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四好农村路”:让农民奋斗新时代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枣阳市乡村公路

12月8日,枣阳市王城镇金银村金银花中草药种植基地,徐鸿章和当地村民一早就在基地里锄草。

“自从村里修通了通村公路,我们村一直在外做生意的能人廖仁鸿回乡创办了金银花种植基地。农闲时,我们便到基地打工,既照顾了家里,每年在基地打工额外增收近万元。”徐鸿章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12月8日,枣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邢红丽(右二)接受媒体采访

12月8日,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中央驻汉媒体和省内主流媒体前往枣阳市采访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对美丽乡村路如何助推乡村振兴进行详细采访。左图为王城镇“纯蕾”金银花中草药种植基地负责人廖仁鸿接受媒体采访;右图为在金银花中草药基地打工村民徐鸿章接受媒体采访

▲当地村民在金银花中草药基地锄草

▲金银村交通驿站


近年来,枣阳市坚持“因地制宜、均衡发展、突出特色、创造品牌”的农村公路发展“十六字”方针,修民生路、建连心桥,构筑市、镇、村三级循环路网,让农村公路不仅“走得通”,还让公路沿途有产业、有景致、有情怀,全面激活农村经济要素流通,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路旅融合,20多个旅游名片一线串珠


吴店镇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故里,同时也是九连墩战国古墓群、郭家庙曾国楚墓群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


▲金银村幸福廊


吴店镇将美丽农村路与乡村旅游充分融合,将白水寺、古泊寺、无量台、舂陵古城、余益庵故居、荷花街、滚河风光带等20多个旅游名片一线串珠,构筑起吴店旅游特色线路,同时带动沿线西赵湖、肖湾、舂陵、余畈等美丽乡村的旅游产业。每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及附加产值达到4亿多元。


路建业兴,“以路为线”串出产业集群


王城镇按照“路建业兴”的发展理念,优化沿线产业布局,全面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在公路沿线建设稻虾共养基地4个、休闲农家乐5家、特色瓜果采摘园7处,高标准示范田1.2万亩,发展黄白桃、油茶等农村产业3.5万亩,香菇100万筒,成立了10家专业合作社、6个电子商务平台,让工业产品、时鲜农产品通过四好农村路进入千家万户。



以路为媒,修一条好路带动一方致富


杨垱镇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属典型岗坡贫瘠乡镇。该镇通过自筹资金,依托2条县道(李苍路、杨石路)、2条乡道(杨中路、杨徐路),建设镇域循环线达237余公里。凭借良好的交通条件,杨垱镇吸引了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中药材种植年收入突破500万元……

▲金银村一角


▲金银村一角


“枣阳市依托现有农村公路线形,构筑市域大循环230公里、镇级小循环935公里、村级微循环1000公里。其中,230公里市域大循环串联13个乡镇120个行政村,连接2条国道5条省道。”枣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邢红丽介绍,枣阳市大力发展农村公路事业,构筑市、镇、村三级循环路网,用230公里市域大循环穿针引线,以935公里镇级小循环撬动发展,依托1000公里村级微循环助推乡村振兴。“十三五”期间,枣阳市累计投资13亿元,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1029公里,提档升级工程838公里。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3个,2020年枣阳市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里程突破700公里。


(记者/邓欢 通讯员/潘庆芳 方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