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442,包括“正经的”和“不正经的”

恭喜德国队逆转取胜罗马尼亚,据说下一轮只要自己赢球,同时亚美尼亚不胜,德国就将成为第一支进军卡塔尔的欧洲球队。想不到欧洲杯前后灰头土脸的德国队,这么快就回血了。看来,人家传统足球强国就是有底蕴,加上换了一个高水平的冠军教练。回头再来看看咱们国足,都嚷嚷要换李铁,但是真要是换了李铁,谁来接班呢,谁愿意接班呢?这就是问题。一句话,还是缺乏底蕴。

其实底蕴这个东西,不光体现在球队的水平、教练的水平,还体现在球迷的水平上。正巧,昨天老徐看到有个“某某杯2022”的号,以国足为例,分析什么“442平行站位”阵型,说什么多数球队使用的都是442平行站位的阵型,还YY了两张什么阵型图,说什么中场中路的两个人,一个打的是后腰,一个实际打的就是过往的前腰。

明眼人一看,这不就是平行站位442吗?中场中路两个人,应该叫做中前卫,或者双后腰也行,哪来的前腰、后腰呢?如果442中场分前后腰,那就不是平行站位442,而是“菱形中场”,用阵型来表述,就是“4-1-2-1-2”,现在更多人叫它“4312”,其实区别不大,基本就是一回事。

再有就是所谓的“多数球队使用的都是442平行站位的阵型”,真是这样吗?就拿那些欧洲俱乐部豪门来说,从英超的曼市双雄、切尔西、利物浦,到西甲的皇马、巴萨、马竞,再到德甲的拜仁、法甲的大巴黎,有哪些使的是平行站位442?好像就是马竞一家吧?其他不是4231就是433,再有就是三中卫体系。再来看一开始提到的德国VS罗马尼亚这场世界杯预选赛,你看双方哪一家使的是平行站位442?

多数球队使用的都是442平行站位的阵型?难不成您是从三十年前的世界穿越而来的?

既然提到442,那么下面老徐就把自己知道的跟442相关的东西,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不对,也请大家来指正。

最正经、最正宗,或者说最原始的442,就是平行站位的442。说到平行站位的442,老徐首先想到一个名字——霍顿,二十多年前,这个英国人曾经是中国国家队兼国奥队的主教练,本来足协请他是奔着1998年世界杯预选赛,结果中途被足协忽悠接手国奥队,结果国奥再一次“恐韩”没出线,连带着把人家国家队主教练的位子也给撸了。当时好多媒体、球迷都说他是庸才,唯独他执教过的许多国脚说,他是中国足坛少有的明白人,能把整体战术阵型、位置职责说透,明确告诉你在场上应该做什么。不得不说,这就是中国足球的悲哀。

老徐记得,当时霍顿执教下的国奥队,中场主力四个人由左至右分别是黄勇、隋东亮、李铁(就是现在的国足主教练)、肇俊哲,其中中间的这两个中前卫(或者叫双后腰),隋东亮、李铁,前者进攻组织能力更强,后者更擅长防守拦截,但是这两位肯定不是前腰、后腰的配置,进攻的时候,两个人轮流压上,防守的时候,两个人都要回到后卫线前面形成屏障,这也就是为什么叫做平行站位442。我们很多时候看阵型、辨别阵型,往往看的就是防守的时候,球队整体是怎么落位的,三条线人员是怎么分布的。

如果再往下聊平行站位442,还是和英国有关。其实很长一段时间,英国人就推崇平行站位442,似乎除了这个,在英国人眼里,足球就没有其他阵型了,就连英国那本知名的专业足球杂志,都叫做“442”。再有就是1990年代,大致相当于英超第一个十年,最重要的主旋律就是曼联、阿森纳两强争霸。而这两强,最初的几年基本上用的都是442阵型。

那么是不是平行站位呢?毫无疑问,阿森纳肯定是。那个时期的阿森纳,中前卫(双后腰)的主力人选基本上是两个法国人维埃拉、佩蒂特,两个人都是属于攻防兼备的类型,并没有前后腰之分。很多人觉得,平行站位442的一个主要缺陷在于中场比较单薄缺层次,中场和锋线距离过远,缺乏联络,导致进攻相对粗线条,容易僵化。但是为什么那个时期阿森纳的进攻,却给人行云流水、水银泄地的感觉?一方面自然是教授温格的调教,另一方面也是和枪手中前场的人员构成有关,当时阿森纳的主力左边前卫是皮雷,进攻的时候,这位大师级中场会频频换位到中路来组织策划,负责连接中场与锋线;而锋线的两位,一位是“踩着溜冰鞋在球场上跳舞”的博格坎普,一位是被孙继海形容为“一列高速火车”般的亨利,这两位都不会老实地顶在锋线,都会轮流回撤,尤其是亨利,皮雷留下来的左路空档往往会被他占据,回撤到边路之后高速盘带内切,就是那个时期亨利的最强撤手锏。

