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与山西(四):白求恩在灵丘创办特种外科医院的前前后后

1938年11月上旬来到军区北线后方医院杨庄(即今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下关乡下辖的同名行政村)第一卫生所后,白求恩忙于为大批重伤员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还挤出一定的时间,致力于特种外科医院的筹备和建设。

白求恩为八路军伤病员作检查

考虑到松岩口模范医院建成不久,就在日寇扫荡中被全部烧掉,白求恩认为,在游击战争的年代里,不适合再建正规化、现代化的医院。但为了给伤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也让根据地的医护人员尽快得到学习提高,他提出要把杨庄第一卫生所改建成一所“特种外科医院”,并很快付诸实施。

说是“特种外科医院”,从一开始筹备,这所外科医院就显示出了它的特别之处:杨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村长、群众代表和第一所的伤病员代表,都被吸纳为“医院委员会”的委员。其中,村长和党支部书记还分别担任医院的副院长和副政委。他们每星期召集一次会议,总结检查,安排工作。白求恩则每次开会都参加,对医院筹建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特种外科医院旧址

由于得到了杨庄村村民的大力支持,特种外科医院的改建推进速度很快。原先村里住着的300多名伤病员因分散住在村民们家里,进行检查、换药和治疗都很不方便。这时,村民们自动将村东头的民房全部腾出让给了医院。他们还拿出自家的桌椅用具,供医院办公和生活使用。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医院简陋的手术室、医疗室经过整理、粉刷和消毒,面貌焕然一新,不亚于五台县松岩口的“模范医院”。这样,1938年12月15日,特种外科医院的改建就宣告完成了。

特种外科医院成立后,在整个工作的运转上也采用了一套新办法。它吸收了一部分村民参加护理工作,并由村里的妇救会组织妇女洗涤伤病员换下的衣服、绷带和纱布,同时还将医院的警卫工作交给村里的民兵担任。除此之外,每当一批伤病员入院时,村民们都要组织人员前来慰问;等到伤病员出院时,他们又会参加军民联欢大会进行欢送。村民们把医院的一切都看成了是自家事,医院也不拿村民们当外人。不但免费为他们治病、开药,就连住院期间的伙食都全程提供。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这所医院是“军民医院”。

白求恩与八路军医护人员在一起

等到特种外科医院的各项事务刚一转入正轨,各个军分区的卫生机关便派代表来参观、学习。为了帮助这些医护人员尽快提高临床技术,从1939年1月3日起,在白求恩的主持下,医院特地为他们举办了实习周。当时,白求恩的扁桃体和手术中割破的手指都正在发炎,但他不顾自己身体欠佳,硬是将实习周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这次来特种外科医院参观、学习的医护人员共有23人,其中有不少是军分区卫生机关的负责同志,像三五九旅的卫生部部长顾正钧和政治委员兼卫生主任潘世徵等等。在白求恩的安排下,他们不分职别共同拈阄,谁拈到了什么工种,就先干什么活,到第二天才能循环更替。这样,在一周之内,大家由招呼员升看护,由看护升外科医生,再由外科医生降下来当招呼员,把各个工种都要实际操作一遍。这就是实习周的主要科目和操作办法。

白求恩在工作

在此基础上,白求恩和其他几位大夫每天还要给参加实习的医护人员集中授课。一周下来,先后讲了“关于消毒药防腐药在外科上之价值”、“离断术之发展史与离断术”、“日光疗法”等内容。当然,每天做手术的过程,也是白求恩对实习人员实施教育的好机会。遇有“腐骨摘除术”和“赫尔尼亚手术”等难度较大的手术,他通常是一边做一边讲,用实际的例子来提高大家学习的效果。此外,白求恩在手术后,还叫每个人开10个处方,用以检查大家对所学知识掌握和应用的水平。对这些处方,他不仅要一一修改,而且要开出10多个处方供大家参考、学习。

在白求恩的辛勤努力下,实习周的生活很紧张,但却让大家感到很充实、很收益。关于这一点,三五九旅卫生部政治委员兼卫生主任潘世徵在日记上这样写道:

“……这七天之中,也许是太兴奋了的缘故,总觉得日子太短,一天天很快就过去了,然而我想每一个代表在这七天之中实地学习的收获,胜于读书七月,甚至……每一个代表都感觉到空空而来,满载而归。……”

白求恩在工作

临别时,白求恩将此次实习的情形汇集打印出来分发给各个代表。这些珍贵的学习资料,都是他利用晚上时间汇总整理、写作完成的。白求恩这样做可谓煞费苦心,为的就是叫各个军分区卫生机关所派的这些代表学成回去后,把所学知识技术向本军分区的医护人员进行传达、推广,从而扩大本次实习周的教育范围和学习成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