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能练好吗

一传能练好吗


可以负责任地说,一传非常不好练。

做为职业排球运动员,面对的是对方也是职业的有攻击性的发球。一传要接的稳,送到位。首先还是要靠天赋,其实就是小臂肌肉的控制力要精细,接触到球的瞬间要有很细微的反应,处理不同性能的来球,而这个天赋有的运动员就是不具备。当年的朱玲在前排拦网能把1米96的海曼拦的七荤八素的,但是到了后排一传功夫就是不过关,唯一的一次大赛首发是1983年的亚洲杯,结果全队0:3输给了旺盛期的日本队,以后的大赛就只能是临时用于拦网的角色队员了。说起来也可惜,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如果当时就有自由人战术,朱玲也会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副攻手。

当年的朱玲要能有一手过硬的一传功夫该有多好啊

一传对身体条件有要求,但是,并不是唯一。个子小的队员重心点,移动快是优势,但是,个子大照顾的面积大,也是特长。而且接一传一是靠提前判断,二是靠局部肌肉的灵敏反应,和身高的关系不那么密切。在不设自由人的时代,那时各队副攻接一传水平普遍高于主攻,比如中国队的曹慧英、周晓兰、杨晓君、王怡;古巴队的托雷斯、马加莉斯;日本队的江上由美、俄罗斯队的索科洛娃、奥吉延科等等。

世界女排第一飞的周晓兰两大一流技术——一传加拦网

练一传是基本功,但是,成年以后再加练也不算晚。郎平、朱婷、张常宁、李盈莹的一传水平都是在进入国家队后才练成的。但是,也有些队员就是练不出来,弹簧腿张越红、超级大炮张静那么好的天资,就是后排技术过不了关,运动生涯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训练场上接一传和比赛场上接一传是有区别的,主要还是在于心理层面。心理不稳定的队员在场上会缩手缩脚,患得患失。过去5人参与接一传,对一传差的队员,身边的队员可以帮着包一下,这个问题还不那么突出。现在是3人,甚至是2人接一传,遇到困难别人帮不上忙,一旦有几个球没接好,心理素质差的队员有可能崩溃,越想接好越急于求成预判来球越不准,心沉不下来,动作就做不完整,人球位置越不合理,球也就越是接不好;越怕接不好动作就就越犹豫,手臂就越控制不好来球,甚至会下意识的躲来球,反应慢半拍,失误就多起来。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梁艳全面的技术来自平时的刻苦训练

当前女排中的大力跳发也有足够的威胁,联赛中的瓦尔加斯给大家做了精彩表演,当今世界女排中意大利的艾格努,土耳其的表弟,俄罗斯的小彩娃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的。因为前排不能拦网,大力跳发可以选择自己舒服的各条线路力大势沉的冲过来,在视觉上就给人有足够的冲击力,的确不好接。一般来说,第一个接发球很重要,能接起来并攻成功,结束对方的发球轮就完成任务了。所以,对本方一传的要求就不那么高,而是对本方的进攻核心人有更高的要求,把调整攻打下去,拿到分。如果强攻的效率达不到30%以上,对方连续发球又失误,这局球就难打了。所以,接好大力跳发是中国女排要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现在各支队伍都有发球机,训练上可以有针对性,主要看临场的心理了。乒乓球队有一句名言:没有不能起板拉的球。放到排球场上来说:飘球从理论上来说是都应该接起,并要有很高的到位率。但是,飘球的性能连发球人自己都不能完全控制好,有的前排急坠,有的压底线下沉,更多的是左右在眼前晃、过来时还是忽忽悠悠的,心里一起急,就对不上节奏,不是出手早就是出手晚,要么就是位置没打准,这就出现一传满天飞的现象了。这个环节就是要在平时训练中加以解决,多球训练加心理辅导。

新人位置上蒸蒸日上的小彩娃有一手势大力沉的跳发球

主攻手要接一传是因为,他们一般不参与到全队的跑动战术中,可以,先把位置沉下来,重心放低,安心接一传。如果这个工作交给副攻做,他们接完一传再转换重心上步打快攻,当然受影响。而且,两个位置上参与到快攻的时间也不同,主攻打一个平拉开可以在0,8秒左右完成,副攻打一个短平快要在0.4秒左右结束。接应一般不安排接一传是因为,他是要全身心的承揽困难球,不再给他压担子了。不过在亚洲女排体系中,全队第一进攻点经常会安排给主攻,这样一来,接应有时就要接一传来做保证了。即便如此,这也不能成为整场比赛的常规战术,只能在部分时段上作为应变手段来使用。

总之,一传再难练,主攻位置的选手也要练,而且要在实际比赛中承揽起接一传的任务,否则,就不能胜任一支优秀队伍的首发主攻的位置。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