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爆发80年,美日关系从不共戴天到亲密盟友,现沦为附庸


80年前的今天,欧洲、亚洲、非洲战场为战火硝烟所弥漫,太平洋地区处于暴风雨前的宁静,而就在12月7日,这种宁静被打破。在当天日本联合舰队突然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美日关系,更改变了当时整个二战形势。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收音机中听到此消息曾激动地流下眼泪。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拥有强大工业能力的美国加入二战,并迅速对反法西斯国家进行输血,经过将近4年的艰苦奋斗,法西斯国家相继战败,1945年8月15日,已成强弩之末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上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自此以后,美日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有不共戴天的敌人变为亲密无间的盟友。

战争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美国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太上天皇”,成为战后日本实际的统治者。战后,出于防止日本再次成为世界安全威胁的考虑,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清除封建残余,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日本的措施,如解散军部、财阀、法西斯政治团体,实现经济改革,拆除工业设备,颁布《和平宪法》,变天皇制为天皇象征制等等。除此之外,还对二战时期的日本战犯进行了严厉惩罚,共起诉了28名战犯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最终东条英机等7人被判处绞刑。在战后初期,日本可以说是完全被美军事占领,沦为美国的附庸。

但日本的转折点很快到来,随着冷战的开启以及国民党在大陆败局的显现,美国转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持日本。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加速扶持日本。1951年在美国主导下召开了“旧金山对日和会”,并签订《旧金山合约》,从法律程序上结束对日占领状态。在旧金山和会期间,美日两国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条约赋予美国可以无限制地在日驻军,使用日本军事基地,保护日本安全,必要时美军可镇压日本国内的大规模骚乱等特权。可以说日本已经成为美国西方同盟阵营中的重要一员,但美日关系呈现出一种极度不平等状态。

随着进入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经济不断恢复与发展,日本逐渐向“自主外交”的方向进行转变,而当时日本国内反美情绪高涨,所以时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要求美国重新修订《日美安保条约》,起初美国人不答应,但后来随着日苏关系的日益走近以及日本民间反美情绪不断高涨,最终于1960年,在日本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中,美日两国签订《新日美安保条约》,条约删去了美军可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美日关系的“平等性”,但其他条款并未发生大的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专心经济发展,经济快速提升,至1970年时已经超过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整个60年代,美日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美日经济摩擦不断加大,曾在50年末美国对日本纺织品进行限制进口,从而打响了美日第一场贸易战。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衰落,在此背景下,“尼克松主义”出台,在亚太实行收缩战略。虽然此时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但美国在亚太战略方面更加倚重日本,尼克松还称:日本为美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并希望日本能够帮美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此背景下,美日关系进一步升华,1974年美国总统福特访问日本,这是历史上美国首位在任总统出访日本,它也是福特继任总统后的首访。在整个70年代,美日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期间曾签订多个军事文件,如《美日合作防卫指针》等。

上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后,美日关系呈现出复杂性,一方面出于防范苏联的需要,在安全和军事领域,美日关系更加紧密,1981年,美日首脑会晤,首次明确双方是同盟关系,并频频举行美日军事演习,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美日贸易摩擦已到白热化阶段,美日贸易逆差再次翻倍,美国经济界对日敌对不断加剧,纷纷要求里根政府对日采取经济强硬政策,在此背景下,经过两国协商,最终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日本经济泡沫时代结束,经济持续下滑,但美日同盟同盟关系并未受到严重冲击。

冷战结束后,美日两国共同的敌人—苏联消失,美日两国的同盟存在性受到两国国内的质疑,在此背景下,克林顿强调要与日本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并认为美日同盟关系不应该削弱,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强,1997年美日两国签订《美日合作防卫指针》,两国军事同盟关系再次得到进一步巩固,但美日贸易关系却又风波再起,美日贸易逆差再次上升,1993年高达600亿美元,占美国1993年总贸易逆差的一半,在此背景下,克林顿声称:美日贸易逆差威胁了美国国家安全。此后两国在贸易方面展开了数次博弈,美日双方又将它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不想让贸易影响美日同盟关系。

进入21世纪,小布什上台后,强调“美日同盟是现代史上最伟大、最可靠的同盟”,由于小布什时代,美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专注于反恐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所以日本在反恐方面积极协助美国,曾在伊拉克战后派遣日本自卫队进入伊拉克协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2005年美日两国发布《美日共同声明》,公开宣布两国在亚太地区的12项共同目标,虽然小布什时代的外交注意力主要在中东反恐方向,但美日同盟关系并未出现倒退迹象。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谋求结束两场战争,以将军事注意力转向亚太方向。2010年,提出“亚太在平衡战略”,美国的注意力转向亚太,日本的重要性再次凸显,美国将日本看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最为关键的枢纽,所以美日同盟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美国还宣布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并频繁进行美日军演,以遏制中国。

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日再次呈现复杂性,特朗普政府一直抨击日本在贸易上占了“美国便宜”,对驻日美军的军费承担太少,并频频要求日本减少对美贸易逆差,增加驻日美军军费支出,并以美日同盟为筹码威胁日本。但此时美国的国家战略发生巨大转变,由“维护国家安全”转向“大国竞争”,特朗普政府又推出“印太战略”,而美国在印太地区又离不开日本,推行“大国竞争”,遏制中俄两国,更加需要日本的配合,所以尽管日本国内对特朗普式的贪婪非常不满,但日本还是不断满足特朗普的一些要求,最终美日关系在阴影中依然得到巩固。

拜登在2021年上台后,继承了前任特朗普时代的“印太战略”,而且更加看重日本在亚太的作用,并频繁与日本互动,日本方面也积极响应拜登政府,加大与美军演,积极推动“印太战略”,在美国“反华阵线”中,始终冲到第一线,根据拜登执政首年美日关系发展来看,拜登时代的美日关系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美日在80年的时间中,完成了由敌人向最亲密盟友的转变,但纵观战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美日两国一直呈现出两面性,在经济上摩擦不断甚至大打出手,但在安全和军事方面,两国却始终不断得到巩固和增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