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方案(A2、A13、G1)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方案(能力点A2、A13、G1)

学校名称(盖章):**小学

所在市区:**市**区

课例类型

√多技术融合环境□智慧教育环境

课例名称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所属学科

数学

使用教材

人教版

所属学段

四年级

教学时长

40分钟

任课教师

**

职称

**

职务

教师

任课教师简介

本人***,小学数学*级教师,基本功扎实,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上尽力尽责,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教研活动,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善于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备好每一节课,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智与行的滋养,教与学效果好。


课例简介

请简要阐述课例名称、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策略、实施效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1.课例名称:《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3.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4.教学设计理念: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进一步贯彻数学新课程标准,有效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让课堂更有趣味性,高效性。

5.教学策略:应用数字资源管理库完成课前调查问卷,课中采用规量评价了解学生学情况,在多技术支持下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法,实施多技术整合形成的教学过程。

6.实施效果及推广应用情况:多技术融合教学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呈直观、形象化,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氛围好,教学效率佳。在校本研修实践教学中,值得推广。

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重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牛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光趣,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请从学生认识能力、认识结构、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阐明所使用的教学对象分析方法和工具。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以及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及对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且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强及好奇心极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生动手,直观感知知识的由来,深切的体会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4.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请阐明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方法及技术工具(含工具、资源、平台等)支持。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主要教学策略

讲解演示法、探究型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技术工具、平台、资源

一体机、PPT课件、微课、“问卷星”平台、评价表、调查问卷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思路

选择“多技术融合环境”的教师,请阐明技术、资源(含平台与工具)对课堂导入、课堂讲授、课堂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支持。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PPT课件复习旧知,引入新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是由两组平行线组合成的。

在课堂讲授环节,我通过PPT课件、电子白板、图片等信息工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中的重难点。

最后在课堂评价环节,我会让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评价表,细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个人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资源

(含平台与工具)

设计意图

课前调查,收集数据

用“问卷星”开展课前测试

学生登录平台完成课前调查

“问卷星”平台

应用数字资料题库,设计课前测试,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了解学情,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课件展示五组直线,两条为一组,让同学们看屏幕找出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在同学们找出第②组和第⑤组是平行线后,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将这两组平行线移动组合成四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点明课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PPT课件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是由两组平行线组合成的。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得出结论

  1.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见过平行四边形,并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
  2. 让学生先猜想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然后要求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验证猜想,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并派代表汇报探究出来的结论。
  3. 教师在学生汇报后再次运用课件演示学生的验证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PPT课件、电子白板、图片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并由小组成员投影展示汇报自己组的研究结论,锻炼了学生由猜想-验证-结论的思维模式。

自学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先认真阅读自学课本64页内容(2自学后动手操作画出学习单上平行四边形的高。等学生完成要求后教师再提问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高?(点名生回答)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底?(点名生回答)怎样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先用投影展示同学们刚刚通过自学画出的高,并及时总结画高一定要用虚线,垂直符号要标上去,底和高的名称也要标上去。随后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以及底和高的对应性这两个知识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自学课本、画高、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PPT课件、电子白板、图片

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学生容易通过自学掌握,但是对于底和高的对应性就比较难理解,通过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易变形的特性

1、教师通过拉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2、播放一个关于平行四边行不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微课视频,向学生直观展示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观察教具演示、观看微课

教具、微课

教具演示、直观形象。播放一个关于平行四边行不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微课视频,向学生直观展示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 判断题:判断下面的蓝色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吗?是的话,哪条是底,哪条是高?

学生思考回答

PPT课件、电子白板、图片

通过问题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及突破底和高对应性这一难点。

课堂总结,完成评价表

  1. 教师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完成评价表

学生思考总结、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

一份量规评价表

细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个人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创新拓展,延伸课外

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实例,并做点评

学生完成、上传平台、并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PPT课件

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字,应用数学的思维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1.选择“多技术融合环境”的教师:

(1)请提供本课例课堂教学所使用的量规,要素至少包括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指标的分级描述;

(2)阐明实时、全面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所使用的技术工具;

(3)给出本课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数据(建议使用图形、图像等可视化形式呈现)。

1.本课例课堂教学所使用的量规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听课情况

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

听课不认真,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




发言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

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维较少

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情况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课堂评价结果数据:听课情况A级29人,B级10人,C级9人,发言情况A级28人,B级12人,C级5人,合作情况A级25人,B级15人,C级5人。

课堂教学实录

请提供本课例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录,要求:

1.格式为.MP4文件,时长不超过40分钟;

2.可以制作片头,时长不超过10秒,包括课例名称、任课教师、任教学段、使用教材、学校等基本信息;

3.视频清晰(高清),可以根据“教学活动设计”中所设计的各教学环节在课堂实录中进行相应文字注明。

(注:非典型课例不需提供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请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实践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技术工具应用、教学创新等几个维度进行教学反思。

从教学设计理念方面,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实践过程方面,于课前做好学情分析,应用数字资源库开展课堂测试,采用多技术融合开展教学,帮助在学习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化难为易,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方面,在多技术整合环境下,让本节课使用回归生活教学策略、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策略、微课教学,对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点。

在技术工具应用方面,本节课借助PPT课件、电子白板、图片、微课、“问卷星”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单及评价表、调查问卷等工具,学生学习兴趣高,能够帮助他们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在教学创新方面,尝试利用家校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外活动,学生汇总学习成果后上传平台,并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教师及时跟进,并做指导。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