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热点会模糊自我,一本被简介害惨了的国产推理佳作

不知道大家在选书时有没有那种“瞬间就萎了”的时刻,比如你看到一本书,它给你的第一眼很精致:


哇,封面好美!书名也很有感觉!

再一看简介,要么不明所以,要么枯燥无味、要么胡扯八扯…

区区不到300字,却能化成一盆凉水,兜头就把刚燃起的期待火苗浇灭。


其中最让人恼火的莫过于胡乱碰瓷,中国版XXX、青春版XXX、又一部XXX…


虽然很理解编辑大大们竭力推书的苦心,但真的不要随便把经典当营销工具啊!

类比就要趋同,如果内容和水准根本够不上,只会让读者觉得反感。


还有一些经典在读者心目中有无可比拟、难以超越的光环,俗称yyds(永远滴神)。

随便拉它们出场,找话题、蹭热点、造噱头,只会让读者感觉自己心头挚爱被恶意冒犯,掉头就给你拉黑,简直得不偿失。


而且,对一部真正独特而优秀的新作来说,盲目比蹭只会遮盖它本身的闪光点,倒不如大胆做自己,第一时间就亮出最耀眼的特质。


我近日就读到了一本被简介坑惨了的国产佳作——《星星之眼》。



1、自杀式简介,看了劝退


先来看看这段被蜗牛读者吐槽为“自杀式宣传”的简介:


过了今夜,新霜覆盖旧雪,她的计划里,没人能够生还。


(这一句还不错,又是霜雪压痕又是无人生还,有悬疑推理内味儿了)


本书是《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不说谎恋人》的制片人,青年作家楚飞继《一如年少》之后的全新悬疑言情小说!


(这一句作者介绍,咋说呢,成也在此败也在此吧。看过剧的可能感兴趣,一向不喜国产剧的读者可能已划为烂书了)


作者以八年文字记者之笔力写尽至暗时刻少年间的彼此守护。

尘封悬案、残酷青春、复仇计划,环环相扣,烧脑催泪。

堪称三个人的“白夜行”和“少年的你”。


(大坑来了,《白夜行》是“东野迷”心中的圣典,好多推理小说读者也会奉之高阁,这一类比就是捆绑经典;《少年的你》也是近两年观众交口称赞的犯罪青春片,国内外奖项拿了一堆,这么一比是赤裸裸的蹭热点了)


钟汉良、杨超越、谭松韵感动推荐!


(唔,如果不是这三位明星的粉丝,可能对这种推荐无感。考虑到作者是制片人,推荐中可能有人情成分,信服度再打折扣)


1999年,南方初冬的小镇,警察赤崎上任不久辖区内即发生命案。

奇特的作案手法让他不禁想起十年前的一场旧案,他决心追查,竟揭开一场持续十年的复仇。

而这复仇计划背后,是身处绝境的三位少年…


“你没有对不起任何人,要说欠,也是我欠你。”

“欠我什么?”

“欠你一句我爱你,现在还爱。”


(这一段剧情介绍是常规操作,最后两句拎出来的对话,虐恋情深啊,还有酸酸的煽情嫌隙,青春疼痛文学的气息扑面而来,2333)


这么逐句分析下来,真的,这简介不仅不能劝读,还能劝退。

是我太挑剔了吗?可能吧,之前被忽悠过太多次,有条件反射了。

所以我凭主观印象给这本书打了低分,要不是看了蜗牛书单的推荐,我就错过它了。


2、真实的案件起因,印象改观


小蜗的推荐里直接催动我阅读的一点是这个案子的起因:

父亲外出打工遭遇矿难死亡,原本谈好的10万赔偿金,家属只收到2万;

姐姐去公安局报案,却在回家路上遭遇不测,然后哥哥失踪,母亲去世,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小女儿易枝子…


矿难死亡、赔偿金纠纷、以及由此导致的家庭惨剧,这些变故我太熟悉了。

我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华北农村,那时候农民没有什么进城打工的机会,家家只能种地。

但粮食和蔬菜也买不上什么好价钱,一年年只能受穷,如果实在受不住,就有人铤而走险地“下窑”。


所谓“下窑”就是去煤矿挖煤,在没什么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深入到100多米的井下作业。

