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的人道美

  作者:王小迟 网名半山隐士 重庆文保志愿者 老重庆发烧友 自由撰稿人

  引子

  摆这个龙门阵,首先说断这是1977年左右的事儿,那阵,我还没有在重庆工作,但每隔几个月要从川维回重庆休息几天,回重庆可以乘车经过晏家,翻张关、铁山,过江北两路到红旗河沟,不然就是从川维码头,乘东方红轮上水经洛碛、木洞抵朝天门上岸回家。

  那些年回一趟重庆后再返回川维,都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啥子任务?就是给川维的同事带东西,带啥子东西?酱油,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酱油。说起酱油哪点买不到嘛,非要到重庆来买,长寿还不是有酿造厂、酱油厂,而且还有榨菜酱油卖呢。

  好吧,书归正传,我来摆摆我所知道的人道美龙门阵。

  蟥丝蟥丝蚂蚂,

  请你的家公家婆过来耍耍;

  酱油拌的饭饭,

  豆瓣炒的朒朒。

  这是改了版的《好吃狗》儿歌,恐怕有好多人都吃过酱油拌饭,想当年物资匮乏的时间,蔬菜供应紧张时,有一碗热哄哄的白米干饭,加一点人道美油腊铺的酱油,条件好的家庭稍稍加点猪油,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饮食了。吃过这酱油拌饭的饮食男女,恐怕现在想起那时的情景,又得清口水搭石山了。

  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一个油腊铺,就占了四样,所以油腊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占有重要地位。

  到重庆买酱油,一定要到著名的人道美商店去买,而且非要那种散装味精酱油,又叫白酱油(就是广东人叫的生抽),记得那种散装味精酱油每斤8分,还有一种红酱油,可是拿来红烧肉增色(这种酱油现在又叫老抽),每斤1角2分。要明确的是,这个价格是那个年代的,以后还有没得这种酱油和这个价格,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当年我们去打酱油的盛器还没得塑料壶壶塑料袋袋,尽是用玻璃瓶瓶土陶罐罐,梆重八重的而且还要反复使用,拿个包谷芯芯当瓶子塞塞,有些家里有个军用水壶,那是嘿不得了的,拿来打酱油还算好的了。

  而上世纪七十年代,重庆有两家很有名气的酿造厂,即黄花园酿造厂(在黄花园处,靠近嘉陵江边),和老同兴酿造厂(在兴隆街到枇杷山正街处)。而人道美卖的酱油是黄花园酿造厂的。老同兴在解放碑也有专营店,就是在临江门转弯处(现在是一家银行)。

  人道美创始人叫向化成,民国二十五年就在重庆做油腊铺生意。如果再追溯到更早以前,这位小老板可能是接他父辈或祖辈的产业。而这个油腊铺位置在小什字,就是罗汉寺正对面民族路与棉花街上口。门面不大,因地势地形的原因,是一个狭窄且向内延伸的店铺。

  当年油腊铺的小老板向化成先生家住民族路67号(现在的小什字过街天桥靠罗汉寺一面)。小老板不阔气,又吝啬又小气,做生意斤斤计较,对自己也是很克扣的,终年都穿着那一成不变的行头,也就是民国时期四川人最爱穿的蓝布长衫,几乎每天都是,冬天也只是在袄子上套一件蓝布长衫,最习惯的姿势是把两只手互相伸进袖子里头做“抄手状”,每天都守着油腊铺里头做买卖。你问我楞个晓得的,告诉你吧: 抗日战争时期,我外婆她老人家从宁波逃难来到重庆,恰好就是租住向化成老板的一间阁楼,向化成住在楼脚。用老重庆言子说就是豌豆滾那啥——遇了缘。这些故事是我舅舅告诉我的。小老板向化成还有个习惯,他随时随地都会念叨着“盐巴是头味,海椒是二味”,这和美食家陆文夫小说《美食家》中描写的桥段很相似——“盐能吊百味”。

  民国以后,1949年到1953年,在还没有被公私合营的初初这几年,人道美的的确确仍然还是一爿实实在在的油腊铺,是专卖油腊调味的私人小店。只不过店面虽然小,但卖的货品琳琅满目,油盐酱醋、各种调料、各味咸菜,远近四方八面的人们都很喜欢。

  油腊铺里头卖的光是豆瓣酱都不下十余种: 啥子金钩海米豆瓣、牛肉丁颗粒豆瓣、太太豆瓣、郫县豆瓣、元红豆瓣、重辣的豆瓣酱、微辣的豆瓣酱、专门烧肉烧鱼用的豆瓣酱、专门炒回锅肉的豆瓣酱和甜面酱、以及炒菜的、蒸煮的……各种各样的作料分得好细好细。

