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华社西安11月3日电(刘济美、王志君)3D打印仿真假体与超长骨缺损如何完美契合?骨材料骨移植或骨再生后血管神经如何同步构建?感染性骨缺损“抗感染”与“骨修复”如何同期治疗?针对这些与严重骨缺损修复相关的医学难题,我国科研人员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在3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空军军医大学裴国献教授、郭征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组织工程再生、功能修复、抗感染,一直是困扰骨缺损修复三大难题。该项目历时27年,以该校四代骨科专家为主干成员接续研发完成,创新性地提出了“修复变再生、替代变仿生、延期变同期、分步变同步”的四大救治新理念,建立了骨缺损救治新技术,研发出骨修复新材料,由此形成了严重骨缺损修复救治新体系,以此科学指导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最佳手术方案选择,达到分级分类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

据项目主要负责人郭征教授介绍,该项目攻克了传统修复时间长、感染率高、并发症多等瓶颈,使严重骨缺损的保肢率由23%上升至91%,实现了从“不可治”到“可治愈”的重大突破,显著提升了肢体救治水平。该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6项,发表SCI论文近200篇,写入国际权威专著及教科书6部,获发明专利26项,制定行业标准及共识5项,研究成果在全国300余所医院治疗患者超过10万例。

该成果是空军军医大学时隔9年后,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该校按照提升精准化定制服务的临床新思路,以材料技术进步为支撑,在骨科等多个医学领域开展数字化诊疗和科研攻关,相关成果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2020年度,该校还获批军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实现年度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大满贯”。

视频制作:双乐、张语桐、任亮、任伟峰、李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