者传染的则是闻到臭味的怪病,同一栋楼的人相互传播。这倒是让人想到了葡萄牙作家、诺奖得主萨拉马戈的长篇小说《失明症漫记》,此书中失明成为了可怕的、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瘟疫。

-END-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