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不来!这个苏州老新村藏最着地道的苏式生活

有些“人间烟火气”,终究只能在这里找到。


对于不少新苏人或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很多人的记忆都是从老新村开始的,曾经老新村的一切就是他们的生活。


这里是他们融入苏州的起点,它来者不拒、包罗万象,也成为他们在苏州生活的独特记忆。


有人说,幸福就是住在彩香村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这里有最浓的烟火气和最质朴的生活。


说到老新村,彩香新村大家一定不陌生。


它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苏州第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配套齐全的新型生活小区,这里曾经居住着早期从老街老巷拆迁过来的老苏州。


小区进门的道路两侧是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整个小区绿化丰富,一派生机勃勃。不仅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有的居民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起了花、蔬菜,搭起了藤架。


如今正是九月,各家的院子有着各自的美。


小区内部拱门形状的入口设计带着点旧时的风情,把园林搬进了小区,好像走进了哪个大户人家的后花园里。


内部楼房基本都是六层,楼体外刷上了黄色涂料。楼道内经过粉刷也已经焕然一新、整洁到看不见一片垃圾,也没有异味。


地面干净整洁,电动车有序停放在车棚内,对面的垃圾分类收集亭周围也是干干净净。


楼栋旁的休息亭简约大方,里面还放置了石桌石凳,一群老姐妹在里面翘着二郎腿,有说有笑。


一家人在河边护栏旁摆起了桌椅、支起了遮阳伞,悠闲地剥着桌子上水嫩的鸡头米。


无论两旁的干将路、三香路上的车流如何熙熙攘攘,只要一走进彩香新村,仿佛就突然慢了下来,进入了一种与“人家尽枕河”截然不同的苏式生活。


这里配套完善、生活便利。门口有许多公交车载你去向四面八方,走几步就是地铁2号线桐泾北路站,去哪儿都不麻烦。


楼下的小超市、生鲜店、理发店……很多需求不出小区门就能解决,生活在这里就是便捷。


位于新村中心的彩香商场,已经开了三十多年了,这大概也是苏州最后的跨世纪杂货铺了。作为整个彩香新村里最神奇的存在,里面的商品玲琅满目,从南北干货到日用商品应有尽有。


商场一楼的格局更像今天的小超市,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小区里的居民平时会到这里来买,看店的阿姨也是这里的老住户了。


彩香商场楼下就是同样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彩香布店,过去是在商场里的,后来国营改私人后,就搬到了外面。


还是老式的门头,布店里的布匹样式简单,和流行不太搭边,基本都是老年人喜爱的花色。


彩香新村从来不缺美食,单单一个菜场就能从头吃到尾。沿着彩香路一直走会看到很多老人手里都提着刚买的菜,再往前走就到了彩香菜场临时过渡点——彩香一村菜场


彩香一村菜场于去年迎来为期两年的改造,原本的菜场两年后将会变成一个地面3层,地下2层,整7000平方米的高档市集。


不必说,里面的菜品肯定是丰富多样,但我发现菜场里还有一条美食街卤菜店、酱肉店、饼店、面馆……整齐的排列在菜场右侧,一走过去,香气扑鼻,叫人口水直流。


除了美食街,竟然连服装店、杂货店也开到了菜市场。菜场最里面的小小杂货店里,拖鞋、风扇、电器、洗发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好不热闹。


杂货店旁裁缝店的阿姨正戴着老花镜、脚踩缝纫机,一顿操作下来衣服便缝好了。


转角处开着3家服装店,店里的衣服基本上是中老年人喜欢的款式,开在菜市场也算离目标客户最近了吧。


30多年来,彩香拥有了太多的“第一”。


苏州第一个多功能小区,第一个接通煤气的小区,坐拥全市的第一座雕像……当第一批居民乔迁新居时,几乎聚焦了全城的目光,在当时看来这里一砖一瓦简直都洋气十足


八十年代中期,彩香新村被评为全国住宅建设项目“银质奖”,成为了整个江浙沪的模范新村,可谓风光尽显。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层出不穷,彩香新村也没有停止原地止步不前。


建筑改造、道路拓宽,老店升级,彩香新村紧跟着城市的步伐一同前进。


2019年,彩香新村改造了停车位,增加的车位数量为100辆,并为小区增加智能充电非机动车车棚。


小区内围墙按照破损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修补、重建等。


非机动车库外部粉刷; 内部粉刷,装灯具; 内部设置火灾报警及喷淋; 设置自动感应门禁系统。


包括现在我们看到的,门口的自动抬杆装置、道路旁的护栏、随处可见的垃圾收集亭、墙面上的文化涂鸦……无不显示着彩香新村蓬勃的生命力


无论容颜如何变化,这座诞生了三十多年的老新村还将继续诉说着苏州人的生活方式,用它最浓的烟火气温暖每个在此驻足的人。

#历9弥新 拾语姑苏#

#苏州网络文化季季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