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载连演不辍!浦东新区群文创作节目汇演越演越“年轻”

一个地区性的群文汇演品牌,从改革开放一直演到建党百年,40余载连演不辍,且不断升级完善,它的生命力为何如此强大?作为2021浦东文化艺术节活动之一,10月16日下午,“大地芳菲”2021年浦东新区群众文艺创作节目汇演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惠南分中心拉开帷幕。

从10月16日到10月24日,连续两个周末,来自浦东36个街镇的群文场馆选送的60个原创节目,以“不忘初心颂党恩”为主题,分为曲艺、戏剧、舞蹈、音乐四个专场依次上演。这些作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小布还发现,今年舞台上的红色主题作品变多了,表演者变年轻了,越来越受观众欢迎了。


主题创作把握时代命脉

作为今年“大地芳菲”的开篇,16日下午举办的是曲艺专场,共上演11个节目。值得注意的是,11个节目的表演样式个个“大有来头”,全部为上海地区的非遗项目:锣鼓书、浦东宣卷、浦东说书、上海港码头号子为国家级非遗,上海说唱、沪剧为上海市级非遗,川沙(曹路)传说故事为浦东新区区级非遗。

除了浓郁的上海地域特色,这些节目还铺展开一张具有新时代元素的百年红色历史画卷。“自从我阅读了张闻天童年故事,启发教育鼓舞大,自强的种子发了芽,自立的蓓蕾开了花……”来自大团镇的孩子们敲锣打鼓,用押韵的词、本土的话,表演锣鼓书《新时代的好少年》,歌颂浦东走出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祝桥镇文化服务中心选送了另一个锣鼓书节目《张闻天的故事》,出生祝桥镇邓三村的张闻天,是表演者家乡的“长辈”,令人感到分外亲近。

“青山埋忠骨,碧云染红旗,革命先烈虽长眠,苍松千古存浩气……”浦东宣卷《文盲团长》、锣鼓书《半条军棉被》、浦东说书《庙里有个老和尚》等节目,用唱、念、做、打,将观众带回到烽火硝烟的革命年代。

而上海说唱《曙光》,取材自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钱凤岐等革命烈士与敌周旋,在黎明之前英勇牺牲的真实故事。《曙光》的作曲者凌潇波是85后,而编剧和主演周檬奇是90后,二人用地道老成的方言,把先烈故事演绎得绘声绘色。

曲艺专场之后,在接下来的戏剧、舞蹈、音乐专场中,节目继续关注真实生活,聚焦浦东发展中的人与事,反映浦东人的情与爱。今年的节目中,还涌现出不少以科普、科技发展为主题的作品,体现了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全新面貌和优秀成果。



四十余载代有人才佳作

“大地芳菲”浦东新区群众文艺创作节目汇演能够作品富集、新人辈出,既有赖于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也在于其完善的选拔机制。

地方志资料显示,它的前身是1978年正式恢复,此后每年举办一届的南汇区(县)创作节目会(汇)演。随着2009年南汇并入浦东后,2010年的参赛范围扩展至整个大浦东,成为了浦东新区群文创作节目汇演。2012年第二届浦东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汇演首次被列为艺术节活动,并正式定名为“大地芳菲”,迄今已是第10个年头。群文节目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获得很大提升,赛制也越来越规范化。

“大地芳菲”为浦东的群文创作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是群文作品的年度选拔。汇演中产生的优胜节目,经过修改打磨,将代表浦东参加第二年的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而在上海市获得奖项的团队,则将代表上海角逐由文旅部主办、三年一届的中国群文最高奖“群星奖”比赛。通过以赛代练的“大地芳菲”,浦东建立起了一套发掘优秀原创群文作品、培养群文创作骨干的完善机制,为节目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为了保证评选结果公正,并为创作者们提供有益的专业意见,活动主办方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邀请了各个专业门类的专家组成评审团。每场汇演结束后,专家评委聚集一堂,开展评审会,对节目逐一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浦东群文创作者继续打磨提升作品质量,为登上更广阔的舞台做好准备。


来源:浦东发布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