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如何了?

近日,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官方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提升至2.45%,创2016年第四季度该数据以来新高,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平稳有序地推进。

当前,全球正面对疫情黑天鹅的机遇与挑战,很多人都在疑惑: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怎么更好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到底如何了?

一、数据:直观的量化指标,感受人民币国际化进步在哪里?

按照IMF的标准,目前全球共有八种国际货币,除人民币外,另外七种分别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元、澳元、瑞郎。我从几个量化指标来直观感受一下人民币这些年来的进步。

一是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占比。

  • 可以看出,近年人民币在世界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有很明显提升趋势,2018年第四季度超过加元,成为第五大外汇储备货币。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占比超过2%,达到2.02%,最近2021年第一季度再次突破至2.45%,这虽与第四名的英镑(4.43%)仍有明显差距,但进步势头明显,认可度明显呈上升趋势。

二是人民币在SWIFT系统中用于国际支付(不含欧元区内的国际支付)的占比。

如果说IMF的外汇储备占比数据代表人民币在世界各国中认可度的话,那SWIFT系统中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则代表人民币在整个国际社会中的总体认可度。

在2020年7月前,人民币这个指标一直是八大国际货币中的垫底,2020年7月则首次超过瑞郎,成为第七大跨境支付货币。在这个指标下摆脱了国际货币中的垫底地位,也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突破。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似乎主流意见都持有较为悲观态度,因为我们是一个非自由兑换的货币,理论上非常缺乏被持有的动机。这个观点不能算是错,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相比之下一定是更受市场欢迎的,这是个很重要的条件,但我并不认为这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 一个货币能成为国际化货币,根本原因是因为全球市场有着强烈持有该货币的动机。货币可自由兑换可以极大地提升个人或机构持有该货币的动机,但这些持有者的动机并不一定全部以“期待未来可能的将该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的行动”为前提的。

有个耳熟能详的类比是: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相比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就好比超市代金券相比现金一样。但如果这家超市规模足够大,商品种类足够多且质量足够高,甚至在某些商品上实现了垄断。此时如果这家超市宣布使用代金券购买将享有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乐于将手里的现金兑换成该超市的代金券。

  • 归根结底,因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原因,我不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能开放自由兑换。但随着我们软硬实力的提升,全球市场持有人民币的动机将越来越多,最终将依然能实现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广泛认可。

二、探索:我们会不会用十年时间渐次放松直至全面解除外汇管制呢?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有个本国铁制之一,那就是外汇管制。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我们会不会用十年时间渐次放松直至全面解除外汇管制呢? 毫无疑问,目前来看不可能,那是因为:

其一:如果放开外汇管制,哪怕是释放这个市场预期,都会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外流,而本国便是一个外汇稀缺国。

外汇哪里去了?一则能源原料,如铁、煤、铜甚至大批粮食,二则高科产品进口,比如芯片、数控机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开放以来一直定位为世界加工厂,输出产品还偏重于粗放、低端和量大,目前高端产业见效有限,投入大且周期长。那也只有让低端、量大并快进快出才能快速提高GDP和就业,才能实现稳定压倒一切。

其二,我们多年来经济发展采用的是货币政策以及配套的财政政策刺激,实质上核心就是凯恩斯主义:挖坑-填坑-收入增加-需求增加-产出增加。

说白了,就是通过每年超发货币给经济打加强针。因为这个办法同样不需要给私企开放多大的自由度就可以实施,而且在过去几十年里其效果立竿见影。

其三:我们的金融体系长达半个世纪游离于世界之外,一旦暴露给外界,难以抵御风险。

如果股市大量外资涌入,几十倍市盈率的妖股难以生存,圈钱的上市公司将大量成为死股,市场利率将无法人为调控,如果失去利率这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武器,也会丧失其核心职能。

其四:我们需要对外汇率稳定,却缺乏足够的市场能力控制它,经济上的原因是我们产品可替代性太高,越南巴基斯坦等都能造。

为了创汇,我们只能扩大出口量,但也是杯水车薪,以至于相当大部分外汇储备来自于国外投资,比如福特来投资,100亿美元换你640亿人民币,但那是暂时的,几年后人家要求换回部分美元,总不能不给吧?那样就连国外投资都没有了。

可见,外汇储备里自有资产并不多。你要用市场手段稳定汇率,就必须有大量的外汇可用,避免被人做空,那就只能管制汇率了。

  • 归而总之其实根源是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因为社会稳定需要经济发展才能实现,而且发展还不能慢,这让我们多年来经济呈现特点是体量巨大、增速快,但核心科技和工艺较弱,既然经济政策如此,就导致了货币政策要全面的配合它,汇率管制措施不会变。

三、话说回来:我们能不能走美国路线的货币国际化呢?

其实,我们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虽然是要效法美国,但还是要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国际环境的中国特色之路。

  • 回顾美元的封神之路,那时美国远离欧洲。欧洲诸国逐鹿世界的时候美国奉行孤立主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默默地发展经济。

二战前期美国工业实力已相当雄厚,两边押注,同时向盟军和法西斯轴心国出口大量军火,赚取黄金;二战后期美国加入同盟军阵营,获得胜利,赚取政治资本。并且在世界其他地方战乱的时候吸收各国精英移民,从而收获技术和资本。

  • 可以说,美国是二战中最大受益国,既赚了面子,又赚了里子。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75%的黄金储备,又有大量政治资本,在新的货币体系中美国理所当然地处于中心货币的地位。

此时美元和黄金绑定,需要承担以35美元/盎司的价格向市场和其他国家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国还不能为所欲为地印发美元。这时的美元只是中心货币,还不是霸权货币。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想维护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同意向沙特出售军火和提供保护,条件是沙特所有石油贸易都用美元结算,其他产油国也很快采用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美元从中心货币走向霸权货币。

如今看来,我们人民币国际化根本没法走美国的老路,原因有三:

  • 一是国际格局背景不同,现在发达国家聪明了,不会再像一战二战时那样的,我们没有隔山观虎斗,坐收渔翁利的时机;
  • 二是当前我国国力在世界中的排名,与一战、二战时候的美国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 三是其他国家也不会犯傻,他们之前在东南亚危机和次贷危机中被狠狠地收割过,吃一堑长一智,他们不会再希望美元之外再来一个收割器的。

可以说,如果美国没有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军事工业和发达的制造业,那全世界的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就不可能以美元来定价。

  • 说是石油美元、其实本质上还是商品美元、科技美元、军事美元。我们要想走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将黄金和人民币联系在一起没用,将石油和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也不现实,只能依托国际贸易一点点的与其他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在于维持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牢牢把握中低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构建完整产业链,以产品换资源、以货币换货币。

  • 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收取铸币税,或是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更不是为了剥削其他国家,而是拒绝中间商(美元)在贸易中间赚差价。

最后,今天我们想要国际化,就如当年美国遇到英法阻挠一样,我们现在经历第一阶段,想用经济贸易手段和平国际化,可是我们不止有美元拦路,还有欧元竞争,局势错综复杂。

想当年,欧元国际化,先牺牲了希腊,目前希腊大量国民生活陷入困境,就是欧元国际化之殇。

  • 如今,美国一定会继续阻止人民币国际化,我们该怎么办,美国下一步怎么出招,都是未知,只是今天的美国和当年英国不是一个级别了,美国也不是当年的英国,没有当年德国一样对手来打破均衡,我们切莫操之过急,只需稳步推进,顺水推舟,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