  至于咸菜类,除本地的普通咸菜外,还有宜宾芽菜、南充冬菜、涪陵榨菜、萝卜线,大头菜等等。那阵重庆还是属四川省管呀,所以经营着四川各地有名气的咸菜。豆腐乳也是嘿多品种,啥子白方呀、红方呀,小的小到麻将毂​子那么小,味道也是很多,麻辣的、五香的、南味的、菜叶包裹腐乳的、还有臭豆腐乳。另外还有永川豆豉、资中豆瓣、黑芝麻酱、白芝麻酱、糖大蒜、盐大蒜、糖醋大蒜 ……

  记得资中豆瓣酱是圆筒状纸盒装的,这纸盒在制作成型后用桐油里外刷了几遍,晾干后就可以装液态的豆瓣了,光闻到那豆瓣盒盒上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还夹杂着酽酽的豆瓣味,瞬间就舌下生津,直咽口水了。

  1954年2月政务院通过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举世闻名的公私合营继土地改革后,在全国彻底实行了。从此,个体小业主向化成同志拱手交出人道美油腊铺,交出的油腊铺就归重庆市蔬菜副食品公司下属一个营业店,从此走上了计划经济大道。

  这时油腊铺也从老地址搬到新址(民族路正马路上,现在的洲际饭店处),那一排门面在大拆迁前,几乎都是二轻系统(旗帜社、张小泉剪刀店、北玻门市)和市蔬司(人道美)的,还有就是区饮食服务公司(心心咖啡厅)。人道美搬至新址后,门面比以前大了,也方方正正多了。小老板向化成从剥削阶级蜕变成新型无产阶级,以后靠劳动自食其力了。

  这里着重提一下,新型的油腊铺人道美这三个字的店招是原重庆市市长任白戈题写的!文革时期,任白戈被打倒并被踏上一只脚!当然啰,你任白戈的字再写得好,也必须得铲掉!人道美三个字是民国时期向化成取的名,小老板文化不是很高,但取个店名还不错,寓意就是我这油腊铺里卖的各种腌制品酱油酜醋,人们吃后都说安逸、好吃、美味无比!但这个人道美又不是封资修,不在被打倒之​例​,所以仍然还是​喊​人道美,只不过不再用仼白戈题的字而已,那就用常用美术字吧。

  作为重庆市蔬菜副食品公司的窗口,新型的人道美从此旧貌换新颜,店厅里高高低低的坛坛罐罐装着各种咸菜豆瓣,大大小小的缸缸盆盆盛满各式酱油酜醋。行人还未进店,远远就可以闻到这诱人的混合香味。咸的、酸的、辣的、麻的一发都飘将出来了。就是那酱油,也可闻得出白酱油的清淡,红酱油的厚重。

  除了四川省各地的腌菜、咸菜、酱菜、风干菜外,也有黑黢黢的云南紫香大头菜,这种大头菜硬是有一股别样的香味。奇怪的是人道美从不卖北方货,连赫赫有名的六必居都不能打入人道美。排队买酱油正是人道美最幺不到台的黄金时期。

  重庆市蔬菜副食品公司接手人道美后,还算是搞得比较好,但好归好,花无百日红呀,不知不觉不知怎么搞的,人道美的生意大不如前,每况愈下。于是随着重庆市蔬菜副食品公司易主,人道美再次被树倒猢狲散了。

  于2004年01月05日成立的重庆重客隆超市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奉命接管了人道美,就这样重客隆就变成人道美的新妈妈,重客隆在最辉煌时候,门店都有百余家,遍及重庆大街小道,与新世纪超市、永辉超市形成三足鼎立,的确也方便了重庆市的千家万户,得到广大煮妇交口称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天每个重客隆超市的门口,都贴有这样一张通告: 重客隆超市因转型需要,定于2021年8月10日停业闭店,届时重客隆超市提货卡将全面停发。哦豁,尿罐打破,怎么办呢?这人道美又一次走在十字路口,是随重客隆​激流勇退​从此隐身江湖迈?还是另立山头独立寒秋再创辉煌?,我们将拭目以待,人道美这个油腊铺,虽说换了几个妈,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从民国二十五年跌跌撞撞到今天,八十五个春夏秋冬,人道美始终陪伴着重庆人民的日常生活。

  人道美仍然还是人道美,

  酱油酜醋永远酱油酜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