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公租房的幸福生活

你心里的幸福日子是啥样子?首先肯定是居有所定,然后心有所归。榆林市公租房政策自推行以来,圆了许多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住房困难家庭人员、创业人员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家庭的安居之梦,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稳定,也让人心有了归处。

位于芹河新区的芹河公租房是榆阳区公租房小区之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19栋温馨优雅的楼房拔地而起,在这里,人们有了其屋,安了其心,开启了幸福的“新生活”。

曹叔说,他想都没想到他到老还能在城里住上烧暖气的单元楼。他女儿大学毕业后来城里打工了,后来找了和她一样在城里打工的对象,两个人一直攒钱买房,但是一直有意想不到的开支,孩子都会走路了,还没攒够买房子的首付款。

曹叔说:“房子是两房一厅的布局,厕所、厨房、阳台一应俱全。我和老婆帮忙带孩子住一个卧室,小两口住一个卧室。一到时间,暖气就来了,再也不像原来租的平房那样,冬天从来没有暖过。现在,外孙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公租房配套的幼儿园也建设完成了,我接送外孙子从校到家,从家到校,一步就到。”曹叔开心地说道,“太感谢政府了,帮我女儿解决了十几年解决不了大的问题,让我们三世同堂其乐融融。”

21号楼的贺爷爷是机械厂的退休职工,早年丧偶,搬入公租房之前一直住在20平方米的老平房里。由于他多年来一直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行动不便。他居住的老房子的下水都在巷子里,一到冬天,巷子的下水口周围就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一旦下雪后,清扫积雪对行动不便的他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住在公租房,下雪后,物业一大早就给清扫好了,不再发愁清扫积雪的他突然觉得下雪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贺爷爷说:“感谢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这些困难的人,区保障房中心尽职尽责,时常上门询问。我告诉他们,我住在这里很舒服,不只生活方便了,在几位同龄的老头相伴下,日子很红火。”

住在19号楼的高师傅是铜川人,来榆林工作已经有19个年头了,过去一直住在厂里,4个人一个宿舍,有时候夜班太累,同事们一下班倒头就睡,高师傅说,虽然理解同事们的辛苦,但是在闷热的夏天里,满宿舍的烟味、汗味、脚臭味,让他实在难以忍受。他也在市区租过房子,一方面,他想自己下厨做点自己家乡的饭,另一方面,也方便寒暑假他的家人来榆林探望他。但是他单位离市区太远,房子租下了,他一年也住不了几回,即使家里人来了也住的太远,一天里陪不了孩子多久就又要去上班了。

高师傅说:“现在住的这个公租房不只在榆林给我安了家,更给我安了心。房子离我单位很近,下夜班后回来睡觉后,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吵醒,闲暇时还可以做几个自己喜欢的菜。家里人来不管什么时候来,都可以踏踏实实地住些日子,我再也不用操心因为他们的起居了。”

小周是芹河公租房小区金城超市的老板,小周说:“我家是小区第一个搬进来的住户,我家超市也是小区开的第一个超市。我看见一家又一家人陆续住了进来,一晃就要在这里过第三个年了,也意味着我在这里住了整整三年了,如今感觉邻居们就像老家村里人一样亲。”她还说,小区全方位无死角的摄像头安保让她觉得很踏实,邻居间其乐融融地相处让她感觉很温暖,现在的生活她觉得很有奔头。

与公租房配套的榆林市第十七幼儿园和榆林市第二十二小学小学已经建设完成,2021年后半年,幼儿园、小学已经投入使用,为住户解决了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

小区成立秧歌队还有歌唱队,在夏日的午后以及一些特别的日子人们就会跟着音响,双扇起舞,欢快地扭秧歌,或跟着旋律高歌一曲,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幸福生活的场景,只是榆林市推进民生工程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一个缩影。公租房帮很多来榆林务工的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正所谓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里一个个安居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保障房建设给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及城市新市民带来的“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美好生活,让他们稳定了生活,心有了所归。让他们在这座努力拼搏、挥洒汗水的城里真正有了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马雪杰)

举报
评论 0