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10周年:雷军与往事干杯

“三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

8月10日晚,踩着经典的小米铃声,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准时登上舞台,淡定地道出小米接下来的目标。

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预热一周后,雷军2021年度演讲如约而至。开场之初,雷军分享了小米近期取得的各项好成绩:销量超过苹果,首次成为全球第二;欧洲市场首次登顶;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338位,相较上一年排名升上了84名。

随后,他将演讲落回主题“梦想与选择”,用更长的篇幅,讲述了过去10年里,自己与小米面临的选择、梦想、挑战、至暗时刻,也包括因股价下跌“被投资者训得衬衣湿透”的经历。

最终,原本计划1小时的演讲加发布会,因为“内容有点多”而延长到3小时。

一边是回忆与反思,一边是梦想和野心。实际上,也正因为雷军的“情不自禁”,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已过天命之年的互联网领袖,在面临梦想与现实抉择时的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以及小米光环下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1969出生的雷军,在从程序员做到金山的一把手后,于42岁时选择创立小米。三年后,雷军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及中关村的峥嵘岁月,他的访谈更像是在复盘自己的前半生。

“我在金山想的是人定胜天,相信聪明加勤奋天下无敌,相信明天更美好。40岁的时候,不惑了,看清楚了自己的能力和时势,战略是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做早了死在半路上,做晚了你追不上。”雷军说。

经过金山20多年的历练,在不惑之年创办小米时,他的想法不一样了,“现在我最大的感受是要顺势而为,大势是第一位的。”

前40年的雷军,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是典型的“优等生”。大学时写书创业,之后在金山兢兢业业,从程序员做到一把手。选择创办小米时,雷军已从金山退休、成为投资几十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

如今回首小米手机10年,雷军更多谈到了梦想和热爱。从某种意义上讲,小米身上也带着雷军前四十年人生的影子,从2011年的“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到小米MIX,再到十周年的纪念款,都能看到一种对产品的执着。而贴在产品上的标签,有过“中低端”,有过“性价比”、有过“黑科技”、有过“极客范”,又像是一种理工男特有的莽撞与坚守。

今年7月,雷军获得了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CEO榜首”的美誉。在福布斯中国2021年最佳CEO榜单里,有五十位企业家,他们“在不确定性中领航”。“不确定性”四个字,大抵就是企业家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对的情形。

“小米创业11年来,我担心过失败,担心过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跟上公司的发展,也担心过体力和精力,但每当遭遇巨大危机和挑战,我都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我不是天才,也不是劳模,更不是什么战神,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追求梦想,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雷军这样总结了自己的演讲。

困境与重生

谈到梦想,不少人会想到雷军那句名言,“站在台风口,猪都会飞。”

“因为‘风口论’一直被误读,他被视作机会主义者。其实正相反,他恰恰以执着和坚持见长。”在雷军母校——武汉大学官网上,如今仍有这样一段话,似乎在为这个有着30余年求学和创业历程的学子正名。

由于父亲是老师,雷军曾这样形容自己,“从小就是好孩子,根红苗正,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人生的前40年,雷军似乎一直活在这种荣耀里,他拿着上清华北大的成绩就读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用两年读完别人4年才能读完的课程,并包揽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

1991年,雷军遇到他印象中“走路带风”的“WPS之父”求伯君,并成为金山第六个员工。7年之后,不满30岁的雷军由程序员坐上总经理之位,并成为国内互联网十大杰出青年。彼时,马云的中国黄页刚刚上线,李彦宏还在美国留学,“王牌销售员”董明珠成为珠海格力电器销售分公司经理。

从22岁进入金山,一直到38岁,雷军在金山工作了整整16个年头,期间还完成金山的IPO上市工作。接受的教育和经历,让雷军笃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但现实是资金短缺、盗版横行、微软围剿,连IPO都是一场苦战。以至于金山上市成功后,雷军觉得对不起一路走过来的同事,“当你杀下来以后,遍体鳞伤,累得要死,你在想,别人成功咋就那么容易?”

显然,将市值超过金山软件十倍的小米做到世界第二,更不容易。雷军在演讲中承认,创办小米以来,拥有过很多快乐时光,但沮丧和煎熬也不少。他曾两次在危机中,亲自执掌公司业务。

第一次是2016年。彼时,红米系列的成功,让小米成立4年即以超6000台的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2014年,堪称雷军和小米手机的巅峰。那一年,小米MIX立项、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在中国登顶、小米3打响印度第一战。这样的成绩单,看起来更像“创业童话”。

转折很快到来!2015年,小米未能完成全年销售8000万部手机的目标。2015年1月,小米Note系列手机发布,这是小米第一次试图冲击高端市场。这款由雷军亲自下场参与研发设计的手机,未能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最终,小米Note高配版以降价1000元收场。

