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数百个制造业小行业后,回答年轻人为何不愿意进制造业工厂?

不少人一提到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进工厂?都会直接归咎于制造业工厂的薪资比较低。挣不到钱,所以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

但是薪资低只是表象,在研究了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电力,医药等多达100多个小细分产品市场后。

我从三个行业角度说说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进制造业工厂?

先说结论:年轻人不愿意进入繁重、高压管理的工厂,并不是一个钱多,管理人性化的工厂。

我们要详细分析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的原因,需要将制造业工种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我们称之为必将会被世界所淘汰的人工劳动

比如说喷涂,喷漆,工业领域的焊工,冲压上下料的工作,压铸冶金的上下料工作,建材领域的搬运,上下料,码垛的工作。这些都是极度的繁重,环境比较恶劣的工作,甚至存在一些具有职业病风险的情况。这些工作我们认为必将在未来被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的设备所替代。所以年轻人不选择这类工作很正常。

冲压上下料

作为一个被替代的工作,它的薪资也不可能会很高。除了涂装涂漆一些工资高之外,像冲压机上下料,抗包,码垛的工作,建材类的搬运上下料。一个月工资比较不错的状态下,也只有5-6千块钱。

第二类:我们称之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强度工作

这一类工作比较典型的就是焊接工作。

我们都知道高级的焊工一个月工资非常的高,有的都是按小时计算工资。焊接工作需要非常强的工艺功底,长时间的工艺积累。

焊工

但是焊接类的工作薪资高,为什么年轻人也不愿意去干?

因为焊接类的工作,他的环境非常的艰苦。例如集装箱焊接,你就需要在穿着很是厚重的防护服。甚至超过三十多度,一天工作8-10个小时。而且焊接的强光非常的刺眼,产生的烟尘也非常的伤身体。

所以年轻人不愿意去做这类的工作。并不单纯的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这份工作他确确实实非常的辛苦。

当前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的设备重点在解决重复性的,繁重的体力工作。当前以及未来,基于智能化设备的进一步发展。不断解决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的高强度工作:例如焊接之类的工作。

第三类: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叫电子厂,消费电子类的工作。

抖音上有个梗啊,叫电子厂没有爱情。

其实电子厂的男女比例要远远航宇金属加工类工作和汽车零部件相关的。

但是,电子行业是一个以规模性为主要竞争力的产业。极高的效率性,新工艺的产生速度非常的快,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对产品的良品率要求非常的高。

电子厂产线

这也是电子厂管理压力极大的原因。我们经常会听到:5S,6S,6sigma等等各种管理理论。

对员工来说,你要完全地服从于流水线上面的工艺,你要完全地满足当下的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的良品率,完不成其中的一个环节就要被扣钱。

高强度的管理压力,是年轻人没办法忍受电子厂主要原因。并且高强度地管理同人性的自由释放是完全相悖的。在未来职场的雇佣环境中,我们也并不希望高强度的管理,把人当成工具一样去使唤。

所以,中国的企业开始从教条的管理条例,向企业文化的灌输转型。这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职场环境变化的新趋势。

教条的管理,其实就是在让员工在工作中摒弃个人的情感和创造能力,想一个工具人执行一个动作。这不单单是体力上的劳累,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会让人感觉到很疲惫。

曾经最为典型的就是富士康的十几连跳的事件,当时很多人就注意到高强度管理,带来的员工心理的问题。

有人会说,电子厂同外卖行业的高强度难道不一样吗?

外卖行业高强度的压力也来自于你每成一单,他会有一个甜头。他会有一个奖励,他会有一个及时到账累积的一个数额,这个钱可能还没有发到你的口袋里。但是这个钱已经发到你的账户里,这是可以看到的一种激励。这种事及时性刺激,兑现性强。

电子厂的计件工资的激励,他是一个延后的奖励。很有可能明天迟到或明天出现产品良品率的问题,需要罚款,这种期盼奖励最后被泼冷水的情况,会不断浇灭人的动力和希望。

综上三点:我们其实可以从行业和工作种类中得出结论。

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制造业企业,它背后的逻辑是制造一起本身工作环境,并不适合当下年轻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不能单纯地归咎于工业企业薪资少,或者说年轻人好高骛远。

怎么让年轻人进入制造业企业中?

将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拉升竞争力,企业的文化输出也更快,能够从管理条例的教条中尽快地脱离处理,才能给年轻人方向。

光伏工厂

光伏工厂

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几个制造业行业,例如光伏,锂电池,自动化行业,电力的自动化行业。这些都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竞争力的行业。这些企业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年轻人蜂拥而入。同时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中国的年轻群体非常希望进入的领域。

【关注机器人观察, 一起了解真实的制造业情况】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