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于城“结网护苗”筑牢一线“防火墙”,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开展“扫黄打非”,基层至关重要。昨天,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近年来,海盐县于城镇结合各站点资源条件和文化特色,通过“扫黄打非+志愿文化”“扫黄打非+校园文化”“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等举措,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筑牢了“扫黄打非”一线“防火墙”。

“同时,我们还重点打造了‘于音’护苗工作站、‘连心治理’护苗工作站两个基层示范点,将‘扫黄打非’同文化阵地资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礼堂书屋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阵地为平台、以文化为特色、以成效为目标的独具特色的‘于城模式’。”于城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实现“扫黄打非”全覆盖,必须激活基层一线的“神经末梢”。近年来,于城镇不断加强“扫黄打非”队伍建设,推进人员力量下沉,充分调动网格员、普通市民等各方力量,助力“扫黄打非”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

截至目前,于城镇“扫黄打非”志愿者队伍已有20余人,成为了于城镇“扫黄打非”工作代言人。“扫黄打非”志愿者们深入集镇、商店,村社区等地,挨家挨户派发“扫黄打非”宣传手册,普及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于城镇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4场,悬挂宣传横幅3条,张贴“扫黄打非”海报30多张,制作电子显示屏标语10多条,派发宣传手册2000多册,对辖区内网吧、书店、文具店为重点开展5次专项检查,重点对色情、暴力出版物、不健康书刊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类事物的排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弘扬正能量的社会文化氛围,营造了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

围绕“扫黄打非+校园文化”,于城镇“扫黄打非”办公室深入开展“护苗”行动。“扫黄打非”宣传栏、海报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主题宣传物品,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扫黄打非”宣传元素。通过文化的浸润,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筑起一道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于城镇“扫黄打非”办公室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扫黄打非”宣传小视频,开展“扫黄打非”知识问答、“开学第一课” “绿书签”等系列宣传教育等活动,倡导学生健康阅读,抵制非法出版物,养成绿色阅读的习惯。通过创新开展“扫黄打非+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学生们循序渐进地做到“五好”,即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从小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念。同时,还开展了“扫黄打非”宣誓签名活动、派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了较好的“扫黄打非”氛围。

为了进一步巩固“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扫黄打非”的知晓度和参与率,于城镇充分利用“扫黄打非”重点基层示范点。“于音”护苗工作站设置在镇中心,“连心治理”护苗工作站设置在于城镇何家村村部,充分利用其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特点,以文化广场、村文化礼堂为宣传阵地,广泛利用镇、村文化广场电子显示屏幕播放“扫黄打非”宣传短片,制作图文并茂的“扫黄打非”专栏等宣传牌,营造“扫黄打非”的社会舆论氛围,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投诉“黄”与“非”的违法行为。“连心治理”护苗工作站更是依托“党群中心户联户机制”,以微网格为单位,坚持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力求实效的原则,整治周边文化环境及网络有害信息等专项行动。

“今年,我们的‘于音’护苗工作站、‘连心治理’护苗工作站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多次开展普法讲座、观看公益短视频、暑期护苗专项活动等教育活动,联合全镇文化礼堂推出‘扫黄打非—护苗2021绿书签进礼堂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海盐于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张元济图书馆(于城分馆)、礼堂书屋,海盐于城还为村民普及“扫黄打非”知识点,给村民提供优质正版图书,倡导全民阅读。现在,全镇上下掀起一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全民拒绝“黄”“非”的热潮。(图片由海盐于城镇提供)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