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称“媒人”为“冰人”?

从古至今,关于媒人的别称有很多,比如月老、红娘、执柯等等。2003年,TVB出品了一部古装剧,马浚伟、张可颐、陈豪、盖鸣晖等主演,叫《金牌冰人》。乍一看名字,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冰人这个称呼这里有一段甚是有趣的典故。《晋书》记载,孝廉令狐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在冰湖之上,竟同冰下的人说话,突然惊醒。有占卜人解释这个梦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按今天的通俗说法就是你能站在冰上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和阴阳,你将会给别人做媒。但这媒很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自此以后,冰人就被用来代称媒人,给人做媒也叫“作冰”。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男女之间讲究授受不亲,男女双方必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从古至今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古人对结婚的礼仪是十分讲究的,中国自古就有无媒不成婚之说。古代如果不经说媒就私订终身,不仅会被社会多舌,最后的结果多半也是以悲剧而收场。 实际上,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像婚姻介绍所中的一些穿针引线的媒人依然活跃在一线,虽然礼节不如以前复杂,但从提亲到迎娶,几乎哪一样都少不了媒人的身影。甚至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一直收视率可观。



别看媒人风光无限,其实说媒是需要极高的技巧的,现实社会中的媒人不仅需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又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达成婚嫁的协议。说媒的不仅要有高超的嘴上功夫,而且还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如果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日后再想在这个行业可就难了。所以古代的媒人特别是金牌媒人都是有着非常好的社会地位。古代同时也有官媒,对于官媒而言,因为是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所参与的婚约被官府认可且具有法律的效力,婚事出了问题,官府将按违律来治罪,所以责任更是重大。《管子·入国篇》中这样描述春秋战国时代的官媒:“凡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此之谓合独。”私媒则是我们熟悉的媒婆形象,她们一般是中年妇女,私媒做成的婚姻也要到官媒处登记,接受官媒的监督,符合当时律法的规定。

媒人被称为冰人来源于典故,却很有趣味,也有着美好的祝愿,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什么想讨论的可以留言点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