那时改革开放没多久,全国各地都在搞建设,对煤炭需求量很大,不少小煤窑都在违规运营。

可想而知,那时的矿难事故会多么常见,我们村每隔三四个月就有一户人家遭难。


“下窑”的男人死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就没了,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就靠赔偿金活着。

但赔偿金的领取也不顺利,煤矿会克扣,经手的干部也会克扣。

就算发到受害者家属手上,公婆叔伯也会来抢,因为有的家庭怕妻子拿着钱改嫁。


那真是一个混乱无序的时期,常听常看这些惨剧,幼小的我心灵中留下了晦暗的阴影。

于是,看到小说的案件是由此起源,我第一时间就代入了,感觉非常真实。


3、细致的社会批判,心生敬意


接下来在阅读中,作者细致的社会背景描写,印证了我的猜想,这本书真的贴近生活。


比如,父亲的10万元赔偿款是被同村外出、扶灵回来的乡亲贪污的,有温情更有残酷。

他们贪了钱之后,大都翻盖了房子,这也是90年代农民能干出来的事儿。


那时候根本想不到去城里买商品房,如何证明自己混得厉害?最好的方式就是盖新房。

谁家房子大、房子新、房子漂亮,谁家就在村里最出风头。


所以,自己家破人亡,但瓜分了父亲抵命钱的人却活得逍遥自在,在村里耀武扬威,小女儿易枝子的心里怎么可能不恨?她的作案动机十分充足。


她想报仇还得有报仇的能力,18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可能做到想杀就杀?

她得经过长久的准备、周密的计算,还有就是拿赃款的人自己行为不检,让她有机可趁。

最后一点就见出了当时的世道人心,几个人渣各有各的该死之处。


最大的人渣王林生,贪赃后贿赂当地官员,做了儿童福利院的院长。

表面上他和蔼可亲、一副善人心肠,背地里做着拐卖儿童的生意。

他把五六岁的小孩卖到黑工厂,收取高额利润。

他还诱拐了易枝子的哥哥,导致哥哥失踪,不知死活。

在医院里,他和有家庭的护士长乱搞,还因分账不均起了争执。

易枝子正是利用这一点,砸碎体温计用水银毒害了他,同时把锅甩给护士长,让他们自相残杀。


第二人渣易桥,贪赃后盖了新房,还买了一辆跑运输的小客车。

他自私冷漠、极端贪财,村里人要有急事用车,都得被他狠狠敲一笔。

季之白是一个考上大学没钱上、只能打工攒学费的同村后生。

他的母亲在风雪天病危,需要立马拉到更好的医院救治。

求到易桥这里,他一分同情都没有,还收了10倍的车钱。

同时,易桥又很好色,平时就胡搞养情人,对远方的妻儿不理不睬。

他妄图强奸易枝子,被易枝子设计诱导,连人带车开到湖里淹死了。


此外,还有酗酒成瘾、妄图强奸养女的易大海,懦弱无能的易君,等等。

每一个贪赃者都代表一类不堪入目的社会现实,让整本书的批判力度空前加深。


4、绝境中互相依偎的爱情,感动落泪


易初颜(易枝子长大后改名为易初颜)的复仇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线,但她并不是一个无情的杀人机器。

身处花季妙龄的她也会孤单也会心动,尤其是看到那个少年和自己一样身处命运压制的绝境。

那个少年就是上文提到的季之白,他聪明上进、勤快孝顺,是村里人人夸赞的好青年。


他们小时候就认识,曾在一起快乐玩耍,又因为求学而分开。

再重逢是因为音乐,那还是听磁带的年代,两个年轻人在街角的唱片店相遇:


他看到一张盒身已经缺了一角的专辑,是齐豫的《橄榄树》,正要伸手去拿,突然冒出另一只手,把那盒磁带拿了起来。
季之白抬起头,眼前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柔顺得此刻连风都像是被控制了一般,变得轻柔,力道刚刚好,鬓角细碎的长发在女孩的脸上如柳丝般掠过,偶尔露出来的眼睛,清澈,面庞清冷。
女生没有注意到之白在看她,直接把磁带从摊上捡了起来,左右翻看,直到老板用手指了指,她才发觉蹲在邮筒旁边的男生也想要这盒磁带。
两人的眼神碰到了一起。


