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中心医院在毒蛇咬伤急救领域发表重要论文

云上恩施报道(鹤峰通联记者 朱强瑞 特约记者 钟红羽)近日,鹤峰县中心医院在毒蛇咬伤治疗方面总结经验,撰写了一篇有关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VICC)的病例报道,被SCI期刊《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刊载。据悉,该论文是由在鹤峰县中心医院对口支援的武汉协和医院陈超教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医生共同发表,鹤峰县中心医院作为通讯作者署名单位,报道了一例因纤维蛋白原长期缺乏,通过多次输注纤维蛋白原(FBG)治愈为特征的蛇咬伤VICC病例,并总结了该类蛇咬伤患者的临床急救处置流程,标志着鹤峰县中心医院在急诊医学临床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鹤峰县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秦宏勇主任说,该县地处山区,草木茂盛,环境潮湿,广大村民在户外劳作时,一定要小心毒蛇。一旦被蛇咬伤,要立即用有弹性的绳子扎在伤口上方,防止毒血回流;其次是迅速冲洗伤口,将皮肤上粘附的毒液冲洗掉,可用盐水或清水;同时避免剧烈跑动和挤压伤口,患者应分秒必争,第一时间到医院诊治。对于蛇咬伤导致的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需要立即将患者转入ICU监护治疗,针对性应用抗蛇毒血清,并根据检查结果迅速补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必要时行紧急血液净化、血浆置换等。如果处置得当,绝大部分患者愈后良好。

据估计,在我国每年毒蛇咬伤达10万人次,致死率为5%­-10%,致残率为25%­-30%。恩施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和森林,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非常适合毒蛇繁殖与生长,人被蛇咬伤的事件时有发生。鹤峰县中心医院曾经多次成功救治被毒蛇咬伤的患者,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