如果说那段时间,阿森纳的基本框架是平行站位442,那么同期的曼联是不是呢?那个时期的曼联,中场最强四个组是谁?答案很多朋友都知道:吉格斯、基恩、斯科尔斯、贝克汉姆。有人说,中场中路的这两位,基恩和斯科尔斯,不是后腰和前腰配置吗?确实从两个人特点看有点像,但是如果有机会仔细看曼联那个时期的比赛,你会发现,其实基恩的特点是能上能下,防守拦截铲抢是他的本职,但是进攻的时候,他也会瞅准机会插上,甚至在禁区里面抢点破门;斯科尔斯呢,利用前锋掩护前插禁区抢点,这个确实是他的看家本领,但是其实由攻转守的时候,生姜头回撤到防线前面协防的力度也很大,这也就难怪斯科尔斯年纪越大,位置能越往后撤,最后打成了曼联的主力后腰。所以说,曼联那个时期的442,究竟是平行站位呢?还是菱形中场呢?这个就是仁者见仁了,也许真实情况是介于两者之间吧。

说完了平行站位,也就是最正经的、最原始的442,下面再来说说菱形中场的442,就是“4-1-2-1-2”,现在通常叫做“4312”,有人说,这两个不是一回事,但是老徐觉得,这两个实际区别不大:4312,意思是中场三后腰配置,意思是“3”里面的靠边的那两个,防守的时候要回来跟居中的后腰形成一条线,一块儿来拱卫后防;但是进攻的时候,这两位要压上,要去和前腰一起去组织进攻,支援锋线,所谓“4-1-2-1-2”,就是突出中场的“2”是起到攻守兼备,进可攻、退可守的作用。

说到4312或“4-1-2-1-2”,老徐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安切洛蒂时期的AC米兰,后腰是皮尔洛,左右前卫分别是西多夫、加图索(或者安布罗西尼),前腰是卡卡,两个前锋,一个是舍甫琴科,另一个前期是比埃尔霍夫,后期变成了大因扎吉。从左右前卫的人选上,你就能看出4312或者菱形中场体系下的左右两个前卫,跟平行站位442相比,类型和定位已经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是边前卫,关键是边路的属性,有突破或者传中,而前者,只能叫做左右前卫,强调的是攻守兼备、传球组织、回撤拦截,弱化了边路的属性,那么边路传中的活谁来干呢?就交给边后卫了。为什么要这么布置呢?原因就在于中路的两个人,区分前腰后腰、一前一后站位之后,中腹地带相对空虚,需要中场靠边的两个人来内收保护。

安切洛蒂时期AC米兰的4312,与其说是主教练青睐的阵型,倒不如说是贝卢斯科尼主席先生的最爱。安切洛蒂最偏爱的还是那颗“圣诞树”。

4321,变身单前锋,这就有些略微脱离了442的范畴,类似的还有4231、4141、4411等等,这里就不展开了。

其实除了菱型中场之外,还有一类“不正经的”442,或者说变形的442,可以叫做4222,有人也称作双后腰+双前腰配置。具体的例子,一个是在国内,最近几年的北京国安,德国教练施密特执教时期,后来热内西奥接手,大部分时候都在打这套体系,也就是中场四个人,两人主守(通常是李可和池钟国),两人主攻(奥古斯托、比埃拉)。

另一个例子,就是巴西国家队。老徐印象里,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是巴西国家队,巴西很多的俱乐部也在打这个阵型。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06年世界杯的那届巴西队。

当时主力阵容中场四人组中,泽罗伯托、埃默森是防守型前卫,小罗和卡卡是进攻型前卫,加上锋线的大罗和阿德,左右两个边后卫卡洛斯和卡福,号称史上最豪华巴西队,然而仅仅进了八强就被齐达内率领的法国队淘汰,再次证明了一支球队的整体和谐和攻守平衡的重要性。

说完了有关442的这么多历史和故事,再回到现实,再回到国足吧。国足到底是平行站位442,还是菱形中场442?其实12强赛打到现在,国足每场阵型都不相同,刚刚结束的跟越南这轮,还有跟日本那一轮,用得都不是442。至于第一轮跟澳大利亚,还有上一阶段的小组赛,国足主打的确实是442,具体是什么类型,很重要的就是张稀哲的位置。很多人都说,就不该让张稀哲上,但偏偏张稀哲的位置最重要,他的位置跟吴曦平行,就是平行站位442,他的位置前提,两侧前卫内收,就是菱形中场442。似乎每一场都不一样,甚至一场比赛中间换人之后,阵型也会发生变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研究。

说实话,国足的比赛,老徐真怕看,一是怕熬夜伤神,二是怕输球伤心。当然如果非得看,还是要尽量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别让表面看似专业的东西给带偏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