重逢是浪漫的,微醺的音乐让人心动,但接下来季之白的遭遇非常不浪漫,几近灭顶之灾。


他的母亲在风雪夜突发急性脑出血,眼看就要过世,他守在床前,焦急地等待两位嫁人的姐姐赶回来见目前最后一面。


就在他六神无主之际,初颜来探望他、安慰他了,并在母亲病情出现转机后,鼓励他去求易桥叔拉车送市医院,由此,未经世事的之白才有勇气肩负起身为人子的责任。


千辛万苦到市医院后,初颜还冒着风雪来探视:


易初颜把手套摘下来,轻轻地放在季之白手上,季之白吓了一跳,他以为易初颜只是客套一句,没想到她真的来了医院。
他缓缓地站起来望着她,这几天他一直沉浸在母亲苏醒过来的惊喜中,易初颜的出现,忽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他想起那晚的星星之眼,故乡的原风景,还没开口,心里已是满满温暖。


初颜来了,之白感受到了暖意,紧接着命运又给他沉沉一击:

母亲急需白蛋白续命,但医院已经没有备药,他必须赶去一家私人诊所取,顶风冒雪也要加速取回。


初颜不放心他一个人,和他一起去了,两个人赶到时诊所已下班。

为了赶上第二天最先取药,之白打算守一夜,他让初颜回去,初颜却选择留下。

两人在风雪中依偎,将对方视为生死之交,初颜还用随身携带的陶埙为之白吹奏了《故乡的原风景》。


易初颜把大衣一角匀了给季之白,从衣服兜里掏出那个陶埙,放在嘴边。音符平缓地吹出来,像珠子落地般悦耳,声声入耳。
她想起那个暴雨之夜,又想起母亲的身体永远消失的温度,想起在灵堂角落里瑟瑟发抖的黑夜,想起姐姐带她去的星星之眼和二哥带给她的竹林星雨,所有痛苦和悲伤再一次在心头翻涌起来。这些痛苦,总有一天,尘归尘,土归土。
最后一个音符收尾,清脆,如流水、如春风拂面的杨柳叶、如四季常青的青柏。这首曲子像是吹尽了两个少年所有经历过的人生,易初颜的泪水,是一波青烟,是一潭深墨,在这无边无涯的黑夜里流淌着。
季之白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但他知道,她生来就受尽苦难。他伸手去擦拭她的泪水,少年眼里散发着不寻常的炙热,融化着她的冰冷。
季之白捧着她的脸,慢慢地把嘴唇靠近她,四片冰冷的唇贴在了一起,相互寻找着,探寻着从未交付过的温暖之地。
炙热的亲吻,让两人忘记了现在身陷困境,忘记了冷雪的无情。


这个风雪夜中的吻,温暖又疼痛,让人无限感动,只想为这两个苦难的年轻人深深祈祷。


然而,上帝总是顾不到人心,深爱的恋人之间也有冰冷的世仇。

季之白的父亲季正也是当年分赃的人渣之一,初颜接近他是抱着复仇的决心的,却被他的善良和温暖逐步打动,在爱情里一边挣扎一边陷落。

她会放弃复仇行动吗?懵懂的初恋能融化家破人亡的仇恨吗?

此处卖一个关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翻书细读。


5、结语


以真实的社会案件打底,以周密的复仇计划推进、以虐心的爱情故事推至高潮,招招见血、步步为营,让整本小说的叙事扎实而紧凑,读下来感觉很精彩。


但同时这本书也有一些明显的缺陷:

推理部分,社会的黑暗现实主要通过几位分账者体现,过于集中;

易初颜的行凶过程,描述也不够详细,行动轨迹不够严密。

言情部分,同父异母的哥哥易初尧对初颜也用情至深,显得剧情有些玛丽苏;

初颜与之白一夜欢愉就怀孕、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并临终托孤的戏份也略显狗血。


总之,能看出作者在一些剧情设置上提前考虑了影视化的需求,这固然为改编缩小了难度,但也让整个故事趋于平俗,这可能就是影视工业给文学创作带来负面影响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