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独立的国家海地,为何混成了世界最穷,民众以泥饼为食

总统遇刺,这在和平和发展为世界主基调的今天,似乎不可想象,但就在几天前,拉美小国海地的总统莫伊兹,却在自己的寓所内遭到袭击,身中12弹当场身亡,他的妻子玛蒂也身受重伤,这起刺杀事件放在当今社会,看似不可思议,但放在这个多年来严重政治内耗,历届领导人均毫无作为的黑人小国身上,似乎又并不奇怪,因为这个国家每次出现在人们眼中,几乎全是负面新闻。

号称美国后花园的海地,不仅是拉丁美洲历史上最早脱离殖民统治,由黑奴翻身当家作主的国家,还是世界上最早独立的黑人国度,与美国建国历程几乎同步。

但这个在历史时期,曾号称世界首富的殖民地,自独立两百年以来,却始终政局动荡,穷困潦倒,其它拉丁美洲国家即使不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也处于世界中等行列,只有它,至今还是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甚至由于饥饿,当地人不得不靠吃土果腹。

(海地区域图)

作为拉丁美洲最早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建国的海地,为何200多年来都没有利用先发优势,取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稳发展,反而沦为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国家,不仅政治上靠国际维和,经济上也完全依赖外来援助呢?

一、最早独立,毫无治国经验

海地所在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哥伦布第一次远航时,于1492年发现的,西班牙随后将其变成了在拉丁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并以此为跳板,向周边岛屿和美洲不断入侵。

西班牙人登岛之初,伊斯帕尼奥拉岛上还生活着上百万的印第安土著,但在火枪和洋炮的疯狂镇压下,这些土著最终沦为西班牙人开矿的奴隶,而随着殖民者将天花等疾病带到当地,毫无医疗条件的印第安人,最终全部病亡灭绝。

此后短短二十年间,西班牙人将海岛西部的金矿挖掘殆尽后,逐渐放弃了这里,转而聚集到东部地区,西部无人区逐渐成为欧洲海盗的聚集区,而为首的,则是法国人。

1697年,法国成功占领伊斯帕尼奥拉岛西半部,将其改名为圣多明克,然后从非洲拉来了大量的黑人奴隶,在这块土地上大量开垦甘蔗和咖啡种植园,黑奴人数高峰时多达50万人,廉价的劳动力加上法国人的精于经营,使得这里的经济很快空前繁荣,到18世纪末时,整个欧洲4成的蔗糖和6成的咖啡,都产自这里,法属圣多明克因此成为当时全球最富有的殖民地。

(海地黑奴起义)

但是,这种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黑人奴隶被残酷压迫基础之上的,这使得数量庞大的黑奴和法国白人农场主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内乱的法国对于海外殖民地无暇顾及,圣多明克的黑人在受过教育的杜桑带领下奋起反抗,他们杀死农场主和白人管理者,并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很快击败了圣多明克的法军,而西班牙人在占领圣多明克后,却出尔反尔,拒绝废除奴隶制,于是黑人转而和宣布取消奴隶制法国合作,将西班牙人赶出了圣多明克。

1798年,杜桑的黑人军队实力不断壮大,开始向法国殖民者宣战,最终将法军和随之来犯的英军赶出圣多明克,成功统一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地区。

1801年,三万法军卷土重来,誓要重夺圣多明克控制权,还成功诱捕起义领袖杜桑,使其病死狱中,但即便如此,杜桑的继任者德萨林,仍然带领义军继续向法军发起游击战,并最终取得胜利,随后,他们对岛上的白人进行血腥屠杀,使得那些白人死的死,跑的跑,圣多明克很快成为黑人的天下。

(海地起义领袖杜桑)

1804年1月1日,德萨林带领昔日的黑奴们,在圣多明克建立起拉美地区第一个脱离殖民统治的独立国家,并将国家名改为海地。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原本来自非洲不同地区的黑人后裔们,相互们既缺乏共同的文化,也没有治理国家所应有的经验和能力。

二、内卷不止,经济长期崩溃

由于起义时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作指导,独立后的海地,最初既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体制,也没有了抗争殖民者时的同仇敌忾,更不懂得如何管理国家,从一开始就是军人独裁当政,而第一位统治者德萨林将军,在学习美国制宪后,却自封皇帝,号称雅克一世。

