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吧」正确认识肠息肉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消化吧】专栏,逢周日推送!内容涉及众多消化疾病防治知识,实用、权威!敬请关注!


正确认识肠息肉

图文/脾胃病科一区负责人 李培武主任中医师


72岁的张大爷,在社区医院筛查大便潜血阳性,医生建议他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一个草莓样大小的结肠息肉。


刚过不惑之年的马先生,平时没什么不舒服,就是饮酒后腹胀,他听人讲到了这个年纪的体检得做结肠镜,就到医院做结肠镜检查,发现了几个黄豆大小的肠息肉。


结肠息肉,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一个网红名词。很多人听说了,很多专家讲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结肠息肉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肠息肉?

突出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组织,统称为肠息肉。肠息肉就是长在肠子里头的小肉团,它是生活、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而出现的。


大多数息肉喜欢长在大肠,我们通常说的肠息肉指的就是大肠息肉,或结肠息肉、直肠息肉。肠息肉大小不等,有的只是绿豆大小,甚至小到米粒样,有的大如草莓,甚至更大。


长了肠息肉会有什么不舒服?

很多时候,长了肠息肉并不会引起什么特别不舒服,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当息肉比较大时,才可能出现肚子痛、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拉黑便、大便带血等比较明显的症状,这时肠息肉很可能已经是肿瘤性息肉,甚至已演变为肠癌了。


怎样能发现肠息肉?

肠息肉的发现只能靠结肠镜检查,很多人会担心做肠镜很痛。其实,现在很多医院都已开展无痛肠镜检查项目,经麻醉医师、内镜医师评估后打上麻药,睡上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肠镜检查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肠镜?

根据大量临床实践和专家们研究,推荐普通人群在50岁时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如能够提前到40岁做那更好。如果首次检查没有问题,则5~10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了。


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则强烈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做肠镜筛查,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①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②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③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近期有排便习惯改变;


⑥符合以下任意2项: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糖尿病、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等。


哪些肠息肉更容易癌变?

按照病理分型,肠息肉主要分为非肿瘤性息肉以及肿瘤性息肉两种类型。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通常不会变成癌。


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息肉等,属于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肿瘤性息肉


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怎么办?

一个字,“切”;三个字,“切”+“复查”。

为什么要切掉肠息肉呢?怎么切呢?

80%—90%的大肠癌都是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听到这句话是不是令您瑟瑟发抖?莫慌!一个肠息肉发展到肠癌,是要经过漫长的道路。所以,李医师强调的是,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引起您的高度重视,但不是高度紧张


我们对待肠息肉的一贯做法就是“切无赦”。绝大部分的肠息肉是可以在肠镜下进行切除的,钳除、电凝电切、EMR、ESD等“十八般武艺”供脾胃病科医师选用。


结肠镜下切除肠息肉


为什么切掉肠息肉后还要定期复查肠镜呢?

肠息肉被切除后还可能再长出来,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得定期复查肠镜。还有一些肠息肉很喜欢“捉迷藏”,躲在肠子皱褶、拐弯的地方,加上部分人肠道清洁不是很好,肠镜检查时肠子里还有一些粪便残留,一次肠镜检查不一定能把全部息肉一网打尽,所以得定期复查肠镜。


应多久复查一次结肠镜?

一般情况下,肠息肉切除术后1~3年需复查肠镜。特殊情况如息肉很大或者病理检查后考虑息肉是管状绒毛状腺瘤、上皮内瘤变,甚至早期肠癌,那复查时间的间隔就需要缩短。

“切”+“复查”之外,还能做什么?

上工治未病,对付肠息肉,我们要更加重视预防:


首先,病从口入,治病先忌口,包括几个要点。第一,要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和蔬菜瓜果的摄入;第二,要减少红肉、加工肉的摄入,香肠、腊肉和腌制食物都尽量少碰;第三,就是戒烟戒酒。


其次,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正如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控制体重,因为肠息肉很喜欢体重超标、尤其腹型肥胖的人。


还有,要保持心情舒畅,部分人得了肠息肉后就精神高度紧张,这些朋友就得多翻看前面李医生讲的内容,正确认识肠息肉。


最后,要积极开展相关疾病的治疗,如炎症性肠病、糖尿病、便秘等。


专家简介

李培武,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一区负责人,国家区域中医(脾胃病)诊疗中心副主任。青年岐黄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刘凤斌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委会委员、消化内镜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胃食管静脉曲张学组成员。主要从事胃癌前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脾胃消化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超声内镜诊治和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下午。


温馨提示


编辑:刘庆钧

复核:郑小英、杨艳
责编:钟天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