同年11月的一场发布会上,雷军回顾了自己的青春梦想,几度哽咽。彼时,雷军表示,冷静下来发现,小米手机出现芯片发热不稳定、供应商倒闭等问题,并非偶然的外部因素。技术沉淀不够、组织结构不完整、系统性不足的真正问题是,前几年跑的太快,团队能力不足以支撑发展速度。

雷军意识到,小米需要进行一场改革。在2016年,他亲自负责手机业务和供应链业务。在狂奔了五年后,小米开始稳妥起来,并开始聚焦生态链业务。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在小米IPO招股书中,“互联网公司”的身份界定之前被附加了多达3个定语。其中后两个,正是在经历了2015年“U型”低谷后,小米为自己拓展出的新商业机会。

第二次是在2019年。2018年,小米选择上市。彼时,小米喊出“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致敬早期曾用过的“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宣传语。然而,留给年轻人的回忆并不美好。

小米上市后股价破发,让雷军直接躲进了港交所的杂货间,“当时我们心里特别难受,等仪式结束以后还有很多媒体堵在门口,我们几个人谁也不愿意面对这个局面,心里特别难受,我们就躲到了港交所的一个杂物间。”

唯有反思和改变才能解决问题。2019年5月,雷军开始全面负责中国区业务开展和团队管理,这也成为小米上市后进行的第五次架构调整。

此外,雷军表示,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小米拿出36亿元,在均价9.35港币回购大量小米股票,增强市场信心。终于,在上市第二年,小米股价回到发行价的17港元,“破发给我造成的心理阴影终于烟消云散了,”雷军说。

危机中也往往孕育着机会。两次接管公司具体业务的雷军,也让小米走上了更技术、更原创的道路,用标杆性的产品,把小米从困境中拉了出来。

第一次接管公司后,2016年,小米推出MIX手机,主打“一面科技,一面艺术”,用全面屏、陶瓷机身等新鲜的概念,挑战了当时手机的标准套路。

第二次接管后,2020年初,小米10系列正式发布,在影像、充电、显示甚至外放声音方面均有突破,粉丝们把它看作小米补齐短板的“水桶机”,这也是小米高端之路的开端。截至目前,小米10系列共卖出577万台。

如今,在小米新征程的第一年,雷军讲故事时依然不忌讳讨论过往的失败:小米曾经走过的弯路也罢,上市后股价跌跌不休也罢,小米11 Ultra发布初期细节优化不及时也罢。但因为坚持和热爱,历经种种不确定性,今天的小米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品牌。

“全球第一”

在雷军的年度演讲会上,一段画质斑驳、镜头晃动的视频,也将人一下拉回到七年前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彼时,主持人曾问小米的长期战略是什么,雷军说:“五到十年,小米要做到全球第一。”不过,当时也在现场的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塞维尔当即表示:“It' easy to say,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do”。回顾当时的场景,雷军说“自己很尴尬”。

不过,7年后的2021年,小米在第二季度的出货量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同时,小米的机型在22个国家排到市场第一,在第二季度首次超过三星和苹果,在欧洲市场份额超过25%,成为该区域份额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

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八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成为欧洲市场份额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超过三星和苹果。小米第二季度在欧洲的出货量为1270万台,同比增长 67.1%,市场份额为25.3%。相比之下,三星的市场份额为24%,苹果为19.2%。

该机构报告还显示,2021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至3.142亿部。其中,小米首次成为全球第二,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80万部,市场份额为16.8%。

在前五名厂商中,小米的年增长率最高,达到85.3%。对此,Strategy Analytics表示,小米迅速成功地抓住了LG退出拉丁美洲和华为淡出欧洲的影响。“17%意味着全球消费者买手机,每6个人至少有一个买的是小米手机。”雷军在演讲中提到。

于是,这也让7年前在乌镇中发生的故事,在2021年度演讲上出现了续集。雷军说,小米的下一个目标是:三年时间全球第一。

不过,雷军认为,小米现在要做的是稳住全球第二的位置。从去年开始,手机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针对华为缺货空出来的国内外市场,不仅小米,OPPO、vivo、三星、苹果等厂商虎视眈眈,就在雷军演讲后的第二天,脱离华为的荣耀,推出的高端品牌Magic3也已发布。

互联网分析师唐欣对时间财经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小米相比其他对手确实有很强的竞争力,保持第二问题不大,甚至于三年达到第一的目标也有较大可能性。“不过,小米走高端化最大的障碍,还是过去建立的品牌形象偏大众化,这不是推出几款配置豪华的旗舰手机就可以解决。”

招银国际在一份研报中表示,雷军宣布力争3年内全球第一,意味着要超过三星2.8亿至3亿的年出货量,该份报告预计小米在2021-2023年的出货量将同比增长37%、21%、17%至2.01亿、2.42亿、2.83亿台。

那么,三年后,雷军和小米会再度演绎“王者归来”吗?(北京时间财经 吴珊)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