建国之初的海地资源匮乏,只有殖民者留下的农场可供农业生产,在收入分配上,雅克一世推行均分制,此项政令在贫瘠的北方大受欢迎,却遭到了农业条件优越的南方强烈抵抗,对于抵抗,雅克一世采取了武力镇压的手段,这使得黑人内部矛盾更加激化,没过多久,这位在位仅两年的第一任统治者即遭到刺杀,海地再一次陷于分裂动荡。

虽然在1820年重新归于统一,但是海地各方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间始终不能团结在一起,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短短几十年间,当地军事政变频发,先后有22位总统上台,而这些人的结局大同小异,不是被刺杀,就是逃亡海外。

(海地街头无所事事的青年)

政局的动荡,使得原本以农业为主的海地经济不断衰退,那些原本由法国殖民者建立的发达种植业,也大多被弃耕荒芜,而资源的匮乏,又使得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严重受阻,于是,在经过两百多年的独立自主后,如今的海地变成了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850美元,比同处一岛的多米尼加差了十几倍之多。

三、列强挟持,独裁统治盛行

海地一次次的政变,最终引来了美国的干涉,1915年,美国入侵海地,并推选出一位亲近美国的总统,此后美国将美式民主照搬到海地,但没有一个具有治国经验的管理阶层,生搬硬套的民主又怎么可能把海地带向光明。

1957年,医生出身的杜瓦利埃上台,他一边和美国打得火热,一边解雇了军人首脑,成立了维系其独裁统治的国家安全志愿军和秘密警察,在全国范围内捕杀反对自己的组织和民众,而向海地输出民主失败的美国,却并没有横加干涉。

1971年4月,杜瓦利埃去世后,他那19岁的儿子小杜瓦利埃继任总统,他延续了父亲独裁腐败的本能,疯狂贪占国家财富和捕杀异己。

(争抢救援物资的海地民众)

据统计,杜瓦利埃父子统治海地二十多年间,有十几万海地人遭到捕杀、拘押和流放,近九成的国家收入落入其家族腰包,难怪连美国都看不下去了,将其称为海地的悲剧。

1986年,忍无可忍的海地人举行大游行,声讨小杜瓦利埃,吓得他连夜逃离,但海地的政局从此却更加跌宕,军事政变仍然是这个国家的政治主旋律,经济更是陷于崩溃。

四、人口暴增,饥民以土果腹

虽然政治和经济搞得一团糟,但黑人当家作主后,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变,他们的生育率却迅速提高,海地人口呈现爆炸性增长,仅2.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国,如今人口已达到1200万,而同处一岛的多米尼加,国土面积是海地的两倍,人口却不到1000万。

如今,这个国家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五个极度贫穷国家之一,近六成以上的人没有工作,近80%的人口一天花销不足0.5美元,50%的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虽然全球各国纷纷伸出援手,联合国粮农署的运粮船也常年不断向该国送粮,但是杯水车薪之下,饥饿仍然严重威胁着这个国家占人口九成的贫民。

(以土饼为食的海地饥民)

于是,知名的海地泥饼应运而生,为了应对饥饿,海地人从地下几米处挖出泥浆,经过过滤加盐烘烤一系列流程后,制成一张张泥饼,然后以1美分十张的价格,卖给那些饥肠辘辘的贫民,虽然这些饼饱腹感十足,却没有什么营养,但即便如此,它仍然是海地人赖以果腹的主食。

即便生活如此艰辛,但海地人却并没有渴望改变命运,靠努力劳动挣钱解决吃饭问题,穷到极致的他们,如今已经习惯了接受国外的援助,既不愿吃苦工作,一旦有点钱还喜欢赌一把,或是购买彩票,幻想着一夜暴富。

作为拉丁美洲最早独立的国家,以及全球黑人率先实现自我管理的地区,海地经过二百多年的动荡飘摇,已然混成了全球最贫穷国家,连非洲的黑人兄弟国家都不如,几乎处于崩溃边缘,而政治内卷动荡之下,经济危机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使得这个国家正加速滑向深渊,人道主义危机触目惊心。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