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厨娘|陕西麻食,这样做,颜值高,曲线美

文字&摄影(手机照)|流苏

麻食,是陕西的特色小吃,是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一款面食,西北人特别喜欢吃,家家户户都会做。

我这个在南方出生、成长起来的北方人,真是孤陋寡闻,直到2019年,才知道有这款面食的存在及它的名号,也是那时,比着葫芦画瓢,亲手学着制作了这款我的处女秀麻食。

话说,论一个吃货的出息,有样学样——依稀记得,某天夜晚,当时在浏览微信朋友圈,突然翻看到好友木木姐发的她亲家母做的陕西名吃“麻食”,那叫一个绝,看着那诱人的麻食,大半夜的,馋得我辗转反侧,竟无法入眠。第二天一早醒来,依旧念念不忘。何以解忧?唯有兑现。得,心动不如行动,摆开龙门阵,说干就干,自己动手,犒劳犒劳馋虫吧。

制作方法,从图片上看,很简单。

就是普通面粉和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一个略厚一点的小圆饼,先切成一条条一公分宽厚的小长条,再横刀切成一个个长方形的小面丁,用大拇指逐个按压着面丁一头的顶端、使劲向后捻搓成薄卷状,即可。然后像煮面片那样丢到开水锅里清汤煮熟,捞出控水待用。

麻食的灵魂是臊子,就像北方人吃温水面专门做的“卤子”“浇头”差不多。关键是配菜和炒臊子的火候及调料。

为增强食欲,我的配菜注重色彩搭配,红的西红柿、胡萝卜,绿的黄瓜、卷心菜,紫的茄子、紫甘蓝,黄的土豆、海米,白的杏鲍菇,黑的木耳。佐料中,葱姜大蒜芫荽,自然不在话下,花生油香油,生抽老抽,食盐味精,花椒胡椒,耗油芝麻辣椒酱,应有尽有。然后,开足火力,大火爆香佐料,一一添加蔬菜,适当闷煮。

三下五除二,叮叮当当,一会儿的功夫,一碗花红柳绿、俊俏俏的麻食,热气腾腾地上桌了。

记得当时,我隔空在微信上喊话——木木姐,快让你亲家母鉴定下,我这麻食能给打几分?小声告诉你,嘘!样子虽然不是太好看,牵强一点(貌似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哈),但味道,啧啧!你懂得。

老实说,跟着师傅学做,照虎画猫,样貌虽丑了点,但味道真心不错,麻食忒筋道咧,口感超级棒。

个人体会是,面,要和的稍稍硬一点,饧面时间长一点,做出来的麻食才有嚼头。若不喜欢筋道口感的,喜欢松软口感的,面团可和的稍微软点即可。有朋友说,麻食跟面疙瘩头类似。我只能说,本质都是面食,但工艺、口感和视觉、感觉,两者都相去甚远。麻食吃到嘴里津津有味,也更滑爽更有意思,耐人品味。多少有点像南方那种夏天的甜凉粉(像小蝌蚪状的凉粉)入口时的滑爽和细嚼起来的层次感。

毛爷爷他老人家不是早就说了嘛,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自己动手,才能一饱口福哦。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必须遵从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于是乎,第二天,又尝试了改进版的麻食。

我一直在想,麻食麻食,应该有芝麻,才名副其实嘛!于是,就有了在面团里加了黑芝麻的流苏式麻食,嘿嘿。另外,头天傍晚木木姐说,面团和的不要太硬,还是不软不硬口感好。得令,于是知错就改,立竿见影。还有,就是那个臊子哈,个人感觉也不能太教条,想吃什么就添加什么,我的主厨我做主。于是,第二次做的臊子,额外又增加了五花肉丁、鸡蛋和青菜,是不是更有食欲了呀?再就是,麻食的样子,也得让人看上去感觉麻嗖嗖的,于是乎,水波纹麻食横空出世啦。秘诀:不在平实的案板上搓,改在盛放饺子的用高粱杆制作的盖垫上搓,水波纹立马华丽现身。

吃货就是吃货,研究吃食就这么执着任性,自我表扬一下哈。嗯,添加了黑芝麻的麻食,细嚼起来,更劲道,味道也更香郁咧。

不信?你也来学做一做,谁吃谁知道。

学做美食的过程,也能悟出诸多生活的哲理——凡事用功不求过猛,但求细心和有恒。创新路上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立刻马上现在,起来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和成长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知行合一,不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一不留神,歌词都哼出调儿来啦。来来来,扭两步……

哈哈!

壹点号流苏随笔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