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案例:圆心科技

“二级市场看一级市场的资本观察者”


港股申报



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将从多方面进一步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和债券通“南向通”的落地,以及深圳市政府近日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都丰富香港市场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提升发行和交易人民币证券的需求,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供更多人民币投融资的选项。香港证监会、交易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经成立联合工作小组,推动允许通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并正尽快把研究成果制定详细的建议措施。


十月后,投资者越来越相信二级市场增长趋势,监管以及政策风险的影响也在逐渐被消化。分析师指出,三季度港股的下跌也会在四季度出现技术性回升。即将公布的9月相关经济数据直接会影响市场走势,预计会以稳增长为重心。同时,港交所推出MSCI 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及季度业绩期都将左右短期市场表现。



港股大事件


10月20日晚,中国恒大恒大物业以及合生创展同时发布公告称,中国恒大出让恒大物业股权予合生创展旗下公司的交易宣告终止,三者股票将于明日起复牌。


TT语音母公司趣丸集团申请赴港IPO,为中国最大的移动语音社交平台。招股书显示,2020年趣丸平均月付费用户数643,900人,收入为14.934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6.02亿元,2021年同期收入为11.735亿元。


微创机器人赴港上市,估值超300亿。公司拟发行3620万股H股,股票代码0052,每股发行价36-43.2港元,招股时间为10月21日至10月26日,预期11月2日上市。



本周案例:圆心科技


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10月15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说明书,准备在香港主板上市。高盛和中信里昂证券为联席保荐人。2021年2月,圆心科技完成30亿元的E轮融资,同年8月又完成超过15亿元的F轮融资。上市前股东包括腾讯,红杉,启明等一线投资机构。


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医疗科技及综合药品交付平台,在服务上主要分为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以患者及医疗服务周期为核心,建立全周期,全面的定制化服务体系。旗下拥有圆心药房(线下药房),妙手医生(线上医疗服务平台)以及相关品牌和服务支持体系。覆盖了从就诊到药品到保险的一站式服务。


医疗科技以及数字医疗服务已经不新鲜了。在如今数字医疗服务领域几乎所有的医疗出口都落在了药品交付环节。圆心科技和其他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也在药品部分。处方药服务是圆心科技的核心部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收入计,2020年圆心科技是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



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线下主要以圆心药房为核心。圆心药房区别于零售药房,主要作为院内治疗的补充服务。药房与医院的协同效应也保证了处方药的合规以及医疗服务的可靠性。截至2021年8月31日,圆心科技共开设251家药房(217家位于医院附近1公里以内的位置,153家距离医院300米以内,170家药房为国家医保的指定药房,37家药房则被指定为大病医保双通道药房。),覆盖中国30个省份。同时,在线上圆心科技打造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妙手医生。通过复诊及复诊医院处方可以覆盖在线患者的医疗以及处方药品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也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医院结算。截至2021年8月31日,妙手医生的月平均用户访问量约为4,150万,平台累计付费用户320万,28%的药品品种可以从线上药房购买,处方药2020年和2021年分别承接280万和290万张,占销售额的83%。同时,妙手医生也是中国首批取得医疗执业牌照的互联网医院之一。


供给端赋能服务主要针对医院运营,同时协同进行长期患者管理。圆心科技通过移动端技术解决方案,给医院提供在线功能以及医院协同管理功能。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主要与医院联合开发新型病程管理解决方案,方案包括创新药以及创新医疗服务。据招股书披露,圆心科技合作医院共340多家,其中包括130多家三甲医院。全病程管理服务覆盖76万名用户的医生社群。同时,公司也建立了保险技术平台,给新药,普惠医疗以及带病医疗患者提供定制保险。截至2021年8月31日,合作保险公司约70家,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款保险产品。通过平台分销合计14项健康保险产品,保单数200万份。


从收入上来看,总收益为:2018年8.18亿,2019年23.52亿,2021年36.29亿。2021年前8月36.12亿。2018至2020年增长率分别为187%,54%。2021年前8个月营收同比增长87%。其中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是公司绝对的营收贡献主力,占比超过95%。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共计5%。在院外药房服务中,医疗服务占比约60%,批发药品服务占比40%(2021数据)。


毛利上,2018-2021年前8个月的毛利分别为8300万,2.5亿,3.32亿和2.75亿,综合毛利率从10.2%下降至7.6%。其中院外服务毛利在7.5%左右,供给端赋能毛利在30%左右,创新医疗服务毛利超过72.2%。创新医疗部分显然成为公司在财务上会大力发展的方向。


公司2018年至2020年期内亏损分别为1.18亿元、2亿元、3.63亿元,2021年前8个月期内亏损为4.62亿,上年同期的期内亏损为1.77亿元。同期经调整亏损分别为1.15亿元、1.72亿元、3.13亿元;2021年前8个月经调整亏损为3.65亿元,上年同期的经调整亏损为1.45亿元。综合毛利率低以及市场营销费用大为主要原因。但营销费用已经在逐年降低,但研发费用却是逐渐上升。



在市场部分,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为全球第二,由2016年的46,345亿元增长至72,306亿元,复合增长率11.8%。预计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至114,860亿元和166,425亿元。数字健康市场规模2022年达到约6000亿元,且每年保持5%的增速。而患者院外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4000亿,预计2025年达到1.1万亿。


中国技术赋能医疗解决方案中,逐渐由医疗公司和保险导向转向为医院和患者导向。从药品交易向医疗服务的转向也为全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医疗机构提供了新的增长入口。




By X Partners

“二级市场看一级市场的资本观察者”

通过二级市场市场规模,垂直行业信息及案例核心数据推进和寻找下一个引领市场的独角兽

欢迎小伙伴们留言或联系小助手获取更多资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