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行业迎来第三轮增长周期,长飞公司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38.98%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4日讯(记者吴曈 通讯员柳青)在近日闭幕的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公司”)备受关注,斩获多项荣誉。该公司不仅入选“武汉市十大智能标杆工厂”,其“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光纤智能筛选”“电力线缆5G全连接工厂”两个项目也分别入选中国5G+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和湖北省5G应用优秀案例集。

作为一家立足武汉,具备全球视野的光纤光缆领军企业,长飞公司通过30多年的耕耘,走出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自主创新之路。

长飞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7.89亿元,同比增长24.73%;归属净利润5.64亿元,同比增长38.98%。

在行业处于“逆风”的全球背景下,长飞公司再次交出了一份不断向上的成绩单。

从光谷出发走向世界

近日,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长飞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直言,“自主创新”就是长飞的核心竞争力。

1998年,长飞公司成立于光谷。如今,这家伴随光谷“追光逐芯”而腾飞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海外的版图也不断扩大。

40多家海外办事处,从东南亚、非洲,到拉美、东欧,长飞公司的布局遍布世界大部分地区。“从整个国际化的收入来看,我们过去几年也不断地增长,即便在海外疫情仍较为严重的背景下,我们去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突破了25%,今年上半年达到了32.8%。”庄丹表示,长飞公司的“十四五”国际化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长飞的足迹刻满创新,实现了从最初“追随者”到如今“领军者”的蜕变,也引领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实现了整体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6年起,长飞公司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三大主营产品的市场份额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一。

光纤光缆行业已迈入第三轮增长周期

“全球光纤光缆行业已经迈入第三轮增长周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光纤光缆的技术不断成熟,在不少人看来,似乎已出现技术和市场瓶颈。而庄丹的这一判断,基于充分的行业数据分析和政策观察解读。

在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期间,移动、联通、电信、广电、铁塔5大运营商掌门人悉数到场,均透露出一个信号:继续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加速千兆网络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今年也发文指出,到2023年底,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4亿户家庭的能力,10G-PON 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1000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突破3000万户;5G 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覆盖;建成100个千兆城市,打造100个千兆行业虚拟专网标杆工程。

光纤光缆作为光网络物理层的基础构成,无疑迎来了巨大的市场。去年,长飞公司中标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的光模块集中采购项目,并大力开拓光模块及光器件的数据中心市场,业务拓展十分顺畅。

在国际层面,CRU(英国商品研究所)分析指出,目前全球光纤光缆市场已经好转,尤其是海外市场,在疫情刺激下,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各国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对光纤光缆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缆需求量将超过6亿芯公里。

作为世界范围内光纤光缆行业的龙头企业,长飞公司在主营业务上无疑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庄丹坦言,受疫情影响,去年以来,一些低竞争力的海外同行企业“倒下了”,这也客观上对长飞公司的业务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一段时间,光纤光缆有较大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打造国内领先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为更多行业、企业赋能

继去年首届5G+工业互联网大会后,长飞公司今年继续在成果展上亮相。在长飞展台,5G全联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据中心、全光智慧园区、智能家居等相关领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全面展示长飞公司在“5G+工业互联网”的探索成果。

早在2015年,长飞公司就作为行业唯一代表,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称号。这也成为其随后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并取得行业领跑地位的源头。

如今,长飞将全光网网络作为基础通道,5G 作为园区终端接入,应用“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多家运营商合作,在不同的生产园区建立 5G 企业专网,在核心数据不出园区的情况下,建立了“1+3+N”集团运营指挥中心,实现了全球加工基地的实时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019年,中国光通信行业首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也在长飞上线运行,目前,长飞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推动1500多家企业接入,注册标识数超过1亿,日均解析量超过150万,推动制造过程协同与制造资源的高效配置,带动产业集群的加速升级。

在实现自身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长飞也积极地将自己的产品、方案、经验、智慧,向与长飞工艺流程相近的流程和离散制造行业进行应用推广。

“长飞要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以数智制造赋能更多行业和企业,与产业伙伴共同拥抱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今年上半年,庄丹曾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再造一个长飞”的口号。站在当下,这一决心无疑将更加坚定。

【编辑:冀杰】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