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年“深挖洞”丨民防故事汇第4期

之所以想起这个题目,缘于这几年在晨练中经常从沿河大道走过,总能看见几处敞口的山洞,看着它们,我想起了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全民深挖防空洞的“伟大壮举”。说起这个话题,现在的年青人一头雾水:《地道战》《地雷战》中民兵在大平原中的战斗,怎么城市里也有防空洞呢?然而,在家中挖防空洞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是我们一代人的记忆。

组织动员

那时,我刚被调到市政府行政处。接到“深挖洞”的指标后,领导就把这个任务派给我了,理由是年轻,体力强,政治可靠。于是,我光荣地去了临时成立的市直机关人防工程施工第一线。当时要深挖的山洞就设在原市化建公司院里的山根下,每天出出进进的都必须经过堆满化工建材材料(如玻璃、石棉瓦、防火保温板等)的大院和库房(当时不少人还以为我又调进了计划经济正处热门的物资系统,好生羡慕)。各个施工部门均按部队番号设置(有些地方还配备了工程师、爆破专家、财务、医生,有的还有后勤保障体系)。红头文件规定,凡挖山洞者,除工资保证外,每月还有补助和发放副食供应票的待遇(劳动保护用品是一应俱全的)。

没过几天,我们的大队人马呼呼啦啦地来到省城哈尔滨,在红太阳展览馆附近的一入口处,我们拾级而下,在整个地下看到的尽是一块块水泥拱板托着一处处冷森森的掩体,接逢处多是鼓起的一条条凸凹不平的水泥浆,水珠在滴滴答答地淌着。地下工程确实很浩大,多出的钢混结构的预制件全都裸露在外,从四壁的质地和洞顶的浇筑上看,这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地下掩体、能适合未来的战争。后来才知道,我们看到的就是在全国人防工程也属赫赫有名的“7381”人防建筑。据说后来哈市的“地下商业街”都是在此雏形上发展起来的。

挖洞作业

我们那会儿的作业是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歇人不歇机器(凿岩机)。主要作业进程是凿岩、掘进、爆破、排渣、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保湿养生等。我被分配的活儿是排渣,将洞内爆破后的碎岩石块用推车(后来山洞延长了,就用有轨道的翻斗车,也叫“轱辘马子”)运到外面。这种小车属矿山专用工具,车厢呈梯形状,前面有挡板,下面是铁轱辘,人一推就在轨道上向前滑行。排渣的作业区是个缓坡,在洞内是上坡,出了洞口是下坡,来往回都得使劲。有一回,由于下坡时未及时刹车,我们两个人跟翻斗车一起坠到四五米深的坡底下,险些出现事故。往回推的时侯,更得使足了劲,否则“轱辘马子”会下滑,也容易出事。一到雨天,作业区内一片滥泥,行走不便,推车更成了“泥人”,全是五花脸。那时什么事都讲进度,排渣必得当日清,否则影响掘进的速度。上班就像上战场,时间就是生命。“小车不倒只管推”,推的是士气,要的是干劲,表现的是风采。不管晴天雨天,外边作业一律穿着短裤,光着膀子,整个身上晒得雀紫鸾青,后背和肩膀三天两头就能揭下一层皮;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是在掌子面干活的,凿岩机一开,粉尘、灰尘、沙尘,对面不见人,山洞里潮湿阴暗是小事,经常伴有塌方。凿岩的还得负责爆破,尤其遇到“哑炮”时,那才叫危险。而那会儿作业,“哑炮”又经常有。你想想,洞里常年累月湿啦啦的,什么火药、雷管、导火线,能不潮湿吗?一次,爆破都过去半小时了,就差一炮没响,把个“安全员”和等候排渣的急坏了。情急之下,队长决定前去“排雷”,刚小心翼翼得到了洞口,只听里面“轰隆”一声,一股强大的烟尘巨浪把队长掀出了五六米远,待大家上前将他扶起时,只见他满脸烟尘,用手指着耳朵,意思是什么也听不见!又是一场化险为夷的险情!

有一次,一夜班凿岩手有事,队长命令我进去顶替。在一年长我多岁的老师傅指导下,我架起笨重的足有五六十公斤的凿岩机开始操作,尽管有老师傅在前面把持钻头,可我就是对不准洞眼,风钻也像不给力似的左右摇摆。有几次凿岩机竟沉重地砸在我的身上,那狼狈不堪的样子任何人都形容不出来。一个夜班下来,我的全身像散架似的,酸痛难耐,从头到脚都是一层粉尘,鼻子、嘴巴也灌满了粉尘。第二天就出现了胸闷、咳漱、流鼻涕的反应。后来才知道,干这个活很容易患上矽肺病。因为粉尘危害大,发病率极高。但那时能在山洞里钻上十多个小洞孔,也算让我这个全副武装的凿岩工过了一把名符其实的瘾。现在想想,还挺值得。

宣传带动

后来,我又多了一项任务——写黑板报,把当天的凿岩、进尺、排渣,工程进展及好人好事写在上面,也叫通报,实际就是给大伙鼓劲。那时候,山边子常有鞭炮声,一听就知道有地方又在开挖山洞了,要不就是那个山洞有了新进展。哪个单位的山洞每向里推进十米八米的,都得搞把仪式,燃放鞭炮,张灯结彩,人们在洞口前欢呼雀跃,甚至拥抱,有时还把安全帽扔到了半空中,那年月,像我这样的青年干部,都那么富有激情,无怨无悔。

挖防空洞就是在大打一场人民战争,不仅单位要挖,家家户户也得挖,有条件的挖大的,每条件的挖小的,大小结合,全面开花。

有单位的必得建大型战备工程,就像我们市直机关那样——声势得大,深入人心,规模要广,如火如荼。老百姓就得在街道革委会的指导帮助下,各自为战,以户为单位,在房前屋后挖建。有不少没地的,也得在自家的屋内挖防空洞。据说有户人家,因没钱买材料,不知在哪儿掏换来了一个大水缸,按在了家里的地下室。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社会几经变革,历史多经沧桑,当初群众自发建造一些防空洞的已经寥寥无几而被人们所遗忘,参与者也在逐渐老去。我们今天回望这些,是为了警示后人战争灾害的严重性和人防建设的重要性,用列宁的话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用鲁迅的话说,我们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供稿:宣教中心

作者:沈学印

编辑:周静雯

投稿:shmfrmt@163.com

(注:稿件标题+作者姓名+